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菜根谭一百零七 君子之道七七 中国学国文卷杂文册菜根谭篇

安文 最后编辑于 2024-10-31 10:12:10
416 0 3

菜根谭一百

君子之道七七

中国学国文卷杂文册菜根谭篇

  文

要以我转物,勿以物役我

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嗜欲好不成心体。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 则欲嗜莫非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

大地如没有清风明月和花草树木就不成大自然,人类如没有感情欲望和生活嗜好就不成真正人。所以我们要以仁为中心来操纵万物,绝对不可以物为中心来奴役自己,如此一切嗜好欲望都会成为自然的天赐,而一般世俗情欲也都变为顺理成章的理想境界。

就身了身,以物付物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万物付万物;还天于天下者,方能出世于世间。

能跳出自我来了解自我的人,才可根据自然法则使万物按照本性去发展 而各尽其用;能把天下还给天下万民所共有的人,躯体虽然生存于世间思想 却超越凡人。

不可徒劳身心,当乐风月之趣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见。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 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假如整天游手好闲,一切杂念就会在暗中悄悄出现;反之假如整天奔波劳碌不堪,就又会使人丧失纯真的本意。所以大凡一个有才德的君子, 既不愿使身心过度疲劳,也不愿整天沉迷在声色犬马的享乐中。

何处无妙境,何处无净土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具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

人的心灵大半是从浮动处才失去纯真本性,假如任何杂念都不产生,只是自己静坐凝思,那一切念头都会随着天际白云消失,随着雨点的滴落,心灵也会有被洗清的感觉,听到鸟语呢喃就像有一种喜悦的意境,看到花朵的飘 落就会有一种开朗的心得。可见,任何地方都有真正妙界,任何事物都有真正的玄机。 

顺逆一视,欣戚两忘

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故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

母亲生孩子对母亲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积蓄金钱则易引起盗匪的觊觎,可见任何一种值得高兴的事都附带有危险。贫穷虽很可悲,但如能勤俭也能过得去;疾病固然痛苦,但由于疾病可学会保养身体的方法;可见任何值得忧虑的事也都伴随欢乐,所以一个心胸开阔的人,总认 为顺境和逆境是相同的,因此自然也就没有高兴和悲伤了。

风迹月影,过而不留

耳根似飙谷投音,过而不留,则是非具谢;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 则物我两忘。

耳根假如能像大风吹过山谷一般,一阵呼啸之后什么也不留,这样所有流言蜚语就都不起作用;心灵假如能像水中的月亮一般,既不在水中,水也不留月亮,云来月掩,水仍是水月仍是月,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心中自然也就一片空明而无物我之分。

世间皆乐,苦自心生

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笑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

一般俗人都被虚荣心和利禄心所困扰,因此一开口就说人间是个大苦海。然而却不知道,只要看开名利不拼命追逐,转身回头欣赏 白云笼罩下的青山翠谷,再欣赏屹立于河水奔流中的奇岩怪石,和迎风招展的美丽花卉,跟呢喃的小鸟歌唱,以及樵夫歌唱时的山鸣谷应声音,这时就自然发出会心的微笑,而恍然大悟人间既非尘嚣万丈,世界也非大苦海,只是人们使自己的心落入喧嚣、堕入苦海而已。

月盈则亏,履满者戒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

赏花卉以含苞待放时最美,喝酒以略带醉意为宜。这种花半开和酒半醉含有极高妙意趣。反之,花已盛开、酒已烂醉,那不但大煞风景,且也活受罪。所以事业已到颠峰阶段的人,最好能深思这两句话!真。

体任自然,不染世法

山肴不受世间灌溉,野禽不受世间豢养,其味皆香而且冽,吾人能不为 世法所点染,其臭味不迥然别乎!义。

生长在山间的野菜根本不必人们去灌溉施肥,生长野外的动物根本不必人们饲养照顾,可这些野菜和野兽的味道吃起来却特别甘美可口,同理, 假如不受功名利禄污染,品德心性自然分外纯真,跟那些充满铜锈味的人有明显区别。

观物须有自得,勿徒留连光景

栽花种竹,玩鹤观鱼,亦要有段自得处,若徒留连光景,玩弄物华,亦吾儒之口耳,释代之顽空而已,有何佳趣?

      平日栽种一些花竹树木,再养一些可爱的小动物,自然能调剂生活、 陶冶心性,假如只为增加风景,玩赏一些奇花异木、珍禽异兽,那也不过是儒家所说“只知诵经,不明佛理”的表面文章而已,对于自己的学品人生,根本没任何美化作用。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子兵
  • 泉水涓涓
  • 西江月
发送

0条评论

  • 25888
    积分
  • 2237
    博文
  • 9178
    被赞

个人介绍

河海大学退休教师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