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读书人的故事(两则)】其一秦观送别苏轼,随手写下千古佳作《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其二《送东阳马生序》千古奇文

何伯良 最后编辑于 2024-10-29 11:13:56
582 5 6

其一秦观送别苏轼,随手写下千古佳作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那年朝廷大赦天下,被贬到海南的苏轼,终于获准内迁,可以回到故土。途经雷州,与贬谪于此的秦观重逢。

这对师生饱经生活的磨难,终于有机会见上一面,共话别情。

临别之际,秦观写下了这首《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读来一股凄凉之感涌上心头,让人想哭。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其二《送东阳马生序》千古奇文

mmexport1730168928426.jpg

他史上无名,却写出这篇千古奇文,激励无数读书人:少时读如过眼云烟,再读已热泪盈眶。


mmexport1730170817210.jpg

翻开泛黄的语文课本,那个冒着风雪求学的身影依稀可见。


曾几何时,这篇《送东阳马生序》不过是一篇必须完成的课文,需要背诵的句子,考试要考的知识点。


当时的我们,或许只记住了"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的考点,或是"色愈恭,礼愈至"的片段。但十年、二十年后再读,这些文字竟让人泪流满面。


为什么?


因为生活给了我们阅读的能力,经历赋予了我们理解的深度。


让我们重新走进这个故事。


01 一个寒门学子的求学路


宋濂,一个家境贫寒的少年,却深深迷恋上了读书。


但"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买不起书的他,只能四处借书。更让人动容的是,他必须手抄书籍,"计日以还"。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


寒冬腊月,砚台上的墨汁结冰,手指冻得僵硬,可他依然一笔一画地抄写。完成后,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送还。这份守时,让更多人愿意借书给他。


在求师路上,他更是诠释了什么是"诚心":


不惧百里距离,只为求教


即便被师长呵斥,也"色愈恭,礼愈至"


在严寒中跋涉深山,冻得四肢僵硬


身处富贵子弟中,甘于"缊袍敝衣"


这是怎样的求学精神啊!


02 为什么成年后重读会泪目?


"少时嗜玩,读至此篇,如过目云烟,不知所以。日后重读,相信如醍醐灌顶。"——这是一位读者的感叹。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经历了:


寒风中独自上学的清晨;


拮据生活中对知识的渴望;


面对困境时的不甘与坚持;


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热爱的心。


生活给了我们理解宋濂的钥匙,让我们读懂了:


不是所有的坚持都能立刻看到回报;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马上开花结果;


但那些在艰难中不曾放弃的人,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03 读书人的故事


有不少的网友,在《送东阳马生序》相关的贴文下留下了他们的感言。


一位高中生写道:"看到他冻得手指不能伸直、背着重重的书箱拖着鞋子去上学,我就深有感触。因为小学的我也是那样艰难求学..."


一位大学生分享:"第一次打工是在快递站,晚上十一点到早上五点,六个小时一百二。干到腰都直不起来时,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


最动人的,是一位中科院博士的心声:


读到《送东阳马生序》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时,我不禁苦笑。


与宋濂不同,我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从未停止,但现实却总是一次次将我推向卑微的角落。


疫情期间的网课,我只能紧贴着唯一一面没有斑驳的墙壁开视频。同学们议论着抵制耐克,而我心里清楚,即便不是抵制,这辈子可能也买不起一双。


森马的布鞋已是我最好的鞋子,但每当走在街上,仍会不自觉地低头,生怕被人看出我的寒酸。


贫穷如影随形,二十多年来从未放过我。


小学时,看着同学们穿着新校服,我只能穿着褪色的二手衣服。初中时,大家都有了手机,我还在用着老式的按键机。


高中放假,同学们欢快地讨论着旅游计划,而我只能在家帮父母干活,连县城都很少去。为了改变命运,我曾固执地买彩票,一次又一次,直到连最后的希望都被现实磨平。


"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李荣浩的歌词像一把刀,深深刺痛我的心。在最渴望美好生活的年纪,我却连最基本的体面都给不了自己。


如果我出身中产,或许就能安于现状。可我的起点太低,让我对贫穷有着刻骨铭心的恐惧,也让我格外渴望能够跨越阶层。


但我并非全无希望。读书给了我思考的能力,专业知识让我看到了生存的可能。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始终陪伴的女友,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予温暖。


当我以为黑暗中只有自己一人时,竟发现漫天都是同行者的星光。


这条路注定艰难。我要继续读书、工作,要把父母从破旧的农村接出来,要让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


我知道前路漫漫,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算跌倒也要爬起来继续走下去。


宋濂的精神并未远去,它活在千千万万个奋斗者身上。


04 写给每一个努力的灵魂


在这个时代,我们已经不必像宋濂那样在寒风中跋涉求学,但《送东阳马生序》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依然宝贵。


谦逊和坚持是成功的关键。外在的条件或许艰苦,但只要内心富足,就能找到前进的动力。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今天的我们,也许不必像宋濂那样在寒风中抄书,但求知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


当你觉得疲惫时,不妨重读这篇文章,让千年前那个少年的身影,给予你继续前行的力量。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乐水老人
  • 八月小龙
  • 方块糖
  • 泉水涓涓
  • 何伯良
  • 人参果
发送

5条评论

  • 谢谢分享!
    2024-10-29 21:42:01 0回复
    1
  • 谢谢各位老师评论点赞
    2024-10-29 21:35:40 0回复
    1
  • 秦观与亦师亦友的苏轼久别重逢时百感交集的心情,反映了北宋的党祸对文人心灵上造成了十分深巨的创伤。全词自始至终笼罩着一股凄凉悲伤的气氛,景中寓情,蕴含深远。
    2024-10-29 16:02:44 0回复
    1
  • 苏轼北归途中写的这首词,我感觉没有多少凄凉之感,反而有一种很放松的宽心之感。
    宋濂可是大家啊,并非没啥名气。
    2024-10-29 14:03:30 0回复
    1
  • 当你觉得疲惫时,不妨重读这篇文章,让千年前那个少年的身影,给予你继续前行的力量。
    2024-10-29 11:50:39 0回复
    1
  • 72844
    积分
  • 6452
    博文
  • 18891
    被赞

个人介绍

1941年生于常州,现退休,信仰坚定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