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希腊时代的文明(公元前500----前30年)
当锄、斧、犁等农具同武器一样也用铁来制造时,立即产生了深远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影响。在古代文明的数千年中,中东一直是首创精神中心。到了古典时代,中东的优势渐渐消失,只有一个领域除外,那就是宗教。
一、古希腊的精神和智慧
民主政治的原型是从公元前4至前5世纪希腊的小城邦(雅典为代表)里萌生,它并不是代议制的民主,用不着选举国会议员。所有的男性公民聚集于某个场所就公共事务进行讨论,法律和政策的制定都通过投票表决。原始、直接的民主城邦政治打破了部落和氏族之间的界限。
雅典人能这样投入休闲娱乐于美学艺术,是归因于它的奴隶制,这使得富裕的自由民能够“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古希腊神话没有像古埃及那样发展成为宗教,而是通过自然物人格化为神,经过哲学阶段后又回到原本的自然。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世界进入混乱时期,而北部马其顿的菲利普二世则开始崛起,并在公元前336年成为希腊的主人,结束了希腊的古典时代。
二、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时代指从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为止的一段中近东历史时期,这段时期内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逐渐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新的特点(19世纪30年代以后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
公元前359年马其顿的摄政王菲利普(前382--前336年)推翻了自己的侄子当上国王,统一了整个马其顿地区,并将眼光投向整个希腊世界。公元前336年他正式宣布进攻波斯帝国时被暗杀了,他21岁的长子亚历山大步其父的后尘,成为世界的征服者。
希腊城邦时期,马其顿只是希腊一个王国,它坐落在希腊本土的东北部和小亚细亚的西北部,所以不得不与其他蛮族部落进行斗争,实质上成为了希腊和北部蛮族的缓冲地带(相似于中国春秋时的秦国)。在亚历山大对欧亚非的征服下,出现了一批丧失民主的“希腊化国家”,以致后来东罗马帝国里有半数的人说的都是希腊语。古希腊文明不仅征服了马其顿人,后来还征服了罗马人。
这些被征服地区的社会关系、政治组织、生活方式和谋生之道等方面的动乱使人不安,迫使人们开始思索理性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起源和目的,等等。
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公元前628年—前551年,是拜火教或祆教的创始人)、印度的释迦牟尼(推断为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5年)、中国的孔子(前551----前479年)、希腊的理想主义哲学家(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唯心主义思想代表人物苏格拉底;还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希波克拉底等)都是遇到了同样的动乱和挑战时同时代出现,这绝非巧合。
三、中国百家争鸣的时代
代表伊河、洛河文化的《易经》,据说是周文王整理的,人们对“天”的崇拜代替了原始宗教,“信仰”转向了对上天和祖宗的崇拜。《易.贲》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此,“礼乐教化”成了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原则,没有形成世界上其他民族那种宗教“信仰”。
然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群雄争霸,为了扩张土地的“革命”,各个诸侯国不约而同抛弃了传统的“礼乐教化”,焚毁了上古传下来的各种典籍(包括本土的创世纪传说),以免被拿来作为“反革命”的武器,“文化革命”罕见的彻底,集体作案,野蛮摧毁文明的事件在各诸侯国发生了。
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看到“礼崩乐坏”文明毁灭的惨状,多方奔走,希望能说服统治者保存古典“礼乐”。孔子在理想破灭后无奈转而从事教学和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等文化传承工作,在世时他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后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按年代先后排序: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奎钠、哥白尼、培根、牛顿、伏尔泰、达尔文、康德),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孔林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春秋时代,是个精彩纷呈,色彩斑斓的时代,各诸侯国在频繁的征战兼并过程中,政治、军事斗争的形式也在“阳谋”(宋襄公率领弱旅,依然等待楚国人列阵后才开战)的基础上加入了“阴谋”(孙子兵法),诸侯国之间的斗争除了武力,更依赖于智慧。
战国秦汉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得不重新打造先秦历史,企图救赎古代典籍,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春秋时期的文化繁荣景象(家国不幸诗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