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平常语(原常言道)2024年10月23日-2024年10月27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4-10-23 16:36:29
1183 11 9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在朋友圈发文质疑,高校法学教材《宪法学》内印有不少二维码,扫码后付钱才能获取相关信息,46个收费点总共收费138元。出版社回应称,二维码资源为拓展性资源,使用正版新书的读者可以免费使用。如今时髦的二维码登上了高校教材,你怎么看?请注意,每周日晚截稿)

即日起,《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三出版

10月23日平常语刊发名单:

天地悠悠、李寅初


A0920241023C.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无所求
  • PAL
  • 西江月
  • 顺其自然者
  • 竹青
  • 一龙双马
  • 文学院
  • pppara
  • yuok
发送

11条评论

  • 别让付费二维码成为教材的“新负担”
    众志成城
    二维码用于教材本是创新之举,然而,当付费二维码成为获取教材内容的关卡时,它便偏离了教育的初衷,成为教材的“新负担”。
    从经济角度来看,学生作为消费者群体,购买教材本身就是一笔必要开支。在高校中,学生每个学期都需购买多本教材,所需费用相当可观。如果教材中大量设置付费二维码,像《宪法学》教材那样设置了46个二维码需额外支付138元,这无疑会对学生造成额外的经济压力。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会因无力支付而无法获取完整知识,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就如同在求知路上设置一道道付费关卡,只有富有的人才能顺利通过,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这一基石。
    从知识传播层面而言,付费二维码却将知识分割,使其碎片化且难以自由流通。古往今来,教育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例如,古代学者们周游列国讲学,传播知识不设门槛;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建立,也是为了让知识能被大众免费获取。而如今,教材中的付费二维码却将知识囚禁在付费墙内,这种行为违背了教育发展的历史规律和知识传播的内在要求。
    从教材的循环利用角度来看,付费二维码却成为二手教材使用的巨大障碍。由于无法绑定付费二维码获取相关拓展内容,二手教材的价值大打折扣。这不仅影响了二手教材市场的正常运转,也与当前倡导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而且,这种限制二手教材使用的方式,间接剥夺了新书购买者对教材的处置权,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从教育伦理的角度讲,教育是培养人的高尚事业,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特质。教材作为教育的载体,应秉持教育的伦理价值。付费二维码的过度使用,使教材沾染了浓厚的商业气息,将学生视为盈利对象,这与教育的育人初衷背道而驰。教育是为了塑造灵魂、启迪智慧,而不是成为商业利益的牺牲品。
    总之,付费二维码不应成为教材的“新负担”。我们必须捍卫教育的公平、知识的自由传播、教材的循环利用以及教育伦理的尊严,让教材回归其作为知识宝库的纯粹本质。
    2024-10-27 21:41:00 0回复
    1
  • 《教材敛财,层层设“码”可休矣》

    作者:蕉绿芜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在朋友圈发文质疑,高校法学教材《宪法学》内印有不少二维码,学生需要扫码才能获取相关信息,46个收费点,共收费138元。这件事情引起网友热议。针对这一情况,出版社回应二维码是拓展性资源,正版书读者可免费使用。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应当谨记教材不是“财”料,更非敛财之道。首先,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笔记与工具。它与为读者提供信息、娱乐或启发的一般书籍存在功能、受众、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差异。其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而非盈利。教材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其首要任务是确保学生能够获得科学系统的知识,因此教材理当成为学子通往真理的钥匙,而不是前行道路中的重重路障,这种扫码盈利的行为显然已经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教材的生产出版方并未承担起保证教材质量与学术水平的社会责任。从商业伦理角度,教材出版商没有做到尊重消费者权益。付费二维码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金钱成本,也无法保护购买二手书的同学的权益。这种商业化侵蚀教育领域的现象不加以制止,任其发展,日后学生又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教育本质是否会被盈利目标扭曲?笔者认为良好的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方可以共同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这种扫码现象也引发了大家对拓展性知识的关注。据报道层层加“码”的套娃式收费会因知识点大小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可这些拓展性知识真的与教材课程体系密切相关吗?倘若密切相关,是否应当已经出现在教材字里行间或者高校老师的讲述中而非学生自行扫码获取信息。倘若真的密切相关,是否应当择取精华编排在教材中?这种二次收费获利的行为给拓展性资料的重要性打上问号。高校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资源,而付费获取信息可能会使得一些学生因为经济原因无法获得全部的学习资源,是否又无形中增加了信息差。以上都是出版社与高校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最后笔者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教育的核心始终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识与成长。教材敛财,层层设“码”可休矣!
    2024-10-27 13:14:29 0回复
    1
  • 教材不应被“商业化”

    作者:十八籽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发文质疑高校法学教材内印有不少二维码,需扫码付费后才能获取相关信息。对此,出版社回应称二维码资源为拓展性资源,使用正版新书的读者可以免费试用。尊重作者版权和合法权益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此高昂的二次收费无疑是对知识传播的阻碍。教材是为了传递知识,不应被“商业化” 。
    首先,教材本身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了权威的途径。但教材中设置的如此多的收费点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限制了知识的传播。面对高昂的额外收费,一些渴求知识、拓展眼界的人被拒之门外,求知欲也因付费门槛而败退下来。花了钱却享受不到应有的阅读权益,看不了完整的书。二维码收费点的设置限制了购买人群,事实上也阻碍了知识的传播。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购买二手书的读者。二手书不是盗版书,也是正规渠道购买的,理应享有和新书一样的阅读权益,不应再二次收费。二手书的使用一方面促进了书籍资源的再循环,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做到了物尽其用。另一方面降低了阅读门槛,扩大了阅读群体。而如今出版社对二手书使用者权益的限制,不利于教材的循环使用,使购买者每次都要购买新书才能免费使用二维码资源,限制了教材在高校内部的多次流通和循环使用。

    最后,教材上二维码的设置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知识拓展的途径,但是二维码收费内容有待商榷,性价比还有待提升。 既要有该有的内容,也要让购买者买得值,用得便利。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不一定需要二维码才能获取拓展资源,公众号、小程序等一些方式都可以丰富读者阅读体验、拓展知识来源。

    总之,教材不应被“商业化”,应该体现社会公益价值。多点心思革新,少点“增值业务”,相信出版社可以越做越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10-26 20:38:28 0回复
    1
  • “码”上付费,教育公平何去何从?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对法学教材《宪法学》中的二维码付费现象提出了质疑,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二维码作为一种便捷的信息传递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 然而,当教材中的二维码与知识付费挂钩时,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否合理?是否会影响教育的公平性?
    一方面,教材中设置二维码有利于学生更便捷地获取知识。传统的教材会受限于篇幅和形式,无法提供足够丰富和深入的学习资源,而二维码则可以将这些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特别是法学专业,经常会更新相关的法律解释、法律案例等内容,二维码付费也可以确保学生获取到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另一方面,教材作为教育的基础资源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其基本功能和核心价值在于知识的传播和普及。然而,付费二维码的设置使得教材的地位从促进学生学习的“垫脚石”角色,转变为阻碍学习的“绊脚石”角色。尽管教材中每个二维码的收费并不高,但累积起来将会是一笔数额不小的开支,这会让一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望而却步,无法获取与付费学生同等的学习资源。由此可见,二维码收费这一门槛阻碍了知识的流通,违背了教育公平性原则,加剧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
    教材作为教育的基础性资源,应尽可能地降低获取门槛,教材中的二维码更应是衬托“红花”的“绿叶”,而不应是借机牟利的“猎食者”。因此,出版社在对教材进行创新尝试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利益和教材的公益属性,合理平衡知识传播的广泛性与收益的合理性。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教材内容和定价的监管,确保教材的质量和公正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教材的创新与责任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
    2024-10-25 16:11:02 0回复
    2
  • 教材二维码收费,是创新还是负担?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一位教授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质疑法学教材《宪法学》内印有的二维码收费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教授指出,书中设有46个收费二维码,总费用高达138元。这一做法看似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却引发了对于教育资源公平性和教材出版商业化的思考。
    二维码的实用无疑给学生获取额外知识提供了便利快速和多样化的选择。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们对知识获取的途径不单单拘泥于先前课本所有,而二维码的出现能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选择。可一旦二维码变成了收费项目,问题也便随之而来。
    收费的二维码涉及的不单单是费用问题,更是体现出了教育的不公平性。除了日常生活所需花费的费用,高校学生每年在教材费用上花费的金额一学期平均达到600+,而这额外的二维码收费项目无疑给高校学生又带来了经济压力。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有限的学生来说,这种做法会进一步加大教育的门槛,造成教育的不平等获取。
    而对于出版社来说,二维码费用的收取在当今数字化流行的趋势下,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的保护其版权和商业利益。然而,出版社在推广和设计这一资源时,是否考虑到了这一点,还有待明确。只有考虑到了普遍学生的经济问题和教育公平公正性问题,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除此之外,这一事件也反映出高等教育中商业化趋势的潜在风险。教材本应是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提供知识,而不应当是盈利的工具。一旦教育资源商业化趋势过重,这将不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教材中二维码收费现象引发的讨论提醒我们,只有有了公平的学习机会,知识的传授才能更加广阔和深远。教育工作者和出版商在日后的工作中应当重视教材的审视,拒绝让教育踏上利益化的道路。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案,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获取。
    2024-10-25 12:49:02 0回复
    2
  • 二维码入高校教材,应审慎把握好“度”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对高校法学教材《宪法学》内出现的众多二维码提出质疑。对此,出版社回应称,二维码资源属于拓展性内容,正版新书读者可免费使用。扫码付费获取信息一事,也随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首先,二维码走进高校教材,自有其积极之处。身处信息时代,以二维码呈现拓展性资源,能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与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或许其中包含着生动的案例分析、前沿的学术动态以及精彩的专家讲解视频等,这无疑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升学习成效。同时,这也是教材出版紧跟时代步伐的创新之举,彰显了出版行业与时俱进的活力。
    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其中潜藏的问题。其一,收费问题易引发争议。虽说正版新书读者可免费使用,但二手书购买者和图书馆借阅者却可能无缘这些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公平。其二,过多的二维码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材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倘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频繁被二维码吸引而去查看拓展资源,很可能会打乱学习节奏,降低学习效率。再者,如果二维码所链接的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也会给学生的学习体验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要让二维码更好地为高校教材服务,我们需审慎把握好“度”。一方面,出版社在设计二维码资源时,应充分考量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学习特点,确保资源的质量上乘且实用。同时,要明确收费标准与使用范围,以防因收费问题引发争端。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也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二维码资源,让学生清楚这些资源只是辅助学习的工具,不可过度依赖。
    最后,二维码进入高校教材犹如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又要尽力避免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唯有如此,二维码才能真正成为高校教学的得力助手。
    2024-10-25 07:56:49 0回复
    1
  • 三问“教材扫码追加费用”

    无所求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宪法学》教材,出现了“骚操作”。教材中设置了46个付费二维码,每个3元。要解锁阅读教材完整内容,须扫描全部二维码,追加费用138元。出版社回应,此为防止盗版;首次使用正版者不需付费;盗版二维码会失效;二次使用者须付费。

      一问出版社,这种操作是否合理?教材与普通社会图书的最大不同,前者学生必须接受,没有选择余地;后者消费者自由选购、可买可不买。学生每学期有多门课程,每门课程至少一本教材,如果每本教材都来四五十个二维码,扫码后才能线上阅读,线上资源若要保存,或做阅读笔记,或做标注旁注,这将有多麻烦!如果课堂上手机没电了,流量不够了,又如之奈何!为了防止盗版,把麻烦转嫁给学生,合理吗?

      二问出版社,这种操作是否规范?教育乃国之大者,教材乃教之大者。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教育部所属的出版全国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教材的出版社。在教材里设置几十个二维码,学生要一次一次扫码,才能在线上得到完整的教材,这种做法是否得到教育部的批准同意?教育部既是管理部门也是服务部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实施这种操作,是否与广大教师、学生沟通过?是否征求意见并得到广泛认可?

      三问出版社,这种操作是否合法?为了应对地球气候极端变化趋势,全人类都在倡导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中国更是走在前列的积极行动者。教材尽量重复使用,显然是应当倡导的绿色减碳行为。然而原价只要47.8元的《宪法学》,第二次使用时却要付费138元!岂不明显阻碍教材重复使用?另外,学生购买了教材,却没有得到全部使用价值的转让权,岂不涉嫌违反《民法典》?法学教材不合法,岂不有点讽刺?

      教材,涉及作者、出版社、教师、学生四方利益。教育监管服务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最终以教与学方便使用为落脚点。
    2024-10-24 21:30:25 0回复
    0
  • 没太整明白 正版书可以免费用 那谁还会花100多去买盗版书呢?这是为了支持正版的举措?
    2024-10-24 09:35:27 0回复
    1
  • 不是太懂,盗版书不敢印二维码?另外算钱还要138?教材本身多少钱?
    2024-10-23 20:16:44 0回复
    0
  • 6946
    积分
  • 201
    博文
  • 1334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