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老城都有一条承载着历史荣华与沧桑的大街,上海的南京路、苏州观前街……而代表常州百年繁华的南大街,无疑是这座古城的“文化名片”之一。
南大街是涵盖双桂坊、青云坊、西瀛里、马元巷、青果巷等老宅深巷的街区,这里每一处每一景,都藏着常州人的共同记忆。它曾是城市最繁华地段,见证了实体商业的辉煌,也在时代洪流中经历转型阵痛。时至今日,这条商业街更新改造中的一举一动,仍然牵动着无数老常州的心。
我们邀请南大街街道双桂坊社区居民张瑞芬讲述这条大街背后的动人故事。
你好,南大街
——讲述人:张瑞芬
1946年,我生在南大街青云坊。从记事起,这里就是市中心。德和衣庄、仁和绸布店、义大绸布店、南洋百货店……老字号云集,一派繁华的景象。那时但凡说“走,上街去”,指的就是去南大街。
△80年代南大街沿街店铺
小时候在局前街小学念书,每天回家放学路都特别热闹,人民公园挤满了谈恋爱的男男女女;双桂芳马复兴、兴隆园、清真麻糕店门庭若市,香味扑鼻而来,每次经过都要狠狠吸上几口;红星剧院也是必经之地,当时没什么娱乐,电影票常常一票难求,门口到处可见手捏钞票等退票的人;还有一些人下班后赶来童宁远药店、老天泰茶叶店、日新百货店购物,因为南大街的商品是最多最全的,其他地方买不到。
新华书店
看一路,逛一路,短短500多米放学路,我能和同学走很久。姐姐看我迟迟没回家吃晚饭,只要去新华书店或者小商品百货店逮我,总能一找一个准。
周末,街上人更多了。街旁两排整齐的法国梧桐树下,充斥着自行车清脆的车铃、街边商铺的音乐、吆喝声、人们聊天声,声声入耳,杂乱且喧闹。回忆起来,那满满烟火气的场面真是令人怀念。
△ 80年代的南大街
那会儿父母一个月只有二、三十块钱工资,得养活我们兄弟姐妹8个,可以想象,花几毛钱去店里买糕点是何等奢侈。那时,我们的衣服常常是大姐穿完,二姐穿,每逢家里要买块布料做衣服,往往是全家上阵,在义大绸布店围着布料七嘴八舌商量半天,重视程度不亚于现在人买房买车了。
小时候,最馋的还属瑞和泰五花八门的点心。中秋月饼,乞巧节巧果,过年的牛轧糖,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机会吃上。店员会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把选好糕点包起来,上面覆上一张红纸,再用纸绳捆扎,瞬间显得喜气。爸妈一般只会买上三个,给我们几个分吃,捧在手里犹如捧着王母娘娘蟠桃一样珍贵,那份美味真不知怎么形容,即使到现在,我也会在过节时候买上一些,但总觉得还是小时候的味道更香甜。
长大后,在南大街结婚生子,几十年里,南大街依旧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直处于城市C位,时不时就有新店开业,但凡有新潮玩意,这里总能逛到。青云坊在80年代还自发形成了时装一条街,每次去逛,总见到造型摩登前卫的老板娘。
△80年代的青云坊 摄影:耿荣兴
南大街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也随着新中国发展逐步更迭。原道路太窄,汽车难通行,2001年起,南大街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我们这些老住户也拆迁搬到了现在的双桂坊社区。改造持续了4年,盼星星盼月亮,2005年1月,全新的南大街商业步行街开街了。步行街环抱公园路、南大街、青果巷、延陵西路4条道路,由一条“S”型步行街将3个地块串联起来,商业样态比起老街可谓是脱胎换骨。一二层为精品店铺,三层为风情美食街,地下一层为2万平方米的大型超级市场。
△2005年,南大街步行街开业
开业当天景象至今记忆犹新,久负盛名的南大街回来了,感觉整个常州城的人都来凑热闹了。我的第一感受是特别高档,门口那个双电梯,以前没见过,还有很多新潮的品牌首店都开在这里,如全常州第一家味千拉面,第一家诺基亚手机店。很多年轻姑娘还爱去逛格子铺、三福、以纯这些精品店,我和姐妹几个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走一路,感叹一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玩法,南大街的模样变了,但是这股热闹劲始终没有改变。
如今,随着网上购物流行,再加上城市商业综合体越开越多,南大街日渐萧条了起来。实体店的生意很难再回到从前的辉煌,排队交款、取货注定已成为几代人心中久远的回忆。跟上时代的步伐,南大街还是要积极求“变”。今年7月开始,南大街迎来了新一轮改造,门前两台服役了19年的电梯被拆除,听说新的门头会更好看、更高级,业态也会有调整升级,希望能给老商业街带来更多活力。施工期间,老天泰茶叶店、新华书店、马元巷小吃街等依然正常经营,让这条老商业街依然保持着它独有的气息。
改造过程中,这里的围挡也化身“许愿墙”,很多老常州人在墙上留下对未来南大街的祝福与期待,我们都希望这个常州曾经最繁华的地段,能再次充满人间烟火气,那段属于常州人共同的记忆,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