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的魅力无穷
葛维亚
每个人的一生和电影、戏剧、歌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说电影忆旧事 歌声戏曲忆当年。我的大半生是在一部部作品和一首首歌曲的陪伴中度过的,那么耐人回味,那么激动人心!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国“一边倒”,和苏联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友好联盟,大量苏联小说、电影和歌曲传入我国。电影中有反映“十月革命”和二战时期的的“列宁在十月”、“难忘的1917” 、“夏伯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日日夜夜”、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攻克白柏林”、 “古丽娅的道路”、“保卫查里津” 、 “三个穿灰大衣的人”、“青年近卫军”以及反映战后建设美好家园的“幸福生活” 、“乡村女教师”等,把我们带入红色风暴和铁与血的生死大搏斗之中,深深体会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对苏联无限钦佩,无限向往,认定“苏联的今天的就是我们的明天”。与此同时“小路”、“喀秋莎”、“幸福之歌” 、“古班河上”、“共青团员之歌” 、 “伏尔加船夫曲”、“三架马车”、“红梅花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大量苏联歌曲风靡一时,鼓舞了人们斗志,坚定了人们的信念,珍惜过去,面向未来。
除苏联电影外,建国初期新成立的东北与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中华女儿”、“神秘的旅伴”、“山间铃响马帮来”、“敖包相会”、“芦笙恋歌”、“寂静山林”、“渡江侦察记”、“一贯害人道”、“赵一曼” 、“摩雅泰”、“护士日记”、“铁道游击队”、“永不消失的电波”、“上甘岭”、“英雄儿女”、“天仙配”等国产电影,充满了革命战斗气息和对未来新生活的期盼。“赵一曼”中,一曲“白山下松江之滨,卖牛买抢从军,赴国难,敌慨同仇,碧血染战炮,百战铁将军,奋力抗日寇,看,杀敌不顾身,寒风吹不冷救国的心,壮志十年胜利后为英雄,高筑凯旋门,高筑凯门”,何等壮烈,何等感人。
新中国的创建为文艺复兴提供了契机和广阔前景,整个五十年代歌声如潮。我国涌现了“抗联战歌”、“翻身道情”、“革命人永远是年青”、“歌唱祖国”、“志愿军战歌”、“二郎山”、 “草原晨曲”、“采茶捕蝶舞曲”、 “蝴蝶泉边” 、“莫斯科-北京”、 “人民海军向前进”、“弹起心爱的土琵琶”、“英雄赞歌”、“我的祖国”、“我们是坚守乌云山的战士”、“夫妻双双把家还”、 “九九艳阳天”、“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怀念战友”、“ 大海啊,故乡”、“ 红星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红梅赞”、 “我为祖国献石油”、 “让我们荡起双桨”、“谁不说咱家乡好”、“红色娘子军连歌”等歌曲,振奋了精神,鼓舞了斗志,歌颂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最值得一提的是,1959年,文艺创作形成高潮,也陆续推出了如“野火春风斗古城”、“智取威虎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 “苦菜花”、“创业史”、“红旗谱”、“红岩”、“红日”等一大批小说和以此改编的优秀电影,故事情节十分感人。这些作品教育群众,鼓舞读者,使他们感叹过去人生的艰辛苦难,更钦佩那些为理想而献出青春和生命的英雄。
局限于八部样板戏和“金光大道”、“鸡毛信” 、“地雷战” 、“地道战”等电影。歌曲出现了“社会主义好”、“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万岁!毛主席”、“满怀深情望北京”、 “浏阳河”、“社员都是向阳花”、“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等,格调高雅,气势磅礴。八部样板戏里京剧的曲调优美动人,焕然一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文艺创作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涉及人文、爱情、历史、传记、科幻等题材的中港台小说、电影大量涌现。像电影、电视剧“人到中年”、“神秘旅客”、“便衣警察”、“牧马人”、“第二次握手”、“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故土”、“日出”、“雷雨”、“红高粱”、“庐山恋”、“芙蓉镇”、“黑三角”、“篱笆墙女人和狗”、“四世同堂”、“三国”、“西游记”、“聊斋”、“渴望”、“武则天”、“女人不是月亮”、“夜幕下的哈尔滨”、“徐悲鸿”、“刘罗锅”、“雍正王朝”、“霍元甲”、“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情义无价”、“八仙过海”、“昨夜星辰”、“星星知我心”、“在水一方”、“心有千千结”、“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依天屠龙”、“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楚留香”、“绝代双骄”、“我本善良”、“天下无敌”、“大时代”等,故事感人,情节生动,寓教于乐,相得益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曲调优美,富有激情的民族歌曲和中港台流行歌曲大量涌现,处于空前繁荣的时代。其中最为流行的“祝酒歌”、“金梭银梭”、“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牡丹之歌”、“怀念战友”、“在希望的田野上”、“月亮走我也走”、“我家住在黄土高坡”、“路在脚下”、“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长城长”、“泉水叮咚响”、“弯弯的月亮”、“爱的奉献”、“说句心里话”、“当兵的人”、“999朵玫瑰”、“谁能告诉我”、“小芳”、“祝你平安”、“走四方”、“大中国”、“最关心你的人是我”、“万里长城永不倒”、“万水千山总是情”、“生死两相依”、“我的中国心”、“一箭梅”、“牵手”、“潇洒走一回”、“爱江山更爱美人”、“刀剑如梦”、“天上有座雨做的云”等以及台湾大量校园歌曲,受到人们欢迎,广为传唱。
纵观古今中外感染力极强的文学作品,无不打上时代烙印,多数又是反映社会的动人故事。 “红楼梦”(中国)、”三国演义” (中国)、“水浒传” (中国)、西游记(中国) 、“聊斋” (中国)、“儒林外史”(中国) 、“醒世恒言等三言”(中国)如此,“悲惨世界”(法国)、“战争与和平”(俄国)、“简·爱”(英国)、“红与黑”(法国)、“汤姆叔叔的小屋”(美国)、“巴黎圣母院”(法国)、“安娜·卡列尼娜(俄国)、"基督山伯爵"(法国)、"复活"(俄国)、 “钦差大臣”(俄国)、哈姆雷特”(英国)等也是如此。
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在文学、艺术、音乐、绘画各个方面,必然会造就出大批的相应作品问世,烘托社会,感染大众,弃恶从善,不断进取。富有灵感的文艺作品,使人们在“小说电影中忆旧事 歌声戏曲里忆当年”,产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和“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两种互为对立、难以协调的情感,彼此冲撞着,较量着,对持着,度过人生的苦乐年华。
文艺作品无不打上了时代烙印,每当回忆起一部部震撼心灵的作品,唱起一首首动人的歌曲,就回忆起当年情景,置身在“时光倒流”的梦幻和激情之中。一个个故事,一个个梦想,一个个英雄,一段段岁月,一段段情感,激起层层波澜,在忆旧中催人奋进,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去奋斗!
文艺作品的时代烙印刻印在每个人的心上,一直到老到死,它的精神魔力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