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汉字八三:正中有止
中国学语言学册汉字篇
安 文
正,甲骨文上“一”,下止(趾),表示脚,是脚走向“一”的样子。故【说文解字】解释:是也。从止一以止。徐鍇注释:守一以止也。
这个“一”和“止”到底是什么?中国文化“一”代表“道”,代表天意和天地法则、规律和特性。这就清楚了,原来真正的“正”是走向道,守一以止,止于天道,这才是真正“正”的方向。
“正中有止。”是因正是脚走向“一”。所以,言行举止才有所“止”,背离“道”的就不听不看不说不做,也就是“知止”而能“正”。说一个人很正,是说心中有道,坚守道义,心无偏私,而不符合道义的就坚决不做。
想起一个故事,说唐代有个专司审案官吏,叫徐有功,有个同事叫皇甫文备,往往一起审理案件。但这皇甫文备却不知为什么要诬陷徐有功私放叛党,反正就老想和徐有功对着干。故事戏剧性在于,后来皇甫文备却因事获罪,被关进了狱。一般人想法肯定是:哎,好了,这真是报仇十年不晚啊!
但我们的主人公“徐有功”显然不是一般人。他怎么做呢?竟想方设法去搭救皇甫文备。这时有人问:“这皇甫文备常把你陷入死地,你为什么要去援救他呢?”徐有功说:“你所说的是私愤,我所守的是公法,我不能以私害公。”人格的高大,这时就出来了,突然就想发一个“光明正大”的牌匾给他。
当然,徐有功为官时,正是武周时期,周兴、来俊臣等酷吏当道,他们滥施酷刑,大肆株连无辜,很多人蒙遭冤狱,以至“朝野震恐”,人人自危。在这种环境下,只有徐有功不仅敢于秉公执法,而且敢于站出来伸张正义,为冤案昭雪平反。 他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人数以万计,因而频遭酷吏奸臣弹劾,但最终皆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的证据,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罢官两次复出。尽管如此,徐有功仍一心持平守正,后受朝廷重用,酷吏由此大减。当时人都说:现在有徐有功审理案件,天下再没有被冤枉的人了。面对自己一生的起伏升降,《新唐书·徐有功传》用了这样一句话: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所以,徐有功被称为“自古无有”的好官,在正位,行正道,名留青史,也就是正的典范了。
天道无欺,常佑正人;守一以止,止与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