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日前宣布,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引发舆论关注。去年,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的话题就多次登上热搜。硕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了大批高学历人才,但也带来了研究生学历贬值、高学历低就业等议论。我认为,喜忧参半看"本研倒挂"现象。
兰州大学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至少有53所“双一流”高校的2024研究生新生人数也超过本科新生人数。这一现象并不是普遍趋势,而是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局部现象,与学校的类别和地区有很大关联,大部分出现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的高校,都是研究型、综合型的大学,且都遍布在经济强省强市,这些地方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围绕市场培育人才,为促进当地经济高速发展添块加瓦,是好事。
但"学不致用",研究生"过剩","高学历低职位就业"现象也开始出现。原因多方面,比如在现有的考核机制下,研究生层次的学生规模是衡量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指标,部分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为了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就积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且研究生专业设置又存在盲目性,培养方向与实际就业岗位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研究生总体人数不是过剩,又比如新兴行业和领域的发展迅速,但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培养相对滞后,而一些传统专业的研究生毕业生数量过多,竞争激烈。
研究生选择基层岗位工作,如果从职业长期发展规划出发,并不一定意味着人才浪费。令人堪忧的是,高学历人才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从事与自己学历不匹配的工作,造成人才浪费,这是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不负责。研究生教育投入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如果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或者高学历低职位就业,会降低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贾。
研究生数量的增加,要改变"本研倒挂"堪忧的一面,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教育改革,比如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考核机制,深化招生计划管理改革,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等,高校通过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研究生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淘汰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增设新兴专业和交叉学科专业,以及依靠产业升级,确保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同时,也需要关注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岗位,发挥其专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