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而1949年10月1日15时在北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开国大典,据张步东报道,一些常州人有幸参加。
史良(1900-1985)
中国当代法学家、政治家、女权运动先驱,积极投身民族救亡和民主运动,1932年起在上海执业律师二十年,曾因领导加抗日救亡运动而被捕入狱,是救国会的“七君子”唯一的女同志。1949年9月21日,史良作为民盟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开国大典上,董必武、沈钧儒、史良、周新民、沙千里、闵刚侯、张志让、李木庵、潘震亚、林仲易、陈瑾昆、章士钊、江庸、沙彦楷等十四位律师与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其他委员,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了这个永载史册的伟大典礼。他们还参与起草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
新中国成立后,史良历任司法部部长和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还被选为全国妇联执行委员、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是新中国人民司法工作的开拓者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奠基人,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之一。毛泽东主席评价她为“女中豪杰”。1950年史良在民盟四中全会被选为常委,1953年开始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
徐伯昕(1905-1984)
原名徐亮,笔名徐吟秋、赵锡庆,是一位有着卓越经营才能的出版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赞誉他为:“新文化的出版家”。
1949年年初,在中共组织安排下,数百名民主人士及文化界人士由港护送至解放区。经民主协商,一致推举马叙伦、许广平、周建人、王绍鏊、梅达君、徐伯昕、林汉达、雷洁琼等民进成员为正式代表,严景耀为候补代表,出席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本次大会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三个文件一致通过,马叙伦当选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0月1日,人民的脸庞上尽皆洋溢着灿烂笑容。30万群众集聚天安门城楼前,欢庆新中国的成立。徐伯昕等出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们随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道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参与服务保障
瞿独伊(1921-2021)
出生于上海,杨之华之女,瞿秋白继女,生父是浙江闻名的开明绅士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1949年10月1日15时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瞿独伊在西观礼台,为苏联文化艺术代表团团长法捷耶夫一行当翻译。 在靠近城楼的一侧,瞿独伊清晰看到毛主席,大家都被激动的情绪鼓舞着。她撰文回忆:那种热烈的场面,我从未见过。当五星红旗伴着国歌冉冉升起的时候,许多人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独伊、独伊,你快来。”时任新华社社长的廖承志过来找瞿独伊。 “什么事儿啊?”她问。 “你快来跟我上车,去广播电台,广播刚才毛主席的宣言。”说着,廖承志就带着瞿独伊走下观礼台。 在广播电台,瞿独伊用留声机录了一遍,播放时发现有两处不太顺,就又录了第二遍,随后播出。28岁那年,在开国大典上,用俄语向全世界播出毛主席讲话,成为瞿独伊永生难忘的经历。
张致祥(1909-2009)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前夕,有一个常州人被周恩来亲自点将,成为开国大典的指挥人之一。他就是张致祥。张致祥原名管亚强,出生于常州前后北岸的管宅。1926年在南开中学读高中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南开中学共青团支部书记和学生自治会主席。后考入中国大学、清华大学研究院参与爱国救亡活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委员,平西《挺进报》社社长,《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晋察冀军区、华北军区宣传部部长。建国后,历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顾问,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1949年举行开国大典前的天安门城楼外面两侧杂草丛生,蒿草长得比人都高,也没有像样的道路。时间很紧,城楼怎么布置,观礼台如何搭建,升旗问题如何解决等一系列问题,急需要有一位得力干将来全面负责,周恩来想到了一个人选,常州人张致祥。周恩来为什么在开国盛典的庆祝活动确定后,突然把这么重要的突击任务交给张致祥来操办呢?这主要缘于中国文代会期间周恩来与张致祥的近距离接触交谈,看到了张致祥的才能。1949年6月,张致祥以解放军代表团团长身份,出席中国文联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结束的晚上,周恩来专门接见各个代表团团长,倾听意见和想法,在与张致祥谈话中,发现这位“弄枪舞棒”的解放军代表,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府的文化工作见解深刻,给周总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议期间,周恩来又多次与张致祥面对面谈话,对张致祥的才华有了充分了解。9 月2 日中央研究决定举办开国盛典庆祝,筹备工作迫在眉睫,周恩来便想到了张致祥,立召他去落实任务。
张致祥既高兴,又紧张,后来他回忆时说:“我接到这个任务,时间紧,政治责任重,安全要求高,内心极度紧张。”经过“二十多个日日夜夜不停地奔忙,才筹备完毕”。10月1日庆典那天,当毛主席庄严地按下升旗电钮,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前旗杆上冉冉升起。张致祥终于松了一口气,悬着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