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抽空读了本书《乡归-苏东坡的第二故乡之毗陵我里》(以下简称《乡归》),我感觉此书不错,值得向常州人推荐此书。
《乡归》作者吴振宇,我有过数面之缘,其人儒雅谦逊,有士人风度,毕业于南京大学,高级经济师,学识修养没得说。在此书之前,作者已出版过多部文学著作,常有作品发表于国内报刊。《乡归》应是作者最新著作,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于2024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属于年度新作。
《乡归》一书,讲述了苏东坡入仕以来的完整历程,从乌台诗案,写到苏轼与章惇交游;从制科考试,写到历次贬谪,把苏东坡的人生际遇、仕途坎坷,都交待得清清楚楚。书如其名,与其他苏东坡传记不同的是,《乡归》一书重点突出了苏东坡与常州的缘份:结交了哪些常州人,怎么突然就到常州买地了,最后又为何终老于常州。作为常州人,对于常州市给予苏东坡远超其他历史文化名人的待遇,如果有一点点疑惑,那么读读此书,就可以豁然而解了。
年度新书
《乡归》此书,语言平实,娓娓道来,毫无生涩凝滞之感,读起来十分顺畅。开篇从乌台诗案讲起,故事性强,情节起伏 大,也较容易引人入胜。围绕苏东坡的人生,《乡归》旁涉诸家,把与苏东坡命运紧密相关的王安石、欧阳修、章惇等人,也作了简洁明了的交待。至于钱世雄等常州“诸君子”,着墨较多,把他们与苏东坡交待的过程,写得很清晰。这部分内容,是其他苏东坡书籍所欠缺的。这也正是此书值得向常州人推荐的主要原因。
按照网络惯例,我也要给这本书打个分数。以10分制算,我以为,《乡归》此书,可得8.5分。这个分数,在豆瓣等网络评分平台上,也算得上是高分了。失掉的1.5分在哪里?根据我主观见解,在于《乡归》有美化苏东坡的嫌疑。人物传记、评价类书籍,最重要的是客观,美就是美丑就是丑,不可因作者个人好恶而有所偏颇。
苏东坡是伟大的文学家,一流的艺术家,但同时,他也是二流的思想家、三流的政治家。按照唯物辩证法,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按照中国传统思维,因果报应环环相扣。苏东坡的仕途起伏,完全是他自己种下的困果。
比如,关于乌台诗案,《乡归》认为主导者李定与苏轼没有私人恩怨,完全是新旧党派之争。这一点未必准确。李定是新党成员,在乌台诗案之前,被旧党搞得灰头土脸,他认定是苏轼搞的鬼,因此对苏轼恨之入骨,才不惜一切手段要把苏轼搞倒搞死。
又如,苏轼第二次倒霉,被贬岭南,又贬海南,完全是章惇所为。章惇此人,本来是苏轼的好朋友,在乌台诗案中,章惇不顾自己的新党立场,为苏轼两肋插刀营救苏轼,在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又是章惇写信安慰苏轼。为什么后来章惇与苏轼翻脸,对苏轼下死手?责任不在章惇,完全是苏轼背叛了友谊。
参考书籍
再如,《乡归》为了拔高苏轼,称“吕惠卿什么都不是”,贬低吕惠卿。吕惠卿此人确实人品不怎么样,历史上批评他的人较多。但是吕惠卿此人才华横溢,也并非“什么都不是”。吕惠卿年轻时,也与苏轼一样,深受欧阳修的赏识。欧阳修曾经专门写了一封信给王安石,推荐吕惠卿。当时王安石任常州知州,吕惠卿则在真州任职。真州即今天的仪征,与常州很近,所以王安石很早就认识了吕惠卿,并且对吕惠卿十分赏识。后来王安石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吕惠卿是王安石的得力助手,是变法的二号人物。在王安石罢相之后,是吕惠卿出任宰执继续主持变法。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什么都不是”?
还有,关于大科学家沈括,《乡归》采用前人旧说,认为是沈括告密才导致了乌台诗案。这是不客观的。乌台诗案与沈括并没有关系。苏轼本人在元佑年间出任杭州太守时,路过镇江,还专门登门拜访过沈括。其时,沈括正倒霉透顶,住在梦溪园里写《梦溪笔谈》呢。若是沈括与乌台诗案有关,恐怕蜀党不会放过沈括,遑论苏轼本人还有意结交沈括。就像乌台诗案的主导者李定,在元佑二年就死了!
历史,有时候是本糊涂账,任人评书。关于王安石变法、关于苏东坡遭遇,历来就有大量的口水仗。千年之后,很多事情已经无所谓了。吴振宇《乡归》一书,在讲述苏东坡与常州的缘份问题上,还是相当清晰明了的,作为常州人,值得读一读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