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鄤《李忠定公集序》及相关二则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徽宗政和二年进士。是北宋南渡之际的名臣,曾为东京留守,因反对迁都、力主抗金被逐。高宗建炎元年为相,七十五日而被罢,后屡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卒后谥号“忠定”。
明崇祯二年,郑鄤评点并编刻《宋三大臣汇志》,分别为有宋名臣韩琦、李纲、文天祥作序。郑鄤在《李忠定公集序》中把李纲的遭遇和三国诸葛亮、中唐李泌相比较,称“李忠定治兵之略与武侯同,而所遭际与邺侯同”,说自己读李纲《传信录》《进退志》《时政记》,“慨然长叹,不知涕之无从也”。
有网页称,郑鄤编刻《宋三大臣汇志》,“往往见评点者忠正之气,对保存古籍、教育后世贡献颇大。”
以下为经过点校的《李忠定公集序》,采用繁体字:
李忠定公集序
三代以下,當危亂之秋,呼吸定國是者,唯武侯、鄴侯,然而鄴侯較難矣。武侯承三顧知遇,魚水君臣,內無顧忌,故得以全力制敵。若鄴侯,遇猜忌之主,不難于賊冦之平蕩,而難在于兩朝父子之間,末路君臣之際,乃以不肯作相之人,低眉屈膝于判官刺史,而侯綦苦矣。
李忠定治兵之略與武侯同,而所遭際與鄴侯同。决策內禪、捍守京城時方爲太常,非有特達之知也。故金師[1]未退而斥逐隨之至,軍民爲公伏闕,乃益蹈至危之機。及乎金[2]退,公可以行,而公弗爲也。迎鑾一事,學術全本鄴侯,而上與下之疑皆叢之矣。合舉朝之全力以排公,其欲去公也甚于金師[3],而公能一日安哉?自後公可以隱,而公又弗爲也。迨高宗首擢爲相,將謂可結主知,立朝七十五日而公逐矣,逐之者豈黃、張諸小人哉?
木先蠹而蟲生之,主先疑而讒入之也。大抵小人便辟,似乎近人;君子貞剛,必以嚴憚。夫懷安、好諛之習,自非命世之主未有能破之者也,而可輕望之于末流乎?夫公抑自盡焉爾而已。故曰,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則止;又曰進退用舍者,乃[4]士之常。此公自矢之律令也。
鄴侯之于唐也,德宗疑之而有奉天之禍,及再疑之而唐不振矣;公之于宋也,初斥之而有北遷之禍,再斥之而宋南渡矣。是天也,非人也。余[5]欲裒兩侯之事,及公而三,以資論世,偶于公集中得《傳信錄》《進退志》《時政記》三卷,輒手爲硃墨,存諸案頭。因而思武侯之遇先主,良自不易,其言曰:“由是感激,遂許驅馳,乃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嗚呼!豈獨當時哉?千載而後,讀其言者故將慨然長歎,不知涕之無從也。
【校】:
對照本為《宋三大臣彙志》。
[1] 金師:《宋三大臣彙志》作“虜騎”。分析原因,《峚陽草堂詩文集》刻印時間在清康熙己未,为避忌諱,故改“虜騎”爲“金師”。
[2]金:《宋三大臣彙志》作“虜”。
[3]金師:同[1]。
[4]乃:《宋三大臣彙志》无此字。
[5]余:《宋三大臣彙志》作“予”。
外二则
一 李纲是哪儿人
福州某展览馆介绍李纲是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此说对吗?
《全宋诗》称李纲的祖父定居无锡。
《邵武府志》写李纲出生在父亲为官的华亭尉衙门中。
李纲自己号“梁溪居士”,可见他是把自己看作无锡人的。
所以我认为说李纲是无锡人不错,而其祖籍则是福建邵武。
二 《常郡八邑艺文志》中的李纲诗作
志中有李纲诗两首 ,其中一首与武进有关。诗名为《送梁仲谟尹武进》。梁汝嘉,字仲谟 ,宋处州丽水人。后来任过常州通判,累迁户部尚书。可见,梁仲谟和常州、武进蛮有缘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