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戏说汉字五八:岐黄之术 中国学语言学册汉字篇

安文 最后编辑于 2024-09-09 11:18:26
1434 1 3

戏说汉字五八:岐黄之术

中国学语言学册汉字篇

  文 

最近在社区卫生站看中医,想起以行医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的姥爷,常说岐伯、伊尹、华佗、孙思邈、扁鹊、董奉大医学家都是修行人“岐黄之术”“悬壶”“杏林”也皆超越现代认知的神奇故事。

岐黄之术与岐伯、黄帝中国古代把医术称为“岐黄之术”。岐是岐伯,黄是黄帝。岐伯是上古伟大医学家,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医圣”。宋《路史》载:古有岐伯,原居岐山之下。黄帝至岐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黄帝曾称“岐伯”为天师—— “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也。”据说岐伯曾随广成子、赤松子、中南子等仙人学医,医术实际来自神仙教授。当年黄帝在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时,中南子向黄帝推荐了岐伯,岐伯便做了黄帝的大臣。而黄帝与岐伯很多关于“医学”的对话,都整理于《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中,为后世医者提供了很多理论基础。所以,中医被称为“岐黄之术”。

悬壶与费长房经常听到“悬壶”、“悬壶济世”。古时中药铺门前常挂个葫芦,四处行医的郎中腰上也都挂个葫芦,称为“悬壶”,可说是医生的代名词。这个故事则与费长房有关。《后汉书》记载,费长房是汉朝汝南人,曾做市椽,也就是市场管理员。一日,费长房在酒楼喝酒,偶见街上有一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售药。待太阳落山,人皆散去,老翁就跳进葫芦之中。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于是,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去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也因费长房当有这机缘,于是带他一同钻入葫芦中:只见这小小的葫芦中,进入一个很大世界,里面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回家人都以为费长房死了,原来这短短几日,人间已过去十几年。从此,费长房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据说,后来东汉桓景又跟随费长房修道,费长房教他降妖剑术。而九月九日用茱萸叶,一盅菊花酒避瘟疫的方式就是费长房告诉桓景的。也就是后来九九重阳节习俗由来。《续齐谐记》中曾对此有过记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

杏林与董奉“杏林”常被作为中医界代名词。这个词与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大医学家董奉有关。董奉是三国时人,隐居庐山修行医术高明,常为山民治病,却不收取分文。但他有个要求,经他治好的重病患者,要栽五棵杏树,病轻的,则栽一棵。许多年后,他治愈了成千上万的病人,种下的杏树达到十万多株,蔚然成林。他让山中百禽群兽在杏林中嬉戏,替他掌管杏林。杏树下不生杂草,像有人锄草一样。后来,杏树开始结果了。每到杏子熟时,他就在杏林里盖一间草房作库,并告诉人们:“想买杏的,只管拿一罐谷物倒進仓房,然后装一罐杏子走。不须通知我。”常有人用很少谷物换取更多杏,这时杏林一群老虎就会吼叫着追过来,由于惊吓,这些贪心的人就急忙逃命,罐里的杏子因此会掉出不少。到家时,一量剩下的杏总是正好和送去的谷物一样多。对偷杏的人,老虎就一直追到偷杏人家中把他咬死,死者家人知道一定是偷了杏,就原封不动把杏奉还给董奉,并磕头谢罪,董奉就让死者复活。

说到这个老虎,也有些来历。当年,这老虎曾被鱼刺卡伤,董奉用竹筒护臂伸入虎口取出鱼刺,后来这老虎报恩,于是就专门守护董奉的杏林。董奉每年把卖杏换来的粮食全部用来赈救贫困的人和在外赶路盘缠不够的旅游者,一年就有两万斛粮食被这样送了出去。董奉在人间住了三百多年,后来得道成仙而去走时容貌仍像三十多岁的人。人们把他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张仲景、华佗提到华佗和张仲景,大家更熟悉一些。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流传后世。话说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瘟疫流行。当时百姓都知太守张仲景医术高超,慕名前来求医。他一点没官老爷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可谓是很有医者仁心了。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于是他干脆直接把看诊的地方放在了大堂里,公开坐堂应诊。后来,药店称为“堂”与 “坐堂医”都与张仲景有关。

华佗,后人称“外科圣手”、“外科鼻祖”《三国》中曾为关羽刮骨疗伤后因给曹操治头风病,要开刀取脑中瘤子,曹操误会要杀自己,遂被杀死。在没有CT的时代,华佗为什么能知道曹操脑中有个瘤子其实是直接看到了。如何看到?这在另一个医学家身上,可以找到答案。这个人就是扁鹊。

都听过《扁鹊说病》的故事。说神医扁鹊三次劝说齐桓公医治自己的病,但齐桓公三次都拒绝相信扁鹊,最终自己因病而死。扁鹊还曾游医虢国,巧医虢太子“尸厥症”,使之起死回生。还知晓昏迷五天不省人事的赵简子只是元神出离,见先帝,游钧天,三天后自然会醒。扁鹊的医术从何处而来?司马迁《史记·扁鹊列传》这样记述:扁鹊者,勃海郡鄚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闲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说扁鹊原本是一家客栈舍长一位叫长桑君的客官常来投宿扁鹊看出非一般人而长桑君也发现扁鹊非同寻常。于是,在长桑君与扁鹊结识十多年后的一天,长桑君把扁鹊叫来,说我有一项秘术要传给你,但你不可告诉他人,扁鹊答应了。长桑君拿出一包药,让扁鹊用清晨还没落地的露水冲服,接着又把一套医书交给他,并说三十天之后会发生奇妙的事情说完后就突然消失不见了。扁鹊照长桑君话做,三十天后就可以隔墙看物,透视人的五脏六腑,并知道病症在那一脏腑。由此可知,扁鹊的医术并饱读医书而得,是由神人用药将其天目打开,使他具有透视人体的特异功能,授与秘方书籍才有的。当长桑君交代完事后,就“忽然不见,殆非人也。”只有“神仙”或“得道之人”方可遁入另外空间了。

多数人看到此或许都不以为意。其实这是真实的,我就认识这样的人,当然不只一个如孟河医派传人,看病的方式就是直接看,比CT还精准。在与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无疑都提到能力与心性有很大的关系。当自己心性提高的时候,内心私心放下越来越多,能力就越来越强。而且,伴随他们心性的提高,教给他们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比如什么病可以用什么药,如何配药,如何医治,都不是看书获得的。 

孙思邈千金方孙思邈著《千金方》,认为生命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遂取名。关于《千金方》有这样一个传说。话说孙思邈自幼聪慧过人,七岁就能够日诵千文。长大后隐居于太白山学道,炼气养神,洞晓天文推理,精通医药。有次见到一条“小蛇”被牧童打伤,正在出血。他就脱下自己的衣服和牧童交换救出“小蛇”,然后帮小蛇在伤口敷上药,放它回草丛里。过十几天出门时,碰到一个身穿白衣的英俊少年骑马经过跳下马拜谢说:“谢谢您救了我的弟弟。”又盛情邀请孙思邈到家中做客。他把马让给孙思邈骑,自己牵着马,双脚好像悬空一样健步如飞。转眼到了一处城郭,里面花木盛开,房舍金碧辉煌,一副王家气派。少年邀请孙思邈进门,有一位身穿红衣、头戴小帽的人,身后跟着很多侍从,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他向孙思邈再三道谢说:“承蒙您的重恩,所以特意派儿子去请您。”他回过头指着一个身穿青衣的小男孩说:“前几天他独自出门,被牧童所伤,幸亏您脱衣赎救才有今天。”于是让青衣男孩拜谢孙思邈。孙思邈这才想起前些日子脱衣救小蛇的事情。他偷偷问旁边人这是哪里,那人告诉他:“这是泾阳水府。”原来他救的不是什么“小蛇”,而是龙王的儿子。红衣龙王安排设宴款待孙思邈。过了三天,龙王又送他很多珠宝彩缎。孙思邈坚决不肯接受。龙王于是命令自己的儿子拿了龙宫奇方三十帖送给孙思邈。临别对孙思邈说:“这些药方可以帮助您济世救人。”就这样龙王安排人马送孙思邈回家了。孙思邈使用这些药方后,发现它们确实灵验。于是将这些药方写入了《备急千金要方》里。从前,我也以为很多药方是经验总结,后来当接触不同层次医生,遂发现,真正流传的药方,从来都是神传。人只是把他写出来,用出来。只是不同人在不同的机缘下拿到这个方子。或许,现代人已经无法理解真正中华文化的精髓而只把过去的一切都当成故事和传说了。

医术的传承与王勃说这些故事,只是重新回归我们文明的源头,回看曾在“神州大地”上上演医学传说的这些大医师们。其实,自古,真正的医术一直都是一脉承传的。关于这点,王勃曾在《黄帝八十一难经序》中将天机透漏:《黄帝八十一难经》,是医经之秘录也。昔者岐伯以授黄帝,黄帝历九师以授伊尹,伊尹以授汤,汤历六师以授太公,太公授文王,文王历九师以授医和,医和历六师以授秦越人,秦越人始定立章句,历九师以授华佗,华佗历六师以授黄公,黄公以授曹夫子。曹夫子讳元字真道,自云京兆人也。盖授黄公之术,洞明医道,至能遥望气色,彻视腑脏。洗肠刳胸之术,往往行焉;浮沈人间,莫有知者。勃养於慈父之手,每承过庭之训曰:“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因窃求良师,阴访其道,以大唐龙朔元年岁次庚申冬至後甲子,予遇夫子於长安。抚勃曰:“无欲也。”勃再拜稽首,遂归心焉,虽父伯兄弟,不能知也。……乃知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十五月而毕,将别,谓勃曰:“阴阳之道,不可妄宣也。针石之道,不可妄传也。无猖狂以自彰,当阴沈以自深也。”勃受命伏习,五年於兹矣,有升堂睹奥之心焉。近复钻仰太虚,导引元气,觉滓秽都绝,精明相保,方欲坐守神仙,弃置流俗。噫,苍生可以救耶?斯文可以存耶?昔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言言,非以徇名也,将以济人也。谨录师训,编附圣经,庶将来君子,有以得其用心也。

大家知道王勃,可能大都因为他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惊艳了整个历史。但很多人不知道,他曾跟随唐朝著名道医曹元学过医学秘术。同之前的长桑君对扁鹊嘱咐一样,曹元教会王勃后,也告知王勃“阴阳之道,不可妄宣也。无猖狂以自彰,当阴沈以自深也。”王勃之后勤学五年,就能“升堂睹奥”,学有所成,可以元神离体,神游太虚,摒除俗秽,达致清明殊胜的神仙境界。后来王勃在《黄帝八十一难经序》中透露了医道传承的道序:岐伯授黄帝,黄帝历九师以授伊尹,伊尹以授汤,汤历六师以授太公,太公授文王,文王历九师以授医和,医和历六师以授秦越人,秦越人始定立章句,历九师以授华佗,华佗历六师以授黄公,黄公以授曹夫子。他说自己师父曹元跟从黄公学医道,他的师父:盖授黄公之术,洞明医道,至能遥望气色,彻视腑脏。洗肠刳胸之术,往往行焉;浮沈人间,莫有知者。而曹元为什么要收王勃为徒?王勃在这篇文章中也提到了:予遇夫子於长安。抚勃曰:“无欲也。”曹元在传王勃医术之前,就手抚王勃说:无欲也。是说他没有一般人过多的私心杂念,很纯净,根基很好,是可造之才。所以,自古师父传徒弟,都要选心性品性品德很好的人才传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洞彻各门的精髓,而且也能真正把所学到用到济世救人上。而不是损人利己。所以,凡利欲熏心、没有好医德的人,医术也不可能很高。这是自古以来聖觉告诉我们的。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人参果
  • 西江月
发送

1条评论

  • 谢谢分享!
    2024-09-09 20:06:10 0回复
    0
  • 25888
    积分
  • 2237
    博文
  • 9178
    被赞

个人介绍

河海大学退休教师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