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聚“七夕”良辰 乐享“文明新风”
无所求
8月10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节日前后,“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在全国多地展开。举行集体婚礼、丰富创新民俗体验、开展文艺展演……各具亮点、各有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勾勒出一幅幅幸福美满的画卷,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魅力。(人民日报8月11日)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最初源于先民星纪崇拜,而后衍生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是少女祭祀星神、祈求心灵手巧的浪漫之夜。七夕节的物质外壳与精神内核由民俗文化、爱情追求、创新热情与民族自豪共同构成,为我们提供了厚重的文化遗存,包括爱情观、劳动观、进取精神、道德观、责任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非遗,国家发力。七夕节等民俗节日是历代祖辈生活积累的化石,凝聚了先辈的美好理想和聪明智慧。日前“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等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提供了行动指南。中宣部、民政部、文旅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联合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就是保护、传承、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实践。
传承非遗,政府给力。曾几何时,我们认真对待的传统节日几乎只剩下一个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七夕等节日,只有万家灯火里留下痕迹。年轻人要过情人节,就来个洋为中用越发不亦乐乎,人们惊呼,怎么仅热衷于西洋情人节,我们的情人节哪里去了?然而2024年我们华人传统的情人节来了。网民询问七夕节在周六休息日,能否有机会登记领结婚证,各级民政部门不但积极响应,婚姻登记处周六“不打烊”,而且推出多样化婚俗改革特色活动。无锡“爱在梁溪 幸福同行”观光巴士游,徐州“彭聚菁英 爱在徐州”七夕集体婚礼,苏州“囍悦吴中 缘定七夕”文明婚俗宣传,泰州30对青年共许“爱在七夕 执手一生”誓言。
传承非遗,民间努力。传承非遗文化,激情在民间;弘扬历史传统,高手在民间。扬州的仁丰里·金鹰第三届七夕民俗文化活动,汉婚秀巡游引人注目,穿针乞巧、投针验巧、七夕结巧、魁星乞巧热火朝天,晒书场别出心裁,“荷你相约·七夕偕游”互动浪漫美妙。启东“爱在七夕、文明夏夜”文艺演出成为乡里民众的浪漫之夜,“启东老乡听我说,陈规陋习害处多;大操大办风气坏,铺张浪费把人害……”方言快板句句入心,还有婚恋小品、诗书朗诵、敬老鲜花、集体婚礼等环节,大力宣传并以实际行动促进婚事新办、婚礼简办,破旧立新、移风易俗,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
爱聚“七夕”良辰,乐享“文明新风”。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留下了无数华夏先祖的传统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认认真真过好自己的民族节日,加以吸纳人类的优秀文化,不断创造创新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