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暑假毕业季,又到校长们送上毕业寄语时。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毕业生的祝福,也是各所大学办学理念、教育水平的展示,更饱含了全社会对未来人才的期望。到底“毕业寄语哪家强”?各大高校的校长们纷纷“卷”了起来。常州一南一北两所高校“掌门人”的“最后一课”最后一句,也颇让人眼前一亮:常州大学校长祝同学们“前程似锦、一路繁花、一生芳华”,常州工学院院长“祝大家星辰大海、山高海阔、一路繁花、未来如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如何上好“最后一课”亦应有改革、创新之举,值得校长们躬行实践。
在人生诸多转折点中,大学毕业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节点”。它标志着一段校园生活的结束,预示着踏上社会的开始。在这特殊时刻,校长们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不仅是大学里的“最后一课”,也是踏上人生新征程的“第一课”。
年年岁岁毕业季,岁岁年年“辞”不同。我记忆深刻的有,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的“最后一课”。他和同学们一道回忆“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经历,也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更鼓励毕业生们“挺直你们的脊梁,勇敢而坚强地到社会中去闯荡”。他激情演讲16分钟,赢得30次掌声,更有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
当然,也有另一种声音,“大学校长不能太‘根叔’”,其实不必过多担忧。抛弃讲演的语调,少些官话、套话,多点俏皮段子、流行词语,如此花式“整活”,展示独具匠心的创意,很“根叔”,很好。只要不说空话大话,围绕讲做人、讲母校,讲远大抱负、讲处世之道,讲掏心窝的话就行,就如常州两高校校(院)长不约而同用了“一路繁花”热词,都很好。
回看每所学校的毕业典礼,虽流程各不相同,但少不了拨穗、颁证、致辞三个环节。这拨穗礼节,是校领导把学生学位帽上的帽穗,从右边拨到左边,看似极简单的动作,却代表稻(麦)穗成熟,象征学有所成,可以展翅高飞。此刻,怎样的“最后一课”是学子们的期待?怎样的校辞能直抵人心?
紧扣时代脉搏是前提。典礼上的致辞既要用集体回忆勾起听者的情感共鸣,更要让远行学子把握好百年变局中“时”与“势”,面对快速变化的现实,时刻提醒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跟上时代步伐。复旦大学校长期待“让创新成为生活方式”,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则希望“突破人工智障,炼就智慧超能”,言简意赅又意味深长。
表达真挚情感为根本。深圳大学校长提到,为何学校给毕业生送一只特制的“启程饭盒”,就是希望大家在“在人生奋斗的疆场上懂得照顾好自己,好好干饭,好好生活”。这样的话语,更多的是浓浓人情味,母校不仅关心你飞得高不高,还关心你飞得累不累。在很大程度上,短短数分钟、区区千把字致辞,就是“老司机”语重心长对一群刚学会走路孩子们的唠叨:“路上车多”“留心左右”。
张扬独特个性显风采。大学一校之长,专业有别,风格不同,但此时贵在把深刻道理凝结为个性语言,学生们都能听懂、都可适用。“伟大不能被计划,但伟大可以被积累。”“‘内卷’狭隘,读书破万‘卷’。”“戴眼镜的航天人桂海潮用自己的奋斗史告诉你们,读书真的可以上天。”如此“金句”频出,屡成网络热点是表象,“戳”中人心,激发热血与豪情、责任与担当,才是校长们的真风采。
精彩的“最后一课”,靠的是背后蕴含着时代精神、情感价值与文化意义。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生攻略”,但有一二句指点迷津的人生箴言,就是学生之幸。若能成为拨穗之际学生读取到的至真、至纯、至理人生密码,不随时光流逝,记住一辈子,这样的“最后一课”,值!
作者:江天舒
来源:常州日报 7月31日 A03版:文笔塔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