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
常州地处江苏省南部、长三角腹地,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而此处稻子的耕作与丰收,也令人无限感慨。
每年夏天,穿梭在乡野中,看那田野里一排排、一列列的秧苗排列整齐,就像列队的士兵等候检阅。那青绿色的秧苗嫩极了,非常招人喜欢。一阵春风拂过,一株株秧苗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而到了秋天,稻谷成熟了,黄澄澄的稻谷十分饱满,就像一颗颗金光闪闪的小金粒,看起来格外耀眼,稻田更像是一片金色的大海。丰收的日子来临了,乡间的劳动者者低头苦干,心中也是充满说不出的幸福,前面做出的努力,终是得到了结果。
一剥开稻谷,里面是晶莹剔透的米粒,好像一颗小玉石。用这小小的米做成的饭香气扑鼻,吃到嘴里有点甜甜的,心头一颤,想起袁老曾有个梦,想高产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把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自己在禾下乘凉。为了实现这样的梦,袁隆平将一生献给了老百姓的“饭碗”。如今,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却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
餐桌上的一碗白米饭,凝聚了多少代育种匠人的坚守,创新和多少科学家们的学问。
一穗稻谷,一份蛰伏,一份谦逊,一门学问。你我因如一颗水稻,生根成长之际,时刻不忘向下扎根,为生命蓄力,待果实成熟那天,也谨记一份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