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汉字四一:情
中国学语言学册汉字篇
安 文
情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喜、怒、忧、思、悲、恐、惊”是情;喜欢不喜欢,高兴不高兴,爱和恨……都是情。“情”起之时,映照万物的就不是“清之水”,而是“情中心”,镜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己这颗随境起伏的心。这时,这个心照见的就不再是客观事物,而是一切都随“自心”而生,随“情绪情感”而化的事物,就完全偏离了真实情况。
说到这,聊点常见现象。我们发现很多时候,谈话陷入对立,在于很多人“谈立场不谈事实。”这个“立场”本身就是情绪化的产物。所有把“立场”放在前面的谈话,或以此为”思维方式”,基本都是偏离真象的,十有八九是建立在虚假和自我欺骗基础上的。所以,只谈“立场”的人,很多时候无法听进别人意见,也难以听到真话,因为他的心已经完全被“立场的情绪”所占据,最后就只能“死于这虚假立场”。其实,这样的心态,广泛存在于生活之中。或许与这些年的教育和导向有关系。现在很多单位招人,关键不是看品性和能力,而是看立场。得一时之金钱,把心糊住了,哪能长久呢?不得不引起反思,其实,这样最终会害人害己。很多教训了。
还有一个现象,很多人处理别人的事情能客观冷静,但一到家庭,到一些亲密关系上,如与父母之间,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就容易卡壳。为什么?因为有“情”。在这个字的牵扯下,就难以真正客观看待自己和对方。很多夫妻之间对话,各说各话的很多,彼此说的和对方理解的完全是两回事。一方明明表达的是这个意思,但对方解读却变成了另外一个意思;明明都想要为对方好,最后结果,对方听到的却都是指责。好话难以好说,明明提出的是自己的期望和需要帮助的地方,对方听到的却是不理解和要求,似乎成了距离最近,但最听不懂对方说话的人。不仅仅夫妻,很多人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也经常如此。因为有“情”、“有期待”,往往做一些违背规律之事。最终还是要自己承担后果,很遗憾。
很多时候,以第三方角度听这对话过程。不得不感叹,这“情”字下,随自心而化的威力,以及“情”绪下的脱离客观和不冷静。如果真的放下自己的情,真正静下心来,先归正自己,再去看很多事,问题自然就会解决。
所以,有些时候,当我们的心不清净时,当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把握时,要问问自己,“清”字是不是已经变成“情”字。人情泛起,则身神分离。情所招,情所化。
情字左边是个“心”。这“情”也从“心”上起,随心而化。很多事情,一旦牵扯到情,情绪,我们就很难看清了,也很难有真正的清明了。 此时,一般会出现几个情况:
第一,当我们的心不客观冷静,“人情”浮动时,看到听到就已经不再客观,而是随“情绪”而解读,也随“情”而变化。此时照见的,其实就不再是外界的客观事实,而是自己的“随情绪而起的心”。 这叫“境随情而化”。
第二,很多时候,情是个调频收音机,我们把自己调到什么频率,就会收到什么信号。当自己的心随“情”起的时候,容易招致与此相关的想法、信息,加强自己的“情感判断”,就越来越认为自己随“情”而见的就是真实的,理解的也是真实的,也容易把这个“因情而泛起的心”当成自己,从而形成很深的观念和认知。这就是“境随情所招”。
不管哪个情况,此时,其实都是把自己陷进去了。此时,唯一办法,就是不要忘了自己是谁,把这个“因情而泛起的心”拿掉,让自己重新归于“心清如水”的状态。
本心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动不迁的站在最本源的基点上,心不介入也不随外界变化,靜观缘起缘落。守住自己的本心,不做逾位之事。看好自己的本心,不要忘了自己是谁。生命中会经历很多事,很多人,但这一切都是随缘而来,缘去缘空。重要的是,以清净之心,以最大善意对待一切进入我们世界的人、事,给予彼此真正的祝福,而从不是要求与凝滞。
其实,任何关系莫不是如此。
很多人问,放下情之后是什么?是真正为别人未来考虑的理解、善意与慈悲。当此之时,则自然是: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事来,而心始现;事去,则心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