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黄梅雨季
无所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是宋太祖赵匡胤八世孙赵师秀的一首著名绝句。赵师秀笔下“黄梅雨夜池塘蛙”的图景,几乎就是我家乡黄梅雨季留在我心中的场景。我喜欢黄梅雨季,因为此时农事稍闲了。如果老天帮忙,三麦(元麦大麦小麦)二豆(蚕豆豌豆)已上场脱粒,晒干入仓。如果运气好,夏播夏种也已八九不离十。至于农田夏管,弹性就大了。雨天田里泥土稀烂,不能锄草,更不能翻土。只有把风雨压倒的庄稼,一颗颗扶起来稳好,待天晴日晒泥土稍干后,给农作物壅土。所以黄梅雨季,不但“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仕途不佳)的赵师秀想下棋消闲,农民们也可以歇一口气,轻松一段时日。
此时我们学生的夏忙假也结束,又到学校读书了。说起夏忙假,城里的孩子会打愣,除了寒假暑假,居然还有从没听说过的夏忙假,那可以多玩玩啦。不,农村的孩子可不同,夏忙假是学校为了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夏忙(夏收夏种)给放的假。因为大片大片的麦子说黄就都黄了,用镰刀一刀一刀地割,那是不能与收割机比拟的。一旦开镰,就要不分昼夜,与老天抢时间,争速度,要在黄梅雨季到来之前夏粮进仓,才能交了公粮,手中有粮。有几年黄梅雨季来得早,麦子在田里发芽,那叫心如刀割,欲哭无泪。顺便说一下,那时农村学生还有秋忙假,帮助父母秋季抢收抢种。夏秋忙假都是两周。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学生便没有夏秋忙假了。
梅雨季节,我们上学会有一些麻烦。家乡东临黄海,台风较多,有时路上打不了伞,而且路会被水淹没。双脚当然不怕潮湿,因为本来雨天上学就是赤脚的(我至今仍有赤脚上学的梦境)。但是有些路段涉水较深,裤管卷到屁股也不够,就只好蹚水任凭湿身了。当时以为很苦了。前几年看到扶贫脱困的山区孩子上学境况,那才叫苦。所以,苦不苦,是比较出来的。
我喜欢黄梅雨季,也因为天气会凉快。我怕热。记得1978年到南京读书,遇上超热的夏季,高温40度以上,8个同学拥挤在几平方米的筒子楼房间,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床、桌、凳、墙,一切都是热的、烫的,夜里无法入眠。那年我最渴望、也很怀念家乡的黄梅雨季。如我没记错的话,常州2022年也遇上了“空梅”,似乎冬去春来刚刚暖和,马上就热起来直接进入了夏天。黄梅雨季爽约,也就是诗人曾几的“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2023年是“短梅”,梅雨天数少。当然我的记忆只是记忆,气象部门的历史数据才权威。当年在家乡,我感觉只要来一个长长的黄梅雨季,再加上几次台风,这个夏天就好过多了。就像现在这样的“暴力梅”,凉爽是没得说的。
说来好笑,以前我一直以为叫“黄霉天”。大人都说黄“méi”天来了,家中衣服箱柜容易生霉斑,食物容易长霉毛。有一年遇上“长梅”,连续29天不见太阳,家中物件霉毛挡不住,连草垛都湿透而霉了。我耿耿于怀的是煮粥做饭的柴草很难点燃,心疼要划很多根火柴。火柴2分钱一盒也是珍贵的,是卖鸡蛋(想吃而舍不得)买来的。于是一天只做一次饭,吃一顿热的,两顿冷的,反正是咸菜萝卜干。那一阵真是“霉”透了。语文课上没学过“黄梅天”“梅子雨”这些词,更重要的是家乡没有梅子,从没听说过、更没见过梅子,不知世间有梅子。一直到大学毕业后来到常州,才知道叫“黄‘梅’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