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回回评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第一幕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中国学文化卷文学册《红楼梦》篇
安 文
《红楼梦》第十回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也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它以其卓越的艺术性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深深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灵,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鲁迅
第一幕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本回用“起承转合”手法。起:金荣将学堂受辱事告母,母贪得贾家好处甘心金荣受辱;承:金荣姑妈去宁府讨要说法;转:“尤氏说起的可卿的病”;合:“贾珍为秦氏找名医,张太医论病细数秦氏病源”,为重点。而本回还说到贾珍之父贾敬寿辰的事情,为下回“庆祝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伏笔,是下一轮“起承转合”之起。
先看前半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故事泛泛而谈,比较无聊。金荣在学校受秦钟欺负,于是回家跟妈诉苦。他妈胡氏劝他老实点,别瞎折腾,说在这儿上学,不交学费,还省了饭钱,哪找这样好事去。正劝着,姑妈璜大奶奶来了,听说侄儿受欺负,怒从心头起,立马去宁府要找秦可卿和尤氏评理。可到了宁府,璜大奶奶见了宁府气派,吓的一丝大气也没,哪还敢评什么理,灰头土脸就回来了。这故事只能叫没意思无聊,无非就是穷亲戚受欺负没办法。也许按阶级斗争观点可上升到阶级压迫,把主题深化成反封建,似乎还有点讲头。谁愿把《红楼梦》看成反封建当然没问题,自请便。
说这段没意思,那什么叫有意思呢?只举一例,其他可以举一反三,直至反n,不啰嗦太多,就如七十七回晴雯之死,是不是很感动人,和金寡妇的事对比一下效果反差能看出来吧?读《红楼梦》恐怕很多人都记不起还有一个什么金寡妇,而晴雯之死不可能给忘了。可能有人问,《红楼梦》整本书絮絮叨叨没意思的地方多了,为什么偏把这段拿出来说事呢?确实,没意思的地方很多,作者的确写了很多看来平淡无奇的东西,为什么,这话说起来可就没边了,像为对付文字狱,真事隐、假语存等等,只能先打住,只谈眼前金寡妇的事。
金荣和姑妈受欺负的事很简单,但从简单事情里可提出一个不太简单的问题:谁是金寡妇?仔细阅读全篇,根本就没出现“金寡妇”这个词。只好分析上下文,看到底谁是金寡妇。先看璜大奶奶,她是金荣姑妈,当然姓金,且经常奉承尤氏、凤姐,也由此贪了些利,在宁府碰了一鼻子灰,应算是“权受辱”,她是不是寡妇,书里比较含糊,把她当成金寡妇也说的过去。再说金荣他妈,本姓胡,随夫姓也可叫金氏。所谓“贪利”是贪上学之利,“权受辱”是权受金荣被人欺负之辱,且的确是寡妇,所以金寡妇就是金荣他妈更没问题。 总结一下,璜大奶奶和金荣他妈胡氏两人都是所谓的“金寡妇”,作者还给她俩各编一套“贪利权受辱”小故事。感觉作者心思太细密了,这么简单一个事竟架构出如此层次和花样,读《红楼梦》真不能太快了,否则品不出味来,像XO一口干,不是喝酒成了喝中药。题目说一个人,实际下面对应的是两个,甚至好几个,一语双关,这非个案,作者爱搞这小把戏,如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谁是“享福人”;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谁是“滥情人”;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谁是“嫌隙人”,等等,不多说。故金寡妇故事内容确实有点无聊,但形式太厉害,看红楼梦不光是内容,形式也不可忽略,文学区别于家长里短,因为形式本身也可构成文学之美,像一些商品包装甚至可能比商品本身还值钱。
金寡妇话题到此应完了吧,且慢,金寡妇是谁只是小问题,是个开场白,后面还有更难解的。这回上半部分讲金寡妇,下半讲秦可卿治病。金寡妇贪利受辱和秦可卿得病一点关系也没有,上下两部分互不搭界,如此结构松散,不符合作文道理。作者当然不会写出上下不搭界的文来,他一定会让文章成一个整体。怎么成为整体?先从作者惯用的一个笔法“影射”说起,即写一个人时,除正面直接写,还在这个人身边安插一个影子人物,用来影射所要描写的人。如第四回就用李纨这个薄命女来影射香菱。 从此回开始,到第十四回止,主线就是秦可卿因病而亡的事。秦可卿戏份这么重,必须大大渲染,于是就在秦可卿边上安排了一个影子人物:金寡妇。秦可卿和贾蓉夫妻关系形同虚设,不是寡妇也差不了太多。贾珍给秦可卿添了一身身衣服,摆设,死后又置办千两银子也买不来的棺木,二人丑事败露后,尤氏立马凶相毕露,羞辱立加其身,这不是“贪利权受辱”又是什么呢。金寡妇实际就是秦可卿替身,明面说“金寡妇贪利权受辱”,暗指的则是秦可卿贪利受辱,这正是作者不同于常人厉害之处,你品出味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