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孙子兵法》作战篇
四、攻守在我 稳操胜券
中国学军事卷理论册孙子兵法篇
安 文
攻守在我 稳操胜券
孙子兵法: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者也。兵疲、士挫、力尽、财竭,敌国就会乘虚而入,即便智谋无双的人,也没办法善后。所以用兵只听过扎实准备、速战速决的,没听说过弄巧的持久。
军队疲惫不堪、国力耗尽,“诸侯乘其弊而起”,简单说就是趁你病,要你命!“三家分晋”的事,我们都知道,但“三家分宋,恐怕听说的人不多。宋国末代国君叫宋康王,和哥哥一样,也是造反起家当上国君,不过他是造自己哥哥的反。宋康王迷信武力,野心勃勃,一心想称霸诸侯。在位第十一年,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称霸之旅:派兵攻打齐国,夺五城;派兵攻楚,扩地三百里,然后又向魏开炮,轰下了两城。只不过,我的看法是,像内卡尼亚胡,康王出色完成了四面树敌的任务。到手七座城、领土扩张三百里,康王自鸣得意。恰好一只鸟在城墙角落生下一只小鸟,他命太史占卜。太史逢迎说,小鸟生下大鸟,宋必能称霸天下。自此,康王对称霸更自信,征伐加速度:派兵灭了滕国,紧接着,又去侵夺薛国土地。
对内更是登峰造极。在他的治理下,百姓怨声载道,送他一个“桀宋”的美名,说他和桀纣一样暴虐无道。无法忍受的宋国百姓向齐国喊救命,联名请齐国出兵,替他们收拾这位顾盼自雄的主子。得到了宋国百姓授权,齐国当仁不让,联合楚、魏,大举攻宋,捉住并斩杀了康王,瓜分了宋国。
这是“三家分宋”的故事,也是“趁你病,要你命”的故事,很好理解。而不好理解的是,孙子“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者也”这句话,白话也不好翻。拙速,巧久,宛如天书。查了不少相关资料,有些心得,结合王翦灭楚之战,试解读。秦灭韩、赵、魏三国后,鉴于此前多次打败楚军,于是顺理成章,楚成了秦始皇下一个要消灭的对象。他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但在兵力问题上,武将们意见不统一。李信认为灭掉楚国,只需二十万人,而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不可”。一个要二十万,一个要六十万,很自然,秦始皇任命李信带兵出征,末了还不忘挖苦一下王翦:看来王将军是老了,胆小了!胆小的王将军没敢说啥,散会后,称病回老家频阳养病了。
而剧情是一定要反转的,不然的话,历史就不叫历史了。自信的李信,和蒙恬率领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却铩羽而归。秦始皇大为震怒,亲自乘车赶往频阳,向王翦道歉,请他出山:“寡人不听将军之计,李信大败而回,令秦国蒙羞。将军虽然病了,难道就忍心不管寡人了呀!”但王翦说自己病体难支,不能带兵打仗了,估计还假装咳嗽了几下。秦始皇没耐心了:”寡人已经决定了,将军不要再说了!”可王翦还是不松口:“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只好依了他。
楚国听说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前来,于是倾国中兵力抵抗秦军。熟料,王翦大军一到,就加固壁垒坚守,竟然不打。楚军主帅,是项羽的爷爷项燕,他多次派兵挑战,但王翦就是不出战。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洗澡,还改善伙食,自己也跟士兵一块吃饭——像是团建来了。一年后,王翦问手下人:”士兵们玩什么游戏呢?“手下人回答说:“大家在玩扔石头、跳远的游戏。”王翦说:“部队可以出战了!”项燕摸不透王翦意图,看士兵也没什么斗志了,不敢贸然强攻,于是率军向东而去。趁你动,要你命,楚军一动,王翦立刻发兵尾追,突然发动攻击,大败楚军,而且运气不错,还在蕲县斩杀了项燕。一年多后,王翦率军攻克楚国国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灭掉楚国。
王翦不愧为古代著名军事家,即便敌弱我强,也没丝毫侥幸心理,精妙设计和使用兵力、士气、时机、攻守和时间等因素,充分调动楚军,简直就是牵着楚军的鼻子走,从而一举击溃之!
战争代价巨大、隐患巨大,所以孙子强调速胜,而攻守是手段,无论是攻是守,都有一个稳字在里面,得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谋求速胜。但欲速则不达,快慢是相对的!“非六十万人不可”,王翦知众寡之用,虽然看似又拙又慢,但实际却是最快的取胜之道!拙胜,就是王翦!“不过用二十万”,同为名将的李信却不知众寡之用,想快速歼灭楚国,但大败反延长了灭楚的时间!巧久,就是李信!
一言以蔽之,谁能攻守在我,而不在敌,谁就能稳操胜券。未来解决台湾问题,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