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回回评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第三幕 “通灵宝玉”和“金锁”
中国学文化卷文学册《红楼梦》篇
安 文
第三幕 “通灵宝玉”和“金锁”
宝钗眼中的宝玉:“头上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这是古时王公贵族少爷标配。过去衣服为保暖,都用动物皮做成,最好的是狐狸皮,狐狸皮最好的是腋下部分,那地方毛最软。宝玉的“白狐腋箭袖”非常贵重,普通阶层人可能见都没见过,别说穿戴在身上了。
宝钗看到宝玉脖子上的玉,想看个究竟,笑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宝玉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耀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纹缠护,就是大荒山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作者又用一首七言律诗告诉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再朴实无华的美玉,不过是洪荒中一块顽石,经过几世轮回只是幻相。所有富贵繁华皆是假象。不论经过多少千万年的变迁,真身还是那块石头,暗示生命到最后把该还的还完,了却心性后终要归于荒芜。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在人世间有个精神的存在,一个幽灵的存在,当这个存在失去后,就会幻化成现在的臭皮囊。佛家、道家认为,身体其实是个臭皮囊,迟早有一天都要舍掉,回到那个幽灵的真境界。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金跟玉都珍贵,可在命运用尽的时候,金就无光了;时运不济的时候,玉也不亮了。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最后一句看后,让人脊背发凉,把读者带到墓地,看到白骨堆积如山,不知姓氏名谁,他们都曾年轻过、漂亮过,也曾都有爱恨情仇,富贵繁华,最后也是财散人尽,一片片白骨堆积如山。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横着有一个“通灵宝玉”。翻过来看到:“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钗看完翻来覆去念,念了两遍“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为什么反复念,其实在提醒丫头莺儿。本去倒茶的莺儿,听到这两句,接了话茬说:“倒像跟姑娘戴的金锁上的字是一对儿。”可知宝钗心机很深,念了好几次玉上的字,凭她聪明才智,已心知肚明,就不说,借丫鬟之口说出。大字不识的莺儿,怎知道宝钗金锁上的字?一定是宝钗常在她耳边提起,不止一遍念给她听,让莺儿记忆犹新。仔细一想,宝钗心机太深,为达到自己目的,早就做好规划,只等时机成熟,借人口达心中意。
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了出来”。宝钗里面的穿着非常亮丽,用“珠宝晶莹、黄金灿烂”八字形容,让读者忽想到王熙凤,有意无意透露出宝钗也是个厉害角色,可外面却不像凤姐显山露水、锋芒毕露。“宝玉托了锁看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个,共成两句吉谶: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果然是一对,写出玉钗成婚,前有金玉良缘暗示。判词说:“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就是别人都说你该跟有金的结婚,可我只念着前世那木头跟石头的缘分。
通灵宝玉是天生的,实质是块顽石;宝钗金锁是有意去做的,非天然形成,其实是薛姨妈和王夫人及宝钗创造的“金玉良言”之说。为什么说是薛姨妈和王夫人编造“金玉良缘”?第二十八回写: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和尚不仅送金锁,还指定佩戴者须跟有玉的联姻。“有玉”暗示这“玉”不是一般的玉,必须是出生时衔的,只能是宝玉。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袭人向宝钗转述茗烟怀疑:宝玉挨打是薛蟠素日吃醋,在老爷跟前“下了火”。薛蟠在家被母和妹质问,气急败坏说:“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儿,见宝玉有那劳什子,你自己如今行动护着他。”薛蟠一语戳破了“金玉良言”的弥天大谎。后面许多回都有迹象表明,“金玉良言”纯属扯淡,包括贾母表态及凤姐嗤之以鼻,都对“金玉良言”表否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