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国文卷杂文册庄子篇
安 文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1],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2],以奸者七十二君[3],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4],一君无所钩用[5]。甚矣夫,人之难说也[6],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7]?今子之所言犹迹也[8]。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鶂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9];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类自为雌雄故风化[10]。性不可易,命不可变[11],时不可止,道不可壅[12]。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13];失焉者无自而可。”孔子不出三月[14],复见曰:“丘得之矣。乌鹊孺[15],鱼傅沫[16],细要者化[17],有弟而兄啼[18]。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19]。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20]?”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注释:
(1)《诗》:即《诗经》。《书》:《尚书》。《礼》 《乐》:两书亦古书,早佚。《易》:《易经》。《春秋》:鲁国春秋之编年史书。六经:儒家以上列六种典籍为经典。然孔子时尚无“六经”之称。
(2)孰 :通“熟”。故 :事。
(3)奸:干;求。七十二君:指游说列国君主之数。
(4)周召 :周公与召公,是辅弼年幼之成王成就王业之鼎臣。
(5)钩:取。
(6)矣夫 :叹词。说:说服。
(7)陈迹:往时之足迹。所以迹:足迹之成因。
(8)迹 :足迹。
(9)白鶂(nì):水鸟名。色白。眸子:眼珠。不运:不动。风化:雌雄相诱惑而成孕。
(10)类 :兽名。自孕而生。
(11)命:指自然之趋势。
(12)壅: 阻塞。
(13)苟: 若。无自: 无从。
(14)不出: 不出门。三月: 三个月。
(15)乌:乌鸦。鹊:喜鹊。孺: 借为“乳”,孵化生育。(16)傅沫 :谓依附唾沫生育。
(17)细要:即细腰蜂。化 :取桑虫使为己子。
(18)啼:哭。因人常厚爱弟而轻薄兄,故为兄而哭。
(19)化:造化, 即自然界的创造者, 此指自然。人:偶;伴侣。
(20)安能化人 :怎能教化人。
此寓言叙述孔子以先王之道游说列国,无人愿意听从, 故向老子请教。老子告诉他,先王之道已为陈迹,与当务之事无关,故当顺从自然而行事。孔子于是领悟,知道行事必以自然之道去教化人才行。
孔子与老子两人都论说道,然而孔子所言是儒家之先王之道,而老子所言是道家之自然之道,两者风马牛不相及。此寓言之艺术特色,在于运用生物之孕育后代作比喻。先是老子说白鶂、虫、类三者之孕育后代,都是自然之化育。这里所举之例,皆为臆造,十分生动。无非要说明人应当从中感悟到其生育都本于自然,人事当领悟此理而行事。孔子心领神会,固然亦从自然界与社会人事中体会到这种道理。其所叙事例中,有反映实际的,如说乌鸦喜鹊是孵化而生育。而说鱼依附唾沫生育,细腰蜂取桑虫作为己之子,则为编造。又说父母生了弟弟之后,哥哥就会啼哭。这是因为父母必然会喜爱弟弟而轻薄自己。这是在观察到了社会上存在着此种现象而言的,是一种社会流弊。在今天,我们也会听到有此种现象。世俗之弊,竟有如此相同者,岂非咄咄怪事!
寓言情节显然出于作者编造,让老子去教导儒家之孔子,且孔子居然领悟,能自觉观察自然与社会的各种现象。这好像是肯定,实际上则是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