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言八八附赘悬疣
中国学国文卷杂文册庄子篇
安 文
附赘悬疣
《庄子·大宗师》说: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互相谈说:“谁能够相交而出于无心,相助而不着形迹?谁能超然物外,游于无极之中;忘掉生死,而没有穷极?”三个人相视而笑,内心相契,成为莫逆之交。
不久,子桑户死了,还没有下葬。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就叫子贡去助理丧事。子贡看到一个人在编歌,一个人在弹琴,二人合唱着:“哎呀桑户啊!哎呀桑户啊!你已经返归本真了,而我们还在做凡人啊!”子贡赶上去问:“请问对着尸体歌唱,合礼吗?”二人对视,笑着说:“他哪里懂得礼的真意!”
子贡回去以后,把这事告诉孔子,问:“他们是什么人啊,修行却不讲礼仪,把形骸置之度外,临尸而歌,无悲哀之色,简直不可理喻,他们究竟是什么人啊!”孔子说:“他们,是游于方外的人;而我,是游于方内的人。方外和方内彼此不相干,而我竟然叫你去吊唁,这是我的浅陋啊!他们正与造物者为伴侣,而遨游天地之间。他们把生命看作是赘瘤,把死亡看作是脓疮溃破,像这样子,又哪里知道生死先后的分别呢!用不同的物质,聚合成一个形体,遗忘里面的肝胆,遗忘外面的耳目;让生命随着自然而循环变化,而不管它们的分际;超脱于尘世之外,逍遥于自然之境。他们又怎能忍受世俗的繁文缛节,表演给众人观看呢!”
子贡说:“那么,您是依从哪一方呢?”孔子说:“从方外的角度看,我就像受着刑戮的人。虽然这样,我们应该共同追求方外之道。”子贡说:“请问有什么方法?”孔子说:“鱼相适于水,人相适于道。相适于水的,挖个池子来供养;相适于道的,泰然无事而性分自足。所以说,鱼在江湖之中就忘记一切而悠哉游哉,人游于大道之中就忘记一切而逍遥自在。”子贡说:“请问那些不合世俗的异人是什么人?”孔子说:“异人,是异于世俗而合于自然的人。所以说,从自然的角度看去,是小人的,却成为人间的君子;是君子的,却成为人间的小人。”
成语“附赘悬疣”,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附赘,指附生于皮肤上的肉瘤;悬疣,指皮肤上突出的瘊子)超然物外,超脱生死,不以得生而喜悦,不以死亡而悲伤,在尘网中,而不受制于尘网。这是道家观点。多余无用的东西是外物,道家把生死当做附赘悬疣,生死也是外物。所以,子桑户死了,儒家的人看到二人临尸而歌,面上没有悲色,认为这种表现不合礼仪。
寓言中,儒家代表世俗的力量。在世俗的力量下,人死了,参加丧事的人必须表现出悲伤的样子,不表现出悲伤的样子就不合礼仪。人死,作为人来说不用礼仪来规范也会悲伤,但这种悲伤是天生的真情宣泄,而不是为了合乎礼仪而表现悲伤。同样是悲伤,一种是自然的,是出于天性的表达;另一种是造作的,是出于礼仪规范必须要这么表现。道家反对一切造作的东西。
但是,更大问题不在这里,在当代的我们,当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应以一种什么态度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