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已92岁高龄,她的闺密比她还大2岁,今年已94岁。几十年沧桑巨变、物是人非,可贵的是她们朴素纯真的友谊始终未变。
为了完成妈妈的心愿,今天我和妹妹一起陪同妈妈去探望她的老闺密冯阿姨。礼物是我们事先准备的,体现礼轻情意重,既表达心意又不给她增加思想负担。
冯阿姨家在茶山蒋家村,是在娘家旧房原址上翻建的。离我家也就几站公交的路程,但妈妈年纪大了我们不让她一人前往。心有灵犀仿佛事先早有约定,冯阿姨家大门畅开着,她安静淡然地坐在客厅里,见到妈妈分外高兴。
清凉的夏日上午凉风习习岁月静好,俩姐妹叙情、感叹,讲着共同的记忆,特别是对小时候轶事俩人都记忆犹新,饶有兴趣的过往令她们开怀大笑。俩人一同吆喝叫卖酒酿、一同进纺织厂的织女生涯、讲每天你来我往迎来送去有讲不完的话题、讲各自家庭、父母、兄弟姐妹、丈夫、儿女。我们不时引出话题,俩老太太对答如流,真佩服她们脑子灵活。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仿佛上苍特别眷顾,护佑她们身体康健高质量地安享着晚年,体验着儿女孝心,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感受着党和政府对老人的关怀。
94岁的冯阿姨体型小得象个孩子,体重不足70斤。虽说体重不达标,但长寿基因强大。她思路清晰,表达能力强,平静地娓娓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淡泊宁静、时而追忆感慨。解放初期她积极要求上进,加入党组织。50年代国家投入巨资扶持郑州国营全能大型棉纺织厂,郑州很快成为“全国六大纺织基地”之一。冯阿姨响应国家北上支援中原建设的号召,和几千名江南“织女”北上中原,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纺织事业。在第二故乡扎根几十年,目睹了郑州纺织工业的兴衰变迁。回首自己的人生感慨万千。她在郑州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先生也是江苏支援大军中的一员,于49岁那年病逝于郑州。去年65岁的大女儿因病去世。她感慨应该自己代女儿赴死。说着、说着,眼圈红了,慈母情怀跃然纸上,感动着我们。转而她又很有成就感,讲自己如何要求上进,补习文化知识,至今能看报关心国家时政,幸福感满满。能长寿跨进新时代,见证改革开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社区对老人很关心,有护工上门助老,阿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正在这时有电话回访助老满意度,阿姨一再表示感谢。
俩闺密的友谊已长达82年,真不简单啊我感慨着!当时我妈10岁,冯阿姨12岁。她父亲在家自制酒酿批发。为了生计我妈妈去她家批发酒酿再走街串村零卖搛钱过日子。为了生活俩人结伴一起叫卖吆喝,逐渐长大后一起进纺织厂做养成工。解放后我妈因为有童养媳的身份,与父亲早早完婚,从此生儿育女,工作与家庭二点一线,圈子一尘不变,但她没有怨言贤妻良母非她莫属。她说否则俩人一定会约定去支援郑州建设。冯阿姨去郑州纺织厂工作直到退休,回常后又受聘于社区搞群众工作至70岁正式赋闲,现定居常州安渡晚年。
俩老友小时候都是苦孩子,有共同的苦难童年经历。她们是柔弱的女子,却是心灵手巧的织女、儿女们坚强的母亲。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坚强、坚韧、吃苦耐劳压、责任担当、压不垮打不倒的民族美德。讲到过去苦难唏嘘着、感叹着;分开后互相牵挂着、思念着;进入高龄后互相道着平安祝福,经常电话联系问候。不知不觉到了中午,为了不累着她们,我婉言请她们就此作别下次再聚。相识相知相交八十年友谊,没有功利、没有附加条件,简单朴素又醇厚如一坛百年老酒堪称奇迹。她们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伟业,一辈子平凡普通,保持着朴素的本心。为社会家庭无怨无悔作着贡献,是新中国的第一代织女,天下最伟大的母亲。她们的功德祖国不会忘记,儿女永远铭记!我深情地祝愿她们幸福安康!人生百年终有期,闺密之情无绝期。
2024年5月28日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