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哪个调查比这个更权威?
5月21日,2023-2024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发布系列活动在成都举办。活动发布“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广州、大连、合肥、成都、昆明、宜宾、威海、常州、厦门、湖州成为百姓眼中“十大美好宜居城市”(城市均以首字笔画排序)。
《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调查活动每年对我国150多个城市,300多个县的10万家庭进行入户问卷调查,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民生感受型调查。调查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
调查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指引,下设22项分级指标,关注百姓消费投资、就业创业、休闲生活、幸福感受以及对所在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服务综合满意度评价,用数据勾勒城市发展图谱。透过这些关键指标,足以窥见常州的宜居程度。
一、常有安居,幸福感「原地升温」
近来,“刷屏”常州朋友圈的不止旅游景点——湖塘·里巷市集升级归来,菜市场“变身”网红打卡点;大庙弄片区历史风貌改造工程竣工,新业态、新品牌“重燃”老城厢;人才公寓持续“上新”,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来常第一站……
图源:龙城博客网友“浮光掠影”
安居乐业,是人们的美好追求,也是城市的基本底色。常州用心用情打造宜居城,全力擦亮“常有安居”民生名片,真正把常州打造成最有温度、人人向往的人居首选地。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从2020年开展新一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常州用良方佳策问需于民,清单化、定制化、片区化推动改造项目落地,建立起一批成熟可复制的工作方法和机制。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完成28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让居民幸福感“原地升温”。
多渠道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2021年以来,常州累计建成11.77万套人才公寓,可让35万人才拎包入住。这里配套齐全、设施完善,帮助年轻人追逐梦想,开启向往的生活。此外,常州还通过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住房公积金支持“青春留常”计划等,加大对青年人才的保障力度,全力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
二、交通畅行,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常州平均通勤时耗全国同类城市最少、位居第一,“交通健康指数”连续三年保持全国主要城市第一方阵。
针对早晚高峰时段出行拥堵问题,常州组织“无人机”巡航拍摄拥堵点段,精准找出致堵成因,完成通江路龙锦路口、广化街、博爱小学等9处堵点“微治理”。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去年9月,沪宁沿江高铁建成通车,从金坛站、武进站可直达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常州全域进入“高铁时代”。
今年1月,常泰长江大桥录安洲专用航道桥顺利合龙,标志着常泰长江大桥常州侧一级公路全线贯通。预计2025年,这座集高速公路、铁路、普通公路“三位一体”的过江大桥将建成通车。
魏村枢纽扩容改建工程建成交工并投入运行;奔牛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全面开工;腾龙大道智慧快速路工程全面开工……常州紧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建设“长三角交通中轴”,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三、收入增长,日子越过越红火
钱袋子一年比一年鼓,是美好宜居的硬道理。
2023年,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116.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
当年,常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92元,比上年增长5.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至1.78:1,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常州聚焦高品质生活,持之以恒增进民生福祉。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基本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例全省第一;全市现有托育机构378家,托位数2.11万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个;为15.8万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老年助餐点日均助餐1.78万人,60周岁以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覆盖;全市居民低保标准提升至每人每月1020元,“低保扩围”在全省率先实现正增长;省健康镇建成率达100%,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宜居,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住(租)房压力小,百姓得以安居;交通畅通度高,通勤往来便利;收入水平高,拥有更多物质选择权。三者兼得,共同描摹着美好宜居的常州轮廓。一座城市舒适与否,还要亲身体验才有发言权。欢迎来常,感受这座城市的幸福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