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211高校要求学生答辩后手抄毕业论文,校方称此为“传统特色”,旨在考核师范生书写能力。此举迅速引发网友热议,部分网友认为此举可提高书写能力,但更多网友认为应重视论文质量,反对形式主义。笔者认为,手抄毕业论文应平衡传统与现代教育需求,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实际效益。校方应与学生深入沟通,听取意见,灵活调整政策,确保教育质量与学生发展并重。
客观审视,要求文学院学生手抄毕业论文的初衷是出于善意,它旨在引导学生珍视文字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文字责任感,同时让他们在抄写过程中再次审视和深化对论文内容的理解。然而,当这种形式化的要求被过度强调,乃至一刀切地应用时,其实际效果便值得商榷了。学院将手抄毕业论文描述为旨在“锻炼师范生书写能力”的“传统亮点”,但学生期望的并非是简单追求形式上的抄写,而是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能找到适应现代教育的合理方式,避免让好的传统沦为形式主义的敷衍。
值得注意的是,从禁止床帘使用到强制手抄毕业论文等争议事件,均凸显了学院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存在明显的阻碍。当学生与校方就某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意见分歧时,往往由于缺乏一个良性的沟通互动渠道,使得双方之间的隔阂难以消除。一方面当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时,校方往往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倾听,另一方面管理政策的统一性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也导致了协商和修正的空间被大大压缩。最终,这种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导致了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来表达诉求和不满,试图以此影响学校的决策。这种方式不仅不是双方进行良性沟通的有效手段,也不是学校维护和传承“传统”的恰当方式。
高校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对于既有的规定,是否保留、如何调整,都需要进行深入且开放的讨论。同时,对于不断涌现的新现象,应在充分尊重学生需求的前提下,探讨如何有效保障其安全性。大学教育应当集结学校、教育者以及学生三方的智慧和力量,恪守“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与时俱进,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期望,对诸如手抄毕业论文等规定进行灵活而适时的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营造一个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不仅有利于优秀传统的传承,更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