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在常州街头亲身体验到两件关于”内急”的事。一是在市区道路边有交警设置的临时停车牌,上书:“如厕专用,限十分钟以内”,一处在北直街,一处在桃园路。另一个场景是一位中年男子公然在“传承优良家风”的围墙旁解决内急,其身后”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巨幅广告形成鲜明对比,中年男子前后无视旁若无人,令人唏嘘不已。同样在五一期间,何振梁老先生题词的”常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几个大字旁,鲜花怒放、花团锦簇,旁边绿草如茵,这一切十分美好和谐,节日氛围感拉满,仿佛眼里掺了沙子又见男子小便。旁边龙城大道上车流如织,人潮如涌,往前几十米奥体就有公共厕所。
街头两件小事,关乎城市文明与个体素养,是一场关于文明素养的无声对话。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城市文明建设的两面性,一面是充满人文关怀与细致管理的城市面貌,另一面则是市民文明素养的参差不齐。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城市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然而,城市的灵魂——文明素养,却并非一蹴而就。交警设置的“如厕专用”停车标志,正是对市民生活细节的关照,也是对城市文明建设的积极回应。这样的举措,不仅方便了市民,也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对市民需求的精准把握和人文关怀。这样的细节处理,无疑提升了城市的文明形象,也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同时告诉我们,城市文明建设并非遥不可及的高大上概念,而是渗透到市民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之中。
然而,就在这样的文明背景下,两位男子的行为却显得格格不入。他们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公共秩序,污染了城市环境,更是对“传承优良家风”这一社会价值观的公然践踏。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微观体现,优良的家风能够培养出有道德、有素质、有责任的公民。而那位男子的行为,无疑是对家风的亵渎,也是对城市文明形象的破坏。他们的行为,虽然是个案,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市民文明素养的缺失,也提醒我们,城市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这两幕场景,如同故事中的正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城市文明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长期的坚持与不懈的追求。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公共设施,加强法规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同时,社会应积极弘扬文明风尚,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宣传,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和公共意识。
然而,仅仅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是不够的。作为城市的主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城市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为城市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文明并非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践行的实际行动。无论是遵守交通规则、保持环境卫生,还是尊重他人、友善待人,这些都是文明的具体体现。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将这些细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城市文明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此外,我们还应注重城市文明建设的可持续性。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一时的成果和表面的光鲜,而应该着眼于长远,不断探索和创新城市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适应和调整中应对新的挑战,推动城市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常州交警设置的“如厕专用“停车牌就很值得赞赏,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管理和人文关怀。
街头的这两幕,让我们看到了城市文明建设的两面性,也看到了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挑战与机遇。只有人人都践行文明,才能让我们的城市真正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