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平常语(原常言道)2024年5月9日-2024年5月12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4-05-09 15:35:22
2741 22 7

近日,某211高校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手抄毕业论文,校方表示这是学院的“传统特色”,以考核师范生的书写能力。这种过度注重仪式的操作,很快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手抄毕业论文初衷是好的,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更多网友则表示,一刀切地要求学生手抄毕业论文不可取,应将重点转移到质量上,杜绝形式主义之风。对此,你怎么看?请注意,每周日晚截稿)

即日起,《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三出版


5月9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龙城琪琪、得一长


A0320240509C.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文学院
  • 莺语
  • 顺其自然者
  • 西江月
  • 嫳屑男子
  • 泉水涓涓
  • 黑与白
发送

22条评论

  • 电子时代下的手抄艺术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某211高校的一项独特规定——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手抄毕业论文,激起了公众的广泛讨论。校方认为,这一传统做法不仅体现了学院的特色,更是对师范生书写能力的一次重要考核。然而,这一做法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观点纷呈。
    书写能力历来被视为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要素。一笔清晰、工整的字迹不仅能够彰显教师的职业风范,对学生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在电子化办公日渐普及的今天,手写的机会日益稀缺,因此,通过手抄毕业论文来锻炼书写能力,其背后的良苦用心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模式的持续革新,将手抄论文作为一项强制的、形式化的训练,似乎与时代的步伐渐行渐远。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多地依赖于粉笔、电容笔等工具在板面上书写,而对于日常的文档工作,对书写的美观性要求并不高。因此,有必要对这一传统做法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创新性的优化,探索将传统书写训练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新途径,以寻求更高效、更实用的书写能力提升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当坚守教育的本真,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书写能力应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而非通过强制手段实现。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书法课程、组织书写比赛等多样化活动,激发学生提升书写能力的兴趣,而非单纯依赖于形式化的手抄论文要求。
    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非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高校更应着眼于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术潜能,如何将现代技术和理念融入教育过程,以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应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避免形式主义,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目标,培育出既深植传统文化底蕴,又具备现代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2024-05-13 17:03:31 0回复
    1
  • 一味形式不可取
    近日,一些211高校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必须手抄毕业论文才能毕业。这种做法迅速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关注和热议。一些人表示,手抄毕业论文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但更多人认为,这种做法过于注重形式,忽略了内容和质量,应该杜绝形式主义之风,多采集学生们的意见与看法。

    虽然手抄毕业论文的初衷是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做法就是正确的。毕竟,手抄毕业论文并不是学术创新的表现,也不是考核一名学生的真正能力和素质的标准。相反,这种做法可能会削弱学生的创造性,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可能会导致学术作弊和抄袭等问题的出现。

    事实上,大学的毕业论文是一种重要的学术成果,需要学生在严谨的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的指导下,进行严格的研究和写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术素养、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因此,学校应该更注重质量和内容,而不是形式和传统。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应该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评估,以确保其符合学术标准和科研规范。只有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中才能真正受益。
    2024-05-12 23:15:37 0回复
    0
  • 坚守传统书写,捍卫文化根脉

    众志成城

    近日,某211高校文学院要求学生手抄毕业论文,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对此举措的初衷表示赞赏,认为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书写技能;然而,也不乏质疑之声,认为此举可能过于强调形式,忽视了学术质量的本质,甚至有助长形式主义之嫌。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汉字书写作为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其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信息传递功能。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精神风貌以及丰富的审美意蕴,是中华民族千年文明史的生动写照和传承。因此,坚守传统书写,不仅是对个人文化素养的磨砺与提升,更是对民族文化根脉的坚守与捍卫。

    教育部早已认识到书写能力对于师范生和教师的重要性。早在数年前,教育部便明确指出,提升师范生书写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夯实教师从业基本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多个省份更是将“三字一话”等基本技能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这充分说明了书写能力在教育领域中的不可或缺性。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问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键盘输入逐渐取代了手写,电子文档逐渐取代了纸质文稿。这种变化虽然带来了便捷和高效,但同时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许多人开始提笔忘字,书写能力逐渐退化,这无疑是一种令人担忧的文化病症。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非但不能放松对汉字书写的重视,反而应该更加警醒和重视。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传统书写的价值,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同时,我们也应该在教育领域加强书写能力的培养和考核,让更多的人能够掌握这项基本技能。此外,我们还应积极探索传统书写的创新之路,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书写方式和作品形式,让传统书写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当然,我们倡导坚守传统书写,并非要否定数字化时代的便捷和高效。相反,我们应该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忘传统文化的根脉和底蕴。只有在坚守与创新中寻求平衡,我们才能在数字化时代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总之,坚守传统书写不仅是对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更是对民族文化根脉的捍卫。让我们携手共进,让汉字书写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数字化时代依然熠熠生辉,让我们的文化根脉在时代的洪流中屹立不倒、生生不息。
    2024-05-12 22:21:55 0回复
    0
  • 手抄论文,别让传统变形式
    近日,某211高校要求学生答辩后手抄毕业论文,校方称此为“传统特色”,旨在考核师范生书写能力。此举迅速引发网友热议,部分网友认为此举可提高书写能力,但更多网友认为应重视论文质量,反对形式主义。笔者认为,手抄毕业论文应平衡传统与现代教育需求,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实际效益。校方应与学生深入沟通,听取意见,灵活调整政策,确保教育质量与学生发展并重。
    客观审视,要求文学院学生手抄毕业论文的初衷是出于善意,它旨在引导学生珍视文字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文字责任感,同时让他们在抄写过程中再次审视和深化对论文内容的理解。然而,当这种形式化的要求被过度强调,乃至一刀切地应用时,其实际效果便值得商榷了。学院将手抄毕业论文描述为旨在“锻炼师范生书写能力”的“传统亮点”,但学生期望的并非是简单追求形式上的抄写,而是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能找到适应现代教育的合理方式,避免让好的传统沦为形式主义的敷衍。
    值得注意的是,从禁止床帘使用到强制手抄毕业论文等争议事件,均凸显了学院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存在明显的阻碍。当学生与校方就某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意见分歧时,往往由于缺乏一个良性的沟通互动渠道,使得双方之间的隔阂难以消除。一方面当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时,校方往往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倾听,另一方面管理政策的统一性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也导致了协商和修正的空间被大大压缩。最终,这种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导致了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来表达诉求和不满,试图以此影响学校的决策。这种方式不仅不是双方进行良性沟通的有效手段,也不是学校维护和传承“传统”的恰当方式。
    高校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对于既有的规定,是否保留、如何调整,都需要进行深入且开放的讨论。同时,对于不断涌现的新现象,应在充分尊重学生需求的前提下,探讨如何有效保障其安全性。大学教育应当集结学校、教育者以及学生三方的智慧和力量,恪守“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与时俱进,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期望,对诸如手抄毕业论文等规定进行灵活而适时的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营造一个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不仅有利于优秀传统的传承,更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2024-05-12 22:08:27 0回复
    1
  • 从来如此,便对吗
    近日,某211师范大学文学院要求学生手抄毕业论文一事引起网友热议。据了解,手抄毕业论文是该学校的传统,初衷是让学生重视书写能力。但这一做法让许多学生叫苦不迭,甚至有学生说:“这样的做法除了折磨学生毫无用处。”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思考,是否有必要延续这一传统呢?
    客观来说,要求文学院的学生手抄毕业论文这一初衷,无疑是好的。尤其是师范院校的文学院学生,理应具备较高的书写能力。况且汉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地步,书写方式变得多么快捷,手写这一基本技能不能丢。但是高校以手抄毕业论文这一做法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实在有些不妥。
    要知道,传统应当与时俱进,脱离现实而固守传统,往往会变成一种“强求的仪式感”。据了解,该学院早在1994年便确立了手抄毕业论文这一环节,用来考察书写能力,但此政策出台的背景是基于当时电脑和互联网技术都尚未普及的情况下。而当下互联网技术发展很成熟,学生进入大学后多用电脑完成学习任务。从政策出台到如今,时间跨度长达30年,大众习惯早已不复当年,若仍然以“传统特色”的名义来强制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发展可能毫无积极意义。这份“传统特色”是否适用于当下现状,应该多听听学生的真实反馈,而不是拿“向来如此”搪塞质疑。
    大学教育应当以人文本,不管出台什么样的措施或政策,首先应该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求学,当然是和文字与书写打交道,如果某种抄写在学生看来是有意义的,别说几十页,几百页或许他们也没有怨言。但是对于毕业生来说,他们目前往往有着更为忙碌的事情,手抄毕业论文无疑是浪费时间,他们即使抄写可能也没有激情和热情,在这一情境下,所完成的手抄作业,可能也无法达到传统意义上“考察学生书写能力”的目的。所以学生手抄毕业论文的要求是否合理,与提高学生手写能力有多大关联,高校理应好好反思。
    考察学生书写能力有很多种方式,把字写好也需长期练习。该校可以将书写测试融入书法课程中,而不是靠临时抄写毕业论文来考察,不然只会将优良的传统变成时代发展下的形式主义。
    2024-05-12 20:30:21 0回复
    1
  • 传统特色也应与时俱进
    万众一心
    近日,某知名211高校文学院的一项毕业论文手抄规定引发了广泛讨论。此项规定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亲手抄写毕业论文,此举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教育方式在现代教育环境中的价值与局限性。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每一项传统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对于文学院而言,手抄毕业论文或许曾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书写能力的手段。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也在不断革新与进化。因此,这种传统的做法是否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成为我们亟待探讨的问题。
    从现实层面来看,手抄毕业论文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要求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学习效率,而非让他们陷入低效、机械的抄写劳动中。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手抄毕业论文的潜在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它确实能够锻炼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自己的研究成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价值是否足以抵消其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权衡。
    因此,我们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同时,积极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传统并非一成不变,它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演进和完善。对于手抄毕业论文这一传统做法,我们可以尝试进行改革与创新。例如,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日常书写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提高他们的书写技能和速度,从而既保留了传统的价值,又适应了现代教育的需求。同时,我们还应积极探索现代科技手段在教育中的应用,如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论文的校对与修改,以提高效率。
    此外,学院和教务部门也应积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声音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只有真正理解和尊重他们的需求,我们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案与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传统特色与现代教育的融合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然而,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不断探索与创新,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既尊重传统又适应现代教育的道路。对于手抄毕业论文这一做法,我们应在保留其有价值部分的同时,通过改革与创新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与发展趋势,从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2024-05-12 20:09:12 0回复
    2
  • 手抄论文:为何这门“老手艺”值得师范生传承?

    在数字化的浪潮中,书写似乎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成为一种被边缘化的技能。然而,某211高校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手抄毕业论文的做法,却如同一股清流,引发了我们对于书写技能、传统文化以及教育本质的再思考。

    首先,书写技能本身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在教育过程中,书写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基础工具,也是个人表达和思考的重要方式。对于未来的教师——师范生而言,良好的书写能力更是其专业素养的一部分。他们将来在课堂上的板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要求师范生手抄毕业论文,可以视作对其基本技能的一种锤炼。

    其次,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书写艺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手抄论文的过程,学生不仅能提升汉字书写技能,还能深入体验汉字的美学特征,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这种文化自信的培养,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手抄论文的做法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在一些人看来,这种做法过于注重形式,可能忽视了毕业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创新性。在学术研究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才是评价的核心标准。因此,学校在推行这一做法时,需要平衡形式与实质的关系,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

    此外,手抄论文的过程虽然能够锻炼学生的耐心和毅力,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这种做法是否适应所有学生的需求,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学校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而不是一刀切地强制执行。

    在教育创新的探索中,手抄论文可以视为一种尝试。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创新的前沿,有责任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然而,任何教育创新都应建立在对学生需求的深入了解和对教育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学校在推行手抄论文的做法时,应当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措施。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手抄论文只是提升师范生书写技能和文化素养的众多途径之一。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书法课程、组织书写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书写的兴趣和热情。更重要的是,学校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书写技能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一部分。

    在评价学生的学术成就时,学校应当建立一个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手抄论文可以作为评价的一个方面,但不应成为唯一的标准。学校还应重视学生的学术研究、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综合考量学生的整体表现。

    总的来说,手抄毕业论文的做法既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学校在推行这一做法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反馈,平衡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并探索更多元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学生也应认识到书写技能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一部分。只有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024-05-12 16:46:31 0回复
    1
  • 高校要求学生手抄论文,是学术要求还是形式主义?
    近日,某211高校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手抄毕业论文,并加以多个文档的要求。部分学生对此规定表示不满,多番向学校反应未果。校方表示,“手抄论文”是文学院的“传统特色”,以考核师范生的书写能力。这一过度注重形式的操作,引发网友热议。
    客观上,学校要求师范生手抄论文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让学生能以更优秀的状态走向教师岗位;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论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论文质量,增强学术能力。同时,“手抄论文”亦是对大学时光的最后总结,留下深刻的青春记忆。如此看来,学校的这一要求似乎是合理的。
    然而,学校在注重学生的学术素养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切身感受。对正值毕业季的学生,他们不仅要承担毕业论文、毕业答辩等学术压力,还要面对即将到来的应聘、实习等生活和工作压力。因此,不分主次地要求学生一字一句地手抄论文,且施于严格要求,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此外,学业水平的考察更多应是放在论文质量上,而将“手写”放入评价准则并占有较大比重,确有“形式主义”之嫌。
    当然,学校与毕业生在这一问题上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其实,学校这一规定的初衷不过是想帮助学生培养优良的学业能力,让他们在走向职场时有着更强的竞争力,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自是大有裨益。据报道,手抄论文是该校文学院长期以来的传统之一,可以上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文系提出的“三正、三通”训练体系。只是,时代更迭迅速、社会日新月异,“传统”也应顺从时代浪潮,做出调整。因此,高校应积极响应号召,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调整“手抄论文”这一规定。例如,将书写能力放入平时考察,加设书法鉴赏课等。
    总之,高校是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教育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因势而变,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的漩涡。将重心转移到学生真正的学业能力和实际运用上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社会的高效发展输送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2024-05-12 14:03:55 0回复
    1
  • ​手抄毕业论文:传统与现代教育的碰撞

    ​ 近日,某211高校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手抄毕业论文,引起社会热议。校方表示这是学院的“传统特色”,以考核师范生的书写能力。一些网友表示,一刀切地要求学生手抄毕业论文不可取,应将重点转移到质量上,杜绝形式主义之风。笔者认为,手抄毕业论文是一次传统与现代教育的碰撞,有利有弊,应辩证看待。
    ​ 首先,手抄毕业论文作为一种传统做法,其初衷无疑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诚然,在数字化时代之前,手抄是传播知识和巩固练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文档的编辑,原始手抄的必要性已经大大降低。那么,在新时代下,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手抄毕业论文呢?
    ​ 一方面,一刀切地要求学生手抄毕业论文,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手抄论文的做法可能会让学生将精力过多地投入到书写上,而忽视了对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缺乏实在的教育意义。此外,此举耗时耗力,一些学生可能会认为手抄会大量占用他们的时间,徒增工作量。如果学校想要考核师范生的书写能力,何不融入日常教学体系中,如开设书法课程,举行书法比赛等,而不是让学生在毕业前苦不堪言地埋头练字。
    ​ 另一方面,虽然手抄毕业论文的做法的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其利。手抄能考核师范生的基本书写能力,字的美观与否,既体现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也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再者,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抄毕业论文也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其论文的记忆。
    ​ 我们的确要关注教育的形式,更要关注教育的本质。教育应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追求表面的仪式感。教育方式应当吸收传统方式的有益成分,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校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编辑电子文档、线上会议等方式,让学生在新技术手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 总的来说,手抄毕业论文实际上是传统与现代教育方式的一次碰撞。教育应当始终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的陷阱。它提醒我们,在尊重和传承传统教育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忽视现代教育的效率与质量。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希望找到平衡好传统与现代的教育方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2024-05-12 11:25:58 0回复
    1
  • 手抄毕业论文是强求的“仪式感”
    近日,某211高校要求学生答辨通过后手抄毕业论文,校方表示这是学院的“传统特色”,以考核师范生的书写能力。这种过度注重仪式的操作,很快引发网友热议。诚然,书写能力是师范生必要的基本功,学校对此考核无可厚非。在笔者看来,强制手抄论文虽有一定正面作用,但更多还是形式主义的体现。
    首先,手抄论文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从效率上看,学校应当优化手段。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全面能力,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毕业论文的价值核心在于其学术贡献与创新能力,而非字迹的工整与否。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学生手抄论文,不仅可能消耗学生宝贵的时间与精力,使之无法集中于更有学术价值的活动上,还可能忽视了个体差异性,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其次,手抄论文与书写能力关联牵强,学校应多听学生真实反馈,“以人为本”。校方回应手抄论文主要是基于传统特色和书写能力的考量,但其一,1994年的手抄论文规定是在当时电脑和打印机未普及的背景下颁布的,如今身处智媒时代,很多情况与习惯已经改变,学校应当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征和学生意愿做出相应调整。其二,书写能力的提升需要日积月累,长期训练,临时起意的“突击检查”不能真正展现学生书写能力,学校以此为理由难以令人信服。
    最后,学校强制手抄论文只是强求的“仪式感”,笔者认为学校应当警惕形式主义,真正为“学生”考虑,同时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让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诉求。如何在尊重传统与追求实效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个更为理性的做法是,将书写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体系之中,如设立专门的书法课程、鼓励日常笔记的手写习惯等,既保留了对手写文化的传承,又避免了对学术研究本质的偏离。同时,高校应当更加灵活地设计考核标准,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学生采取更加个性化的评价机制,确保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2024-05-11 20:35:48 0回复
    2
  • 请问师范生,你敢在黑板上写字吗?





    近日,某211高校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手抄毕业论文,校方表示这是学院的“传统特色”,以考核师范生的书写能力。这种过度注重仪式的操作,很快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手抄毕业论文初衷是好的,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更多网友则表示,一刀切地要求学生手抄毕业论文不可取,应将重点转移到质量上,杜绝形式主义之风。对此,我这样认为: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艺术瑰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写好汉字不仅是一种艺术门类的创作,而且是与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的大事;发扬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和使命,写好汉字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电脑时代也好,信息社会也罢,电脑程序永远不可能替代汉字艺术,绝不能让汉字在你们这一代人手里变成活化石。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年轻人,包括大学生所写的字,已经到了让人不敢恭维的地步。有的虽然当了老师,但是写字基本功差,粉笔、钢笔字书写不规范,更缺少写字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板书,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这就对师范院校学生提出了写好汉字更高的要求,所以学校要求学生手抄毕业论文一点也不过分。
    作为师范生能问问自己:敢在黑板上写字吗?
    因为在黑板上写字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基本技能训练,也是一个形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的过程,是一个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学会做人的过程。它对培养师生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都有极重要的作用,通过写字可以提高自己鉴赏和表现美的能力,培养自己观察、比较、理解及想像等智力素质。更重要的是书写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反映出你的性格、情操,修养等。可以说,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想当一名称职的教师,一定要把写字能力当成最基本的能力来抓,要认识到写一手好字其实就是在为自己做广告,在为自己贴标签,为自己增光添彩,要让字成为自身形象的“代言人“。只有练就一手好字,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示范和榜样,这是任何学科教师的共同责任。
    叶圣陶先生说:“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渐进入善读善写。写字也如此,惟老师善书,学生才能善书。学生善于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当然也会模仿老师的书写。不难想象,一个自己书写潦草的教师,却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学生怎么会心服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板书时必须书写工整、排版整齐、美观匀称;批阅学生作业时也要一笔一画,注意写字姿势,握笔姿势,连批改的字迹也要规范、端正,不能为了快而字迹潦草。教师除了要以身作则之外,对于书写格式和书写安排也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并且长期坚持下去。
    2024-05-11 14:50:30 0回复
    0
  • 弘扬传统特色需要紧跟时代步伐
    近日,某211高校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手抄毕业论文的做法,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校方称这是学院的“传统特色”,意在考核师范生的书写能力。如此“传统特色”,难免让笔者陷入思考:传统的考核方式是否也需要与时俱进,更加合理和高效。
    作为师范生,书写能力确实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技能。但在现代社会,这种能力的考核完全可以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例如,在日常作业、课堂笔记、教学实习报告等环节中,都能有效地检验学生的书写能力。要求学生在答辩通过后再手抄几万字的毕业论文,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显得与时代脱节。
    手抄毕业论文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体现。同时,手抄毕业论文的做法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应当看到,在信息化时代,电子文档已经成为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主要方式。
    笔者认为,弘扬学院“传统特色”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学校如果真想考核学生书写能力,不妨考虑采用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方式,例如,可以通过日常作业、课堂笔记、教学实习报告等方式来检验学生的书写能力。
    2024-05-11 11:13:35 0回复
    0
  • 手抄毕业论文,这个可以有
    某211高校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手抄毕业论文,这种做法非常好,很有新意,值得提倡。
    想起一件事,以前某高校在给新招的学生发录取通知书时,特意请学校擅长书法的教授书写录取通知书,然后寄给新生。这种做法让新生及其家长感到特别温馨,因为这样做更有文化意境,也更有人情味儿,这是值得新生一辈子收藏的物件。
    同样的道理,毕业了,要做毕业论文,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的事,是值得认真对待的事儿。虽然电脑打印的论文,干净整洁,但这里面毕竟缺少了一些东西,那就是个人一笔一划书写的情感。手抄毕业论文,尤其对师范生而言,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方面,写好字本来就是对师范院校毕业生的一项要求。也许有人会说,现在老师上课也都不写粉笔字了,教学都改用课件了,但规范书写仍是师范生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毕业论文只有手抄一次,才能进一步加深印象,才能将自己的情感、态度、责任等融入到字里行间去。手抄毕业论文会留下自己的青春记忆,也许这个时候,你的字像你的人一样,是稚嫩的,但这是真实的存在。若干年后回头看看,你还会找到当年的青春印迹。而这些,是打印体论文所不具备的。
    又想起一件事,笔者在民主党派机关从事发展会员工作,加入民主党派,第一项要求是递交申请书。在此事上,我们都要求入会者手写一份申请书,一再强调要手写。这样要求,大家也都理解。因为加入民主党派是一件严肃的事,手写申请书正是体现了一个人的态度与责任。同样的道理,手抄毕业论文也是对自己青春的一次总结,目的是让你在这段人生之路上留下深刻印象。
    现在的生活一切都是快节奏,但有些东西,该慢的还是要慢下来。太快了,你就会忽略沿途的美好风景。前不久看到一条新闻,有人专门从上海乘坐公交到东北的漠河,也就是从沿途城市一个接一个坐公交北上,直至抵达终点。这是一次重要的人生体会,会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留下难忘的记忆。手抄毕业论文也应该是这样,在这件事上,让我们也慢一次,花一点时间,通过虔诚的手写,创造出一点庄重的仪式感,体会一下认真书写的恭敬意识与肃穆氛围。
    手抄毕业论文,这个可以有,也应该有,并且要推而广之。
    2024-05-10 16:48:31 0回复
    0
  • 对师范的特别检验和传承
    曾亚波

    我记得这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就很有特色:由教师包括退休的老教授亲笔书写,收到通知书的学生和家长都倍感珍惜、特别珍藏,或许这就是师范的开端和表率。学生毕业之际手抄毕业论文,是否意味着对师范的特别检验和传承?
    功夫下在平时,仪式是实力的体现。书写能力是师范生必须考核的“硬杠杠”,尤其在电子产品普及的时代,师范生更要坚守这门看家本领。这项能力的训练显然不是一次毕业论文书写就能解决的。对学生来说,平时经历足够的标准化锻炼,才能在毕业时“达标”;对学校来说,把毕业论文写出来,是让学生以最高水准留下最精彩的一次作业。如果毕业论文都手抄不达标,平时的作业还能达标吗?基于实力的仪式感,将为毕业生学习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保持传统特色,仪式是品牌的象征。书写毕业论文是该校的传统特色,并非一两次的心血来潮。始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说明学校有过得硬的质量标准和要求。用人单位有理由相信,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不仅学业水平达标,板书也是很优秀的。这样的仪式,可以理解为学校师范生的品牌树立。学校严抓毕业考核,也是为了保证毕业生质量符合用人单位期待。如果想搞就搞几次,或者走过场,那就失去了传统特色,也谈不上什么毕业生品牌。
    反对形式主义,仪式是必要的形式。任何工作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对于形式,需要的是做好、做实,不做过头,不能光见形式不见实际成效。任何形式主义都是违背基层工作实际,不真正解决问题的表现;都是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而曲意逢迎、弄虚作假。手抄毕业论文显然还不能上升到形式主义的范畴。拒绝一切的形式是不现实的,也是走极端的。按照那样的思路,毕业典礼也不需要了,直接给学生发毕业证书走人更省事省钱。
    2024-05-10 15:32:08 0回复
    0
  • 这是个好话题。
    2024-05-10 15:29:25 0回复
    0
  • 作为学校的传统特色,可以保留和宣扬,也可以要求学生去做,但不必强求。从学校来说要能在启迪上让学生自觉去做到手抄,并能形成一种风气,这是传统特色的重要的内涵。
    2024-05-10 10:17:23 0回复
    0
  • 手抄毕业论文确是形式主义

    莺语

      近日,某高校文学院要求学生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再手抄一遍。学生觉得不合理,诉诸教务部门和学院。回应是,考核师范生书写能力的“传统特色”。学生无奈,反映到网上,听听大众想法。大众观点两个阵营,甲方表示,书写是传统文化和师范生基本技能;乙方认为,这是形式主义。笔者站队乙方。

      说手写字是传统文化、手抄毕业论文是传统特色,颇显牵强。若硬要这么强调,那毛笔书写比钢笔圆珠笔书写更为传统。用毛笔抄写毕业论文更能弘扬传统文化、保持传统特色。进而,在甲骨上刀刻或针划,那是最传统不过的了;那怕在竹简木牍上刻写,也比毛笔钢笔书写更传统。把书写方式说成传统文化或传统特色,逻辑通道不畅。何况,传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也是共识常识。

      诚然,手工书写是师范生的基本技能和看家功夫,从事教学者板书要过得硬。但这应在师范院校的专门课程中完成三正(正音:纠正读音,正字:不写错别字,正书:端正书写)三通(词通、句通、文通)训练并考核成绩,而不必在毕业论文的手写效果上来考核学生的书写成绩。毕业论文的考核重点,是其内容而不是文字形式。再者,既然要求手工抄了,为什么3万字以上的毕业论文又可免抄呢?2.9~2.9999万字怎么办?这对原本2.9~2.9999万字的论文会产生什么影响?

      还有,每页400字,特定格式纸张需要自行打印;每页错字不能超过2个,否则须重新抄;正文或附录有表格的,又可打印表格剪切贴在手抄本上,也可在手抄本里设计;此类规定有很多条,简直是画蛇添足,繁不胜繁。本来,论文初稿、二稿、通过稿都是电子格式妥妥的,最后再来手工抄一遍,想说不是形式主义也很难啊。

      毕业季的学生,除了搞好毕业设计、搞定毕业论文,还需求职应聘,设计、打印简历,四处投送,联系、笔试、面试,忙得很。再费大把时间手抄已经搞定的电子版毕业论文?!只能说,官僚主义逼死人,形式主义害死人。
    2024-05-10 08:09:03 0回复
    0
  • 手抄毕业论文确是形式主义

    莺语

      近日,某高校文学院要求学生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再手抄一遍。学生觉得不合理,诉诸教务部门和学院。回应是,考核师范生书写能力的“传统特色”,违者将影响学分和师范生认证。学生无奈,反映到网上,听听大众想法。大众观点两个阵营,甲方表示,书写是传统文化和师范生基本技能;乙方认为,这是形式主义。笔者站队乙方。

      说手写字是传统文化、手抄毕业论文是传统特色,颇显牵强。若硬要这么强调,那毛笔书写比钢笔圆珠笔书写更为传统。用毛笔抄写毕业论文更能弘扬传统文化、保持传统特色。进而,在甲骨上刀刻或针划,那是最传统不过的了;那怕在竹简木牍上刻写,也比毛笔钢笔书写更传统。把书写方式说成传统文化或传统特色,逻辑通道不畅。何况,传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也是共识常识。

      诚然,手工书写是师范生的基本技能和看家功夫,从事教学者板书要过得硬。但这应在师范院校的专门课程中完成训练并考核成绩,而不应在毕业论文的手写效果上来考核学生的书写成绩。毕业论文的考核重点,是其内容而不是文字形式。再者,既然要求手工抄了,为什么3万字以上的毕业论文又可免抄呢?2.9~2.9999万字怎么办?这对原本2.9~2.9999万字的论文会产生什么影响?

      还有,每页400字,特定格式纸张需要自行打印;每页错字不能超过2个,否则须重新抄;正文或附录有表格的,又可打印表格剪切贴在手抄本上,也可在手抄本里设计;此类规定有很多条,简直是画蛇添足,繁不胜繁。本来,论文初稿、二稿、通过稿都是电子格式妥妥的,最后再来手工抄一遍,想说不是形式主义也很难啊。

      毕业季的学生,除了搞好毕业设计、搞定毕业论文,还需求职应聘,设计、打印简历,四处投送,联系、笔试、面试,忙得很。再费大把时间手抄已经搞定的电子版毕业论文?!只能说,官僚主义逼死人,形式主义害死人。
    2024-05-10 07:52:30 0回复
    1
  • 准确把握学校传统的创新与继承

    近日,某211高校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手抄毕业论文,校方表示这是学院的“传统特色”,以考核师范生的书写能力。虽然有一些网友表示手抄毕业论文可以提高学生书写能力,但是更多网友表示注重抄写形式的做法并不可取。其实,注重传统的继承固然没错,但更应注重对传统做法中的精神内涵的继承而不是恪守传统的形式。
    在过去,电子打印不方便,难免需要手写,但是现在科技飞速发展,打印机可以在十几秒内完成论文的打印工作,而且临近毕业季,学生面临就业等多种事务,十分繁忙。这时学校如果去掉手抄毕业论文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提升论文质量、或做好实习工作,反而恰恰继承了过去学校要求手抄毕业论文提升能力的本质,实现在抄写上减负,在学生能力上赋能,也践行了学校创新理念。何况考核书写能力可以通过平时的书法课学习,以及进行较为短小的文章抄写评比等形式。
    对待传统事务,应做好继承和创新两篇文章,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善于提炼蕴含其中的精神价值,而不是追求外在的形式。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采取简约婚礼,零彩礼出嫁,甚至还有共享电动车接亲、高铁当婚车的新形式,正是对传统婚礼对新人喜结连理见证幸福这一本质的继承,又去除了彩礼、婚车等外在形式,释放了经济压力。
    青年是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青年集中地的大学,更应为青年上好最后一课,让青年脱离形式主义的束缚,教会他们敢于打破传统形式的堡垒,实现对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敢于拒绝形式主义,也让师范生将大学的创新精神带给更多的孩子,培育更多的创新火种。
    2024-05-10 00:05:38 0回复
    1
  • 师范生的硬笔书法是最后的倔强么,你说你做得到书写的静心、审美、享受么,扎牢文化之根急不急
    2024-05-09 23:01:08 0回复
    0
  • 规定是人为的,更应是人性的

    近日,一则关于某211高校文学院毕业论文手抄的话题微博迅速引发了网友热议。学院要求通过答辩的同学需手抄毕业论文,并设有专门的抄写规定与抄写事宜。学生历年向学院部门反馈不满意见,但收到的答复往往是“传统”“特色”“祖宗之法不可变”等言论,甚至受到以毕业和学分为代价的“威胁”。

    该高校院方称,手抄毕业论文的规定早在学院1994年的文件中就已成立,作为一项传统特色延续至今。可传统也有糟粕处,历年来皆有学生提出意见是事实,这是否意味着“传统”也需重新审视,相关部门也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师范生未来从事教育行业,板书书写能力的确必不可少。加上互联网全面普及,信息化时代下,手写已慢慢淡出公众视野,“提笔忘字”的现象愈来愈多。鼓励学生重视手写、重拾手写的出发点无可厚非。可若是真要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大可早早开展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四年大学的时光中慢慢进修,结课时开展相关考核。不必打着“特色”“传统”的旗号,固执形式主义,给原本就为毕业论文焦虑的学生徒增烦恼。

    毕业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内容,解决专业领域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获得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其焦点应是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得到的训练收获,更应注重其内容的精良与否。手写或是打印的外在形式,不应成为主要考核因素。若非要将书写能力纳入毕业考核之内,完全可以另开一项字数适中的考察任务,借以考察学生的书写能力,将考核结果作为毕业依据之一。而不是让学生答辩通过后还需工整誊抄几万字的毕业论文。就算字迹再好,数量过多,也终会“量变引起质变”,不仅不能反映书写能力,反而会使手抄成为应付。

    再者,正文超过三万字可以申请免抄的规定,是否会引导学生顾字数而失质量?为了不日后进行手抄,强行灌水凑字数,必然会导致论文质量的下降,撰写毕业论文的初心也会因此扭曲。

    规定是人为的,更应是人性的。学生长期的反馈并不应石沉大海,书写能力也不该通过几万字的论文抄写得以体现。延续传统无可厚非 ,但若不以人为本,传统也会成糟粕,特色也会变特错。
    2024-05-09 21:35:21 0回复
    1
  • 形式主义还是教育创新
    近日,某211高校的一项特殊规定在网络上激起了不小的波澜。据称,该高校为了考核师范生的书写能力,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必须手抄毕业论文。这一举措被校方标榜为学院的“传统特色”,却在外界看来更像是形式主义的表现。
    对于这一事件,我的看法是,尽管校方可能出于提高学生书写能力的初衷,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却值得商榷。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书写能力对于师范生而言确实重要,它是教师职业基本技能之一。然而,提升书写能力的方式多种多样,为何偏偏选择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的手抄方式?在数字化时代,这样的做法显得尤为不合时宜。其次,要求所有学生手抄毕业论文,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学术追求的多样性。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更愿意将时间花在深入研究或创新实践上,而不是重复性的书写劳动上。此外,手抄论文也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显然有失偏颇。从教育公平性的角度来看,手抄论文的要求可能给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额外的负担。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复印或打印论文,更不用说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手抄了。这样的规定无形中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我们也不能忽视形式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如果高校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内容,那么教育将失去其本质意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思想、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不是制造出一批只会按照既定规则行事的“机器人”。我认为该高校要求学生手抄毕业论文的做法过于形式化,既不符合时代潮流,也不符合教育规律。我们应该鼓励高校在教育创新上做出更多尝试,而不是拘泥于传统和形式。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形式主义在教育领域的蔓延,确保教育的本质不被扭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024-05-09 19:06:27 0回复
    1
  • 6480
    积分
  • 181
    博文
  • 1232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