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要求学生手抄论文,是学术要求还是形式主义?近日,某211高校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手抄毕业论文,并加以多个文档的要求。部分学生对此规定表示不满,多番向学校反应未果。校方表示,“手抄论文”是文学院的“传统特色”,以考核师范生的书写能力。这一过度注重形式的操作,引发网友热议。客观上,学校要求师范生手抄论文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让学生能以更优秀的状态走向教师岗位;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论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论文质量,增强学术能力。同时,“手抄论文”亦是对大学时光的最后总结,留下深刻的青春记忆。如此看来,学校的这一要求似乎是合理的。然而,学校在注重学生的学术素养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切身感受。对正值毕业季的学生,他们不仅要承担毕业论文、毕业答辩等学术压力,还要面对即将到来的应聘、实习等生活和工作压力。因此,不分主次地要求学生一字一句地手抄论文,且施于严格要求,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此外,学业水平的考察更多应是放在论文质量上,而将“手写”放入评价准则并占有较大比重,确有“形式主义”之嫌。当然,学校与毕业生在这一问题上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其实,学校这一规定的初衷不过是想帮助学生培养优良的学业能力,让他们在走向职场时有着更强的竞争力,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自是大有裨益。据报道,手抄论文是该校文学院长期以来的传统之一,可以上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文系提出的“三正、三通”训练体系。只是,时代更迭迅速、社会日新月异,“传统”也应顺从时代浪潮,做出调整。因此,高校应积极响应号召,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调整“手抄论文”这一规定。例如,将书写能力放入平时考察,加设书法鉴赏课等。总之,高校是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教育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因势而变,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的漩涡。将重心转移到学生真正的学业能力和实际运用上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社会的高效发展输送高素质、专业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