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是我的表姐妹们最至暗的一年。当年最小的表妹2岁(还在哺乳期内)、依次4岁、11岁、12岁、21岁。37岁阿姨从上海纺织厂下放到农村老家。当时靠挣公分生活的农村贫穷落后。阿姨从小就在纺织厂工作,挡车可谓是熟练工,可对农活却一窍不通。家庭生活重担只能由姨父一人承担,挣工分称口粮。那年秋天41岁的姨父终于在贫困交加中病倒了。本来以为发热是一般小病,认为到乡卫生院挂几天水消炎就会没事的。谁知挂水反映遇上了落后的农村医疗条件,病情突然出现了逆转,等救护车送到城里医院已回天乏力,终于不治身亡。猝然离世也没什么医疗事故之说,也不知道具体死因。留下了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好不辛酸凄凉,从此一家人生活陷入绝境。
当时社会虽然物质匮乏,但清正廉明。通过上访渠道,得到了中央、上海劳动人事局的重视。经研究决定,撤消了阿姨下放农村政策规定,返回原纺织厂工作。工龄续上,工资结构扣除下放阶段,其它基本没变。生活总算有了着落,濒临绝境的家庭有了希望。但家中五个孩子如何安排?上海户口控制得很紧,是绝对迁不进的。无奈阿姨只能狠心给小表妹断乳,将五个孩子全部留在农村老家。这是一个母亲万般无奈之举,一边是骨肉难舍,一边是全家生存头等大事,最后“狠心”忍痛含泪去沪工作。
五个孩子在老家,如母的大表姐忍辱负重承担了下田挣工分、家务重担、及照顾妹妹们的责任直到出嫁。乖巧听话,后来贤惠能干吃苦耐劳的二表姐是姐的得力帮手。桀骜不驯耍滑的三表妹以挑猪草、羊草为名整天野在外面放任自流。楚楚可怜温良的四表妹小心翼翼看着姐姐眼色上学、生活。营养不良哮喘体弱的小妹由姐姐们抚养照顾着。生活有了保障,口粮、温饱得到了解决,甚至比纯粹农村上的人日子好过了一些。表姐妹们具备吃苦耐劳、勤俭朴实、乖巧的禀性。姐姐如母亲带妹妹,姐妹们互相取暖,让母亲安心工作。
当时纺织工人加班加点习以为常,阿姨回家的次数不是很多。后来通过商调回到常州纺织厂工作,一星期能回家一次。由于长期不共同生活,女儿们对母亲敬畏有余亲热不够,直至延续至阿姨晚年,母女之间还是比较生分。客观上是家庭变故造成,主观方面有性格因素。阿姨比较独立强势且家长作风,女儿们压抑胆小怕事,再者双方缺乏有效沟通。后来为了老宅拆迁,没有进行协商草率分配,拆掉了亲情。导致母女、姐妹之间有了嫌隙。本来就脆弱的关系不堪一击,从此心存芥蒂,直到母亲去世都没有放下。表姐妹们经济条件都比我们姐妹好,其实也不纯粹为了财产。我和表姐妹讲到过往,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怅然,而且也难解她们的心结。我想可能我们生长环境不同,我不能感同身受,不能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或者是她们一意孤行早已把心门关上,不接受我的疏导。
想不明白难道痛苦的童年阴影会一辈子难以治愈?难道一些不足挂齿的琐碎能与母女缘分、姐妹情份相提并论?她们是否扩大了心理阴影负面情绪,纠缠于琐碎?小时候这么苦都过来了,现在日子好过了,却反而没有幸福感?与母亲生分,是由于长期不在一起生活,可姐妹们是长期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直至出嫁,却还是如此脆弱,难道也忘记了互相取暖共渡朝夕的过去?
2024年5月3日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