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空黑马庄深【下】
陈平
还有人物群像,个性鲜明,人物和人物之间有区分度。有一些家族小说或者类似的说了很多人物,但仔细一想只有几个人物,很多人物可以合并同类项,很多就是无效的人物,所以人物要有区分度,不能是模糊不清的,这也是让人很佩服的。
各位讲到篇幅问题,我觉得庄先生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概述与呈现的关系,有一些事情是概述就可以了,不需要详细的描绘。比如说今天开会要详细描绘写10万字没有问题,写30万字没有问题,但如果这个场景对小说不是特别重要的就概述,300个字,媒体记者发报道也就300字,有一些东西概述就可以了,不需要细致的呈现,把笔墨用在需要充分呈现的地方,主要是没有解决好这个关系导致那么长。总体来讲,这是让人欢欣鼓舞的。
我就讲这些,谢谢!
主持人丁捷:谢谢王老师,下面有请张王飞先生发言。
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张王飞:我是三天前拿到书的,花了两天和两个晚上读完了,我工作20几年没有听说过庄深的作家,拿到书以后有两个惊讶,一个是业余作家一出手就是70万字,而且在2019年以前还没有写过长篇小说,连短篇小说都没有写过,又是理工难,这个书写的这么好,能写、会写,有这样高的写作天赋,实在让我非常敬佩,也让这本书的出版表示祝贺!看到会议手册以后,看到这么多东西南北的大咖都来了,规格非常高,阵容很强大,还没有过业余作家有这样的待遇,这么高的规格。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说明了庄深先生的小说的确写的好,大家各方面认可了。第二说明省作家协会的工作越来越面向基层作家。
主持人丁捷:下面有请张光芒。
南京大学教授张光芒;前几年我看到《根》,感觉是南京小说的重要写作代表之一,写的南京题材,看到《脉》之后我联系到《根》《脉》,结合起来还是有新的感受。
我说一点独特的感受,从《根》到《脉》,庄深的小说体现家族史事,社会变迁描写以及成长虚实成长立木化的结合,在这三方面我感觉越来越多的向后者重心发生转移,很重视个体的成长和性格的发展,我有三个感受。
第一,在他的笔下人物命运的沉浮背后与地域文化的展示、地域文化的激荡是直接相关的,人和地域文化有直接的相关性,人性善变的背后带有文化性格的延展。
第二,以成长叙事作为重心,涉及到一个大时代与小人物关系的描写。
第三,特别注重个体人物的自我成长,这一点他做出了特色和贡献。五是这个小说描写内心事件丰富性、动态性都有刻画,写出性格的发展过程,性格的发展过程丰富性写出以后,更重要写出人格自我塑造,只有性格的发展还是不够的,人格的塑造在这个小说也写出了。庄见到仇人的儿子,吓得说嫩怎么样,嫩就是方言你的意思,他小说特别写了庄维根的悲愤是怎么来的,但最终看到仇人的儿子过的也不好,他开始思考历史了,觉得他过的也不容易,这时候他就原谅了他。这时候从性格丰富性和发展性到了人格如何形成的美学深度,这是小说很重要的哲学底色。
主持人丁捷:下面有请何平发言。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 平:我和丁老师认识庄深比较早,各位老师从各个角度都谈到这个小说,小说到现在还能谈,就说明这个小说就成功了,如果谈到现在就不能谈了那这个小说就有问题了。
我们对小说的理解除了作家怎么写的写法之外,可能和读法是有关系的。我们怎么读小说,作家怎么写小说,今天作为读者,当我们接触长篇小说的时候,基本上我们都想象长篇小说是什么样,长篇小说的样子还影响到你阅读的心理,像这样的小说如果按照我们已经形成现代长篇小说构成的方法去读的时候确实是有困难。
我自己做了一个人物表,我们小说的读法是特别依赖机构框架这个东西,如果离开结构框架的东西,我们读小说就面临一个困难,但这个小说涉及到的人物太多,这个工作本身是朱莲莲做这个事。后来我采取另外一个读法,这个人物出现了以后不管其他人了,把这个小说从头到尾,和这个人物无关的我就不读。
庄深的没有像我们作家经常写作,庄深写诗歌一腔热情,你们能写我也能写,所以按照传统的小说读法或者按照传统的小说研究方法的读法,可能读这个小说确实会有阅读的困难。这里面提供了另外一种,我们从读法倒过来看,是不是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我们小说也可以这样去写,就是像这样的流水账一样。这样写作的意义在哪?我反对把这样的小说硬是和我们已经现代长篇小说从30年代成熟,如果要和这样比的话,庄深一开始可能就没有意识到写这样的小说。
小说的写作,首先对庄深有意义,当时的写作,包括《根》的写作我们也交流过,因为家族的理念,他作为一个写作者要对家族进行记录。我们在阅读或者作协关注作家写作的时候,对庄深的写作究竟怎么样看。因为这样的读法到最后提供另外的写法,从这里来看是有各种各样的长篇小说,这样写作的意义首先对庄深有意义,所以要把他知道的,他确实是受建筑的影响,把这个东西结构起来。
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比如说我们有国家历史,我们还有所谓的限制,但我们在历史的叙述中还有家谱,不可能要求家谱的写法去写,所以对这样的小说,我们对于整个文学生态中,我们要观察这样变的结果,包括有庄深的叙事,对村庄历史,通过他记忆的打捞到最后呈现出来,我觉得庄深的小说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特别是今天每个人都获得写作的权利,庄深给呈现出来了,有很多一开始都不是这样的,在网络上连载的方式……
最后说一点,这样的作者写作这样的小说,我后来翻了这本书,村上春树有一本《生为职业小说家》,一开始写到我们认为小说是有门槛的,但他认为小说没有门槛,要入门每个人都能写,小说这个东西和其他的相比是不一样的,其他的行当要退一个才有人进去,小说是大的擂台,所有人都可以上去。一个人要写一两本小说很容易,他认为存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像剃刀一样锋利,第二像菜刀一样锋利,第三像斧头一样锋利。获得写小说的资格到最后考验是一个人写作的耐力,小说家的保质期一般是10年,如果能写到10年以上这个小说家就很牛了,就成了职业小说家。
【4】
我们以前对小说家的身份过于神化,认为这个只有职业的小说家才能做,但对叙事问题来讲,庄深他的写法,至于这样的小说在地方文化史,在地方历史包括文学机构中提供怎样写作的价值,我们可能是要认真讨论的。今天讨论的送外卖、送快递各种各样的写作,有一部分被出版社包装最后成为爆款,类似于庄深的小说怎样在出版和文学的研究中进行定位,这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就说这么多,小说具体的内容我没有谈,主要是对写作在文学格局中怎么认识提出一点问题。常州大学教授付用现: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和庄深认识是最早的,他写第一篇小说和我聊,我感觉从业余作者的角度写到这样还是非常成功的。我通过这两部小说,我简单说三个观点,第一,历史叙事,庄深的作品在非常重要的历史家族面前进行叙事。第二,家族的根脉。第三,韧性的问题。
在历史叙事当中写了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从反击战历史叙事来讲,我觉得叙事点和常规上大学读的叙事也有相似的地方,更多不是写这个事件,是来写人物,从重大历史叙事当中塑造两个人物,亲兄弟在战场如何面对非常意外的命运,坦克兵最后被炸死,步兵却回到家乡,回到家乡的是哥哥,在小说当中用叙事的角度写出来。
第二,家族根脉的问题,家族小说的感觉也是比较深刻的。整个作品也是希望写根脉,非常直白把根脉的目的表达出来,真正写家族小说的专业作家不是这样表达的,这也是他的长处或者短处,这一点大家的感受也比较深刻。
第三,这个小说对人性的表达非常成功的点,人物众多,但每一个鲜活的人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有各种类型的人物,我觉得都是值得肯定的……
《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研讨会开到现在,前面的专家发言都涉及很全面了,从庄深老师创作的身份到文本的特点,包括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非常全面和透彻,我也谈不出新颖的观点,只能在前面学者和专家延展开的方面加上自己粗浅的看法。
昨天和庄老师聊天谈到,他讲了自己写长篇小说2018年开始,但很早就有了文学梦,庄深老师业余作者的写作状态和身份,他和80年代之间的关系。昨天庄老师说还能想起年轻时读文学作品的写作细节,他还把小说的开头给我们讲了一下,没有特别戏剧性的东西,就是一般性的描述,但这个叙事里的文学性,庄老师年轻的时候就捕捉到了文学性格。
包括谈《老人与海》,年轻的文学素养对他在2018年实现文学梦的时候还有很深刻的关联,包括业余写作者的身份。中国文学生态当中的业余写作者的意义,这对我们理解庄深老师的创作和业余者身份还是很有意义的。在80年代业余写作者写长篇、诗歌不是新鲜的现象,素人写作是这几年比较流行的。前面老师和专家都谈到历史,我从《根》感受到历史意识,这是庄深老师某种意义上写的一生之书,所以很投入。学者谈到大历史的框架和背景,包括里面的小历史,包括个人家族对他创作源起等等。庄老师源起也是想写家族史,但最后呈现整个宏扩的历史背景。
第三,小说的语调,很多专家谈到因为庄深老师不是专业的写作者,所以在《脉》《根》讲出这些故事的目的比成为一个作家的目的更强烈,最初没有想成为一个作家,只是有叙事冲动,有一个写作态度,就老老实实写故事,所以现代小说痕迹比较弱,语言和结构简洁流畅。作品对白比较多,心里活动很少,这个比较适合做影视改编。
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韩松刚:我看这本书觉得对当代历史的涉及是比较敏感的,至少在我之前认识出版的角度来说还是属于比较大胆的写作,这样的书能在今天时代下出版出来是特别可喜的事情,首先是祝贺庄老师。
小说特别大的优点就是细节。比如说庄维根去看两个舅舅的场景描写,他是没有带东西的,到那受到冷遇的,虽然表面很客气,等他走了之后舅母说没有带东西,当时我读了之后觉得很惊叹,最惊叹是埋了一个附笔,后来对这个事件舅母和舅舅是有反省的,觉得对他太苛刻了,情感是有反转的。通过细节的表现庄老师在小说表现上不是像理科生线条式的表达,是在小说的细节表现上有他自己非常独特的构造。通过细节构成几方面,第一就是形成在具体现实生活中的尊严感,很多人物表现包括前面很多老师提到妹妹到姐姐家寄人篱下的写作,生活的尊严感在小说当中写的非常鲜活……
《脉》的责编 朱莲莲;感谢江苏作协和各位专家领导对作家出版社的支持,我们出江苏作家的书很有底气,拿到《脉》的时候我很兴奋,我慢慢看小说内容越看越忐忑,对那段历史似懂非懂,但好在作者特别配合,我们提到有敏感的地方或者不太利于出版的地方都很认真修改,而且改的很快。
我简单介绍一下出版的过程,拿到书的时候是很忐忑的,越编越有信心,我发现故事丰厚、人物很多、历史厚重,我想这本书厚就厚,既然厚了那我就让它厚到底,我给删改4万,最后成书将近70万。做书封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考虑,外封用银杏树,又没有把树干展示出来,我们留给上部根,只是呈现了脉和叶片,叶片下是这方水土和百姓。小说中的细节就像封面上烫金的页片一样,能配得上小说的内容。在出版过程中我特别想表达对丁老师的支持,特意抹去时代的痕迹,这也是能出版最大的保证,在出版过程中作者自己也很配合。
人物关系图,作者自己画了一个,他很想放进去,我也做不到,我本来是用手写,后来发现我回到搞一读红楼梦的感觉,真的把人物关系图印上又会劝退一批读者,然后我说要不不放了,是我自己撤掉的。大家就放心读,这是我要说的,最后很感谢江苏作协,很感谢各位作家对这本书和我个人的指导,非常感谢!
作者庄深:尊敬的作协领导、尊敬的江苏省作协领导、尊敬的丁帆先生、尊敬的各位老师、来宾、媒体朋友们,我怀着感恩的心对前来参加我的长篇小说《脉》作品研讨会的所有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简单介绍一下,今天聆听了各位领导和专家的点评,这是对我未来写作的一个进步,人物关系图我很快就画出来了,因为是用网络图的形式,一眼就能看清楚所有小说里的人物,这个家族和那个家族的关系一眼就能看清楚。
我为什么会写这两本书呢?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下,我坚持文学创作,我的祖父是南京溧水的抗战英雄,他是新四军副区长。我坚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虽然文学创作是一个艰苦的事情,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协作,必定能完成文学梦想,更重要的是,因为我非常热爱我的家乡常州,一心要为繁荣家乡的文学事业,让家乡也能荣登全国文学最高殿堂贡献自己一点绵薄之力,仅仅如此!
所以,虽然在我创作的过程中有过欢笑,有过哭泣,但是更多是写成后的快乐。2022年,我终于荣幸成为一名中国作家,让我的老年生活变得快乐又简单,我深切感受到我的作品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今天许多老师的发言为我今后的创作指明了方向。
创作产生了无比惊人的快乐,的确创作虽然是辛苦的,但我的内心是十分快乐的,此时此刻我更愿将内心的这份快乐与所有的嘉宾共享,并真诚地谢谢大家!
丁捷:从昨天晚上见到庄深先生到现在,整个会议都是全神贯注,你一直处于激情洋溢的状态,这也是写作带来人生高亮的状态,做生意和这个感觉不一样,所以我们要祝贺庄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连续创作出如此两部著作。到了您这个年龄写出如此厚重的作品,而且短短几年写了这么多字,各位专家也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是十分令人敬佩的。
刚才听了专家的精彩发言很有启发,我们会后还会进一步整理和梳理今天专家发言和研讨会的成果,请各位新闻媒体记者朋友来关注这部书,向全社会推荐这本书,再次感谢今天在座的每一位专家和记者……
另外,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同志为庄深的首部诗集《亲爱的,我们去踏秋》作序:《扎根人民 扎根生活》,上海师范大学杨剑龙教授(搏导)为庄深的诗集写下了《吹响乡野诗意的短笛》一序,该序全文刊登在《星星.诗歌理论》。
庄深不仅写小说,写诗歌,他还写剧本。庄深用口述的方式创作了76万字的4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根》,并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潇湘电影集团的专家评审后认为,与《根》剧对标的作品有两个,《大宅门》和《白鹿原》,但是更倾向于《大宅门》。
够了,真的足够了,试问同行,为何一部在本地想申报“五个一工程“项目的优秀文学作品,却被区级书协莫名其妙PS掉,而能让国家如此多的文坛大咖放下身架与你欢聚一堂,推心置腹讨论研究帮助提高你这位非职业作家,仅此一点,同行们就该正视自己,因为这与头上套个啥光环,在圈内任何职务更具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