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个高校寄成绩单给本科生家长的事件一时间引起网友热议。有的人认为大学生已成年,应该自己对成绩负责,寄成绩单多此一举;也有网友表示寄成绩单可以促进家校共育,助力孩子未来的生涯规划。笔者认为,寄成绩单有利有弊,具体情况还需多方考量,遵循自愿原则。
寄成绩单的目的何在?无非是校方想通过此方式,加强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了解,从而使家长也能参与学生的生涯发展规划。成绩优秀的同学,或得到家长的鼓励而继续努力;成绩落后的学生,也能在家长的指导下得到一些经验教训,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学校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
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孩子步入大学,见面的机会变得更少,思念之情往往难以抒发。学生繁多的课程,也让自己与孩子的沟通变得十分艰难与珍贵。学校寄成绩单给自己,至少提供了一个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家长可以借此由头,“顺理成章”地和孩子进行沟通,至于沟通的内容,也不用为了谈成绩而谈成绩,唠唠家常,聊聊孩子的学校生活、近期状况,也算是有所慰藉。
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抱着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成绩,也不是所有的家庭关系都和睦友好。学校寄出的一份成绩单,很可能变成激化家庭矛盾的导火线。成绩优秀可能还能免于一场“大战”,而对于那些成绩本就不出列拔萃的学生,这份成绩单无非是在向家长传递一个信息:自己在大学也没有认真学习。如此一来,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学习成绩只是大学生活里的一部分。学校想要家长介入学生发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寄成绩单这个方式却有失偏颇。学生在大学全面发展,各有各的兴趣爱好,学习或许只是其不擅长的一方面。学校若真想达到家校共育,不如在冷冰冰的成绩和排名后,增添更多学生的爱好发展、人际处理能力等综合素质。
最后,大学的主体是学生,未来的发展规划的主导权也应紧紧掌握在学生手中。一个对未来具备清晰认知的学生,并不需要通过寄成绩单,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学生应具备对是否寄成绩单的选择权、是否让家校介入的决定权、自己人生的话语权,从而自愿、自由地决定自己的人生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