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分数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日前,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软件上发表了一则消息:学校将成绩单寄给家长,有的甚至细化到专业排名。该则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引发了社会热议。万万没想到读到大学了,还要把成绩单给家长看。网友纷纷表示,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武汉大学等多所大学都存在这样的行为。这一做法无疑是加深了家校联动,但也由此引发了关于个人隐私权和独立权,“唯分数论”以及家校共育等问题的探讨。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将成绩单寄给家长可以更好的促进家校共育。该行为的初衷是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到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之一,通过对孩子学业成绩的了解,他们能够更好的支持孩子的发展,专业排名的加设,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提前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同时,这也能够让家长更清晰的了解到绩点换算、评优保研规则,知晓高校的评价标准。利与弊往往是共生的。大学生都已成年,有了相对的独立性,他们的成绩属于个人隐私,理应受到保护和尊重。向家长寄送成绩单,或许会使部分大学生感到尴尬,而且一味的强调分数和排名,会使他们产生心理焦虑,加大压力,间接的引发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是双方关系的恶化。过去十几年的读书生涯都暗含了”成绩之上”的潜规则,但难道真的是读书好就什么都好吗?仅凭成绩单上的数字无法去定义一个学生,更无法去决定一个学生的人生。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从一张张成绩单上去窥探到孩子未来的人生路径。众所周知,大学生涯是从学生逐步蜕变到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不应只局限于书本,成为中式教育的”炮灰”,更多的是需要全方位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创新。因此,关于高校寄送成绩单的操作,家校之间都应把握好度,合理设定内容范围,尊重学生的选择。总而言之,家校双方应致力于实现良性共育的局面,为大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