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平常语(原常言道)2024年4月24日-2024年4月28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4-04-24 13:53:37
3918 25 4

近日,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学校寄给家长的成绩单,引起热议。网友在评论区还晒出了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学校寄送的成绩单,有的还附专业排名。有网友说,“大学生已成年,成绩有必要告诉家长吗?”有的网友则表示,寄成绩单能促进家校共育,普及绩点换算、评优保研规则,让家长帮助孩子一起规划。对此,你怎么看?请注意,每周日晚截稿)

即日起,《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三出版


4月24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老虎不哭、文科


A0320240424C (1).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嫳屑男子
  • 顺其自然者
  • 翠竹青青
发送

25条评论

  • 教育需因实制宜
    近日,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分享所收到的学校寄给家长的成绩单,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不仅出现了对该行为的批评,也有人对此表示赞同并提供了其他高校寄送成绩单的经验分享。
    对于这件事,不同网友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寄送成绩单并非必需,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不应该再向家长汇报成绩,而有些人则认为这可以帮助家长与学校更好地共育孩子。其实,这一背后更多的是隐私与共育的博弈,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需因实制宜。
    对于支持寄送成绩单的人来说,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家校互动方式。在成绩单寄送过程中,大学校方通常也会附上评优保研规则、绩点换算等相关信息,这不仅可以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还可以让家长辅助孩子进行学业规划。
    此外,寄送成绩单还可以促进大学校方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使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毕竟,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过成长,对孩子的成长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家长可以借此机会真正参与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中,共同制定更合理的教育计划。
    尽管有人担心寄送成绩单会侵犯学生的个人隐私,但对于那些拥有健全家庭关系的家庭来说,这样的行为是完全正常的,甚至有积极作用。
    而反对寄送成绩单的人则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应该成为自己的主人,自己掌握做事的权力。在他们看来,向家长汇报成绩已经显得不成熟,不利于年轻人独立成长。这样的看法也可以理解,因为新生代的年轻人也应该逐渐拥有自己的隐私和自由,不需要过多的干涉和指导。
    事实上,寄送成绩单是否有必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家庭情况都不同。如果孩子和家长关系密切,互相信任,那么分享成绩单也不成问题,否则,不必强求。
    无论如何,大学成绩单是大学生在求职或者升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凭证。从这个角度来讲,主动与家长分享成绩也是一种负责任和正当的行为。
    2024-05-05 09:45:00 0回复
    0
  • 寄成绩单难以发挥育人功能

    近日某高校向家长邮寄本科生成绩单引发热议,本科成绩单的历史由来已久,彼时第一张成绩单只记录了课程名称,但具有凭证功能,代表了大学文凭,甚至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还具有光宗耀祖的文化意义。但是,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成绩单的作用也在弱化,大学向学生家长寄送成绩单的行为尽管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更多是不合时宜。

    其一,一张成绩单难以反映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张成绩单多数只是记录课程名称、成绩、排名,体现为最终的结果,而难以体现对于学生其他方面比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实际收获、能力提升的过程记录,从千篇一律的数字中无法看到学生个人的积极主动性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类在线学习平台和知识付费内容充满网络,学生们可自由选择和学习的内容呈现爆炸式增长,更接近市场需求,而这些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难以反映在学校的成绩单上,所以成绩单并不像以往知识获取渠道单一的时代里那样具有代表性,恰恰相反,在知识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成绩单反而更加难以全面地体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其二,向家长寄送成绩单的行为会加剧学生进行分数“内卷”。大学的学习,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不应该仍然将家长视为监督学生学习的一环,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隐私权,背后反映的是以管理为本位而非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在如今成绩单反映学习程度有限且新知识不断迭代的背景下,就更不应该将学生牢牢地“锁”在家校联合的唯分数下,这会导致学生为了数值意义上分数的增长而陷入低效率的内卷,或者带来普遍成绩偏高、皆大欢喜的“伪分数”,甚至异化为分数攀比和权力寻租,无论哪种都是不利于教育的本质。

    其三,过于强调成绩单的作用会让学生惧怕失败,不利于挫折教育和创新教育。大学邮寄成绩单把一部分管理压力转移给了家长,一刀切地管理学生,在家校联合的重压下,分数成为了大学生的普遍追求,大学生该有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和容错机制被忽视,这导致高等教育成为另一种严苛的中学式的应试教育。长期以往的管制,大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害怕失败,畏惧挑战,一切以分数稳定为目标,不敢去创新和突破,这不是年轻人该有的精气神和不符合大学作为知识创新发源地的宗旨。

    总而言之,尽管大学成绩单作为原始的成绩记载,是一种能力凭证,但是在知识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大学成绩单的功能也在减弱,而高校向家长邮寄成绩单的行为显得不合时宜。大学成绩单应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以真正发挥成绩单的育人功能。
    2024-04-28 23:39:30 0回复
    0
  • 共育还是过度干预?
    近日,浙江大学本科生分享学校寄给家长的成绩单,引发网友热议。其他多所高校也有类似做法,有的成绩单还附专业排名。对此,有网友质疑大学生成绩是否需告知家长,但也有网友认为此举能促进家校共育,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孩子学业规划。笔者认为成绩虽能量化学习成果,具有参考价值,却难以全面展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当具备自我管理和自我决策的能力,同时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高校寄送成绩单的目的在于深化家校合作,帮助家长更全面地掌握孩子在学业上的状况,以便更好地协助其规划未来。然而,这一做法也存在着一些潜在问题。过度聚焦于成绩可能会让教育陷入“成绩至上”的误区,而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应当对自己的成长和人生道路负责。此外,家校之间的过度介入可能引发学生的焦虑情绪,甚至产生反感,并不利于双方平和对话、实现共鸣,这对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并不利。
    在大学生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寻求一种适度的平衡,既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间,又在他们需要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成年之后,大学生告别了家庭和高中时代的集中管理,步入了充满自由与挑战的高校环境。他们在此面临着学习、生活和社交等全新领域的探索,需要自行规划和管理。大学阶段不仅是他们逐步迈向经济独立的重要时期,更是他们逐渐摆脱对原生家庭的依赖,形成独立意识和判断力的关键阶段。家长应积极调整心态,实现角色转变,并明确认识到孩子成年后应独立承担的个人责任。学校应明确与家长互动的界限,减少学生依赖心理,防止“巨婴”现象产生。
    家校之间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但务必避免过度干预,以保障学生的独立成长。双方应集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规划等核心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沟通并共同解决。高校在反馈学生情况时,也应更加稳妥和周全,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与隐私。同时,应建立和完善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灵活、人性化的方式向家长反馈,避免仅仅通过寄送单一的成绩单来呈现学生的全面表现。
    2024-04-28 22:00:19 0回复
    3
  • 寄到家的成绩单是把双刃剑
    近日,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学校寄给家长的成绩单,引起热议。一些网友表示质疑,“大学生已成年,成绩有必要告诉家长吗?”在笔者看来,这样一份成绩单实际上是双刃剑,用得好就是突破困难的利剑,用不好则会刺伤学生。
    对学校来说,这样一份成绩单能够让家长更加直观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表现,也给家长一个与孩子交流的机会。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忽略了不同家长对于学生成绩的态度。
    对时常和孩子交流的家长来说,他们对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了解要远超过一张成绩单。但成绩单可以帮助他们发现孩子学习中的困难,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帮助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然而对那些与孩子疏于交流且把成绩看得十分重要的家长来说,成绩单可能会成为亲子关系的导火索,让父母认为孩子没了自己的管教就开始贪玩,从而过多地干预学生大学生活,加剧学生不爱学习的逆反心理。
    实际上,成绩单只是学生多彩大学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在大学的成长却是无时无刻的,不仅仅是学习,还有自我管理、社交能力等各方面的提升。如果家长用好成绩单,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对于自己成长的关爱,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帮助是巨大的。相反,如果家长的思维仍然局限在以往的“管教性”思维中,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生成绩上,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那么这份成绩单带给家长的“知情权”则会化为利剑,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沉重打击。
    总的来说,“成绩单”这把双刃剑有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学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家长的期望,同时积极探索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方式助力学生学习成长。
    2024-04-28 20:48:39 0回复
    2
  • 既要牵手,更要学会放手
    万众一心
    近日,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分享学校寄给家长的成绩单,此事迅速引发社会热议。网友们纷纷晒出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武汉大学等母校寄送的成绩单,其中不乏包含专业排名的信息。对此,舆论场上观点各异:有人认为大学生已成年,无需再向家长报告成绩;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寄送成绩单有助于家校共育,让家长更了解绩点换算及评优保研规则。
    笔者认为,大学寄成绩单给家长这一做法,既体现了学校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也彰显了教育过程中家庭与学校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家庭和学校作为教育的两大支柱,理应携手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成绩单作为一种阶段性的学习反馈,能够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进而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大学生已是具备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的成年人。在涉及学业规划、未来发展等关键决策时,他们应当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家长和学校应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而非决策者。因此,在寄送成绩单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未来规划。
    对于成绩单中可能包含的专业排名等信息,我们应保持理性态度。排名虽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但过分强调排名可能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和压力,甚至扭曲其学习动机。因此,家庭和学校在关注成绩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鼓励他们全面发展,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综上所述,大学寄成绩单给家长的做法有其合理性,但也应把握好度与方式。在尊重和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家校既要牵手,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更要学会放手,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决策权,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成长。只有这样,家校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2024-04-28 19:45:48 0回复
    1
  • 过度掌控不利学生健康成长

    近日,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学校寄给家长的成绩单,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说,“大学生已成年,成绩有必要告诉家长吗?”也有网友认为,寄成绩单能促进家校共育,有利于学生培养成长。本人认为,大学生已是成年人,过度掌控不利学生健康成长。

    在中小学,普遍建有家校共育机制,学校老师适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及时了解到自已孩子在校学习情况,从而使家长主动配合学校督促学生学习,这对自控能力差的未成年孩子来说,对促进孩子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已具备独立人格和自主掌控能力。大学阶段,是学生从学校即将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对于人生目标规划、个性化兴趣爱好培养、专业特长发挥、创新意识培养、独立处事能力及社交能力培养等都十分重要。成绩单只能反映学生的一部分,学生在校表现及综合素质在成绩单中也体现不出来。学校给家长寄成绩单,无非是想让家长掌控学生的学习。本人认为,家长不宜对已成年的大学生进行掌控,应放手让学生自已学会独立,摆脱“巨婴”状态,方能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成绩固然很重要,但应理性看待。大学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学府。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殿堂。因而,大学的家校合作共育应与中小学不同,主题不应只盯着学习成绩,而应对学生人生目标规划、职业定位、读研深造及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共育。大学给家长寄成绩单,虽然能使家长了解到学生在校的一些情况,但弊端不少:其一、成绩是学生的隐私,未经学生同意把成绩单寄给家长,增加了学生心理压力;其二、增加了家长焦虑情绪,而且有学校推卸责任之嫌;其三、易引起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造成家庭不和。因而,本人不赞成学校给家长寄成绩单。

    学校和家长应适时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家校合作共育的思想意识和认知,更多地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给予足够的成长空间,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任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健康成长。
    2024-04-28 16:36:37 0回复
    0
  • 不以分数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日前,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软件上发表了一则消息:学校将成绩单寄给家长,有的甚至细化到专业排名。该则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引发了社会热议。万万没想到读到大学了,还要把成绩单给家长看。网友纷纷表示,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武汉大学等多所大学都存在这样的行为。这一做法无疑是加深了家校联动,但也由此引发了关于个人隐私权和独立权,“唯分数论”以及家校共育等问题的探讨。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将成绩单寄给家长可以更好的促进家校共育。该行为的初衷是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到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之一,通过对孩子学业成绩的了解,他们能够更好的支持孩子的发展,专业排名的加设,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提前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同时,这也能够让家长更清晰的了解到绩点换算、评优保研规则,知晓高校的评价标准。
    利与弊往往是共生的。大学生都已成年,有了相对的独立性,他们的成绩属于个人隐私,理应受到保护和尊重。向家长寄送成绩单,或许会使部分大学生感到尴尬,而且一味的强调分数和排名,会使他们产生心理焦虑,加大压力,间接的引发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是双方关系的恶化。
    过去十几年的读书生涯都暗含了”成绩之上”的潜规则,但难道真的是读书好就什么都好吗?仅凭成绩单上的数字无法去定义一个学生,更无法去决定一个学生的人生。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从一张张成绩单上去窥探到孩子未来的人生路径。众所周知,大学生涯是从学生逐步蜕变到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不应只局限于书本,成为中式教育的”炮灰”,更多的是需要全方位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创新。因此,关于高校寄送成绩单的操作,家校之间都应把握好度,合理设定内容范围,尊重学生的选择。
    总而言之,家校双方应致力于实现良性共育的局面,为大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
    2024-04-28 15:13:56 0回复
    0
  • 从牵手到放手,家校沟通的必由之路
    万众一心
    近日,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分享学校寄给家长的期末成绩单,再次将大学家校沟通的话题推向风口浪尖。这一事件不仅突显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深切关注,也折射出大学生对独立自主的渴望,以及家校沟通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微妙性。
    面对成绩单的争议,我们不禁深思:在大学生活的舞台上,家校应如何共舞,才能既保障学生的自主成长,又确保他们得到必要的支持与引导?
    大学,作为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桥梁,是他们形成独立价值观、人生目标以及良好职业规划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体验、试错。正如“挫折也是财富”所言,学生需要经历一定的挫折与困难,才能更好地成长与成熟。因此,对于家长而言,学会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与空间,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是一次智慧与勇气的选择。
    然而,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在大学阶段,学生仍然需要家长与学校的关心与指导。特别是在面对身心健康、学业发展等重大问题时,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教会他们如何识别、管理和消化自己的情绪,从依赖外界逐渐过渡到内心的强大;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与发展方向,为他们未来的道路指明方向。
    为了构建适度而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学校和家长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自主空间。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与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与决定。其次,家校之间应明确各自的责任与角色,避免出现“越位”或“缺位”的情况。学校应承担起教育与管理的主要责任,而家长则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与关爱。最后,家校之间应建立稳定而有效的沟通渠道与方式,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与有效沟通。
    总之,大学家校沟通需要在“放手”与“牵手”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与自主,又要确保他们得到必要的支持与引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助力学生走好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通过构建良好的沟通机制、明确责任与角色以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可以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有益的环境。
    2024-04-28 14:16:55 0回复
    1
  • 对学生自由与隐私的挤压
    近日,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学校寄给家长的成绩单,网友纷纷在评论区回应,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武汉大学等学校寄送的成绩单被晒出,有的甚至还附专业排名。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几乎时刻处在老师和家长的注视之下,不论学习主动与否,都被催着发奋和上进。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确实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但是,当“促进家校共育”的风吹到了大学,似乎正在验证着另一个热点话题“一生都很关键的中国人”:一年级很关键,二年级很关键……大学,依旧很关键,需要“家长帮助孩子一起规划”。不断在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强调“关键”,其本质上不过是在贩卖焦虑,学校寄成绩单给家长同样如此。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除生理上成熟外,心理上也逐渐接受自己独立与成熟的事实,更加关注自己的想法、隐私等,对自己未来要走的路也会产生初步的憧憬和规划。受毕业与就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焦虑。寄成绩单给家长这一举措,一方面给家长带来了焦虑的心理压力,最终这些压力可能还是给到孩子身上;另一方面,对于独立性和隐私意识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或是已经基于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规划,或是志不在绩点、保研等方面,而社会主流思想与个人想法的碰撞,一定程度上会带来裂痕。寄成绩单这一行为加入了社会贩卖焦虑的潮流,但过度贩卖焦虑无法带来正反馈。大学生已然成年,思想上的独立使家长注定无法如以往一样有效决定他们的人生,对社会大流和传统权威的“对抗”,使得焦虑的终点站是“一生关键”的家长。
    大学不是封闭的樊笼,真正有学习意识的学生会主动了解绩点换算、评优保研规则,真正负责任的家长也会积极了解相关事宜,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在大学这个培育能力与意识的重要阶段,独立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事事报家长”只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遏制自我的活力和创造性。
    2024-04-28 13:03:16 0回复
    1
  • 平衡好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天平

    ​ 近日,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学校寄给家长的成绩单,引发了社会广泛热议。有人认为此举侵犯了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隐私权,也有人认为,此举能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从而有效促进未来规划。对此,笔者认为,大学生成绩单是否要告知家长,应当基于尊重和沟通的原则,合理兼顾学生的隐私权和家长的知情权。
    ​ 成绩单,是大学生经过一学期学习后知识掌握情况的体现。成绩单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学业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升学习的效果,家长也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与老师进行更有效的家校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而大学生基本都是年满十八的成年人,拥有基本的隐私权,寄成绩单给家长这种行为是否应该从小一直上升到大学呢?
    ​ 首先,大学生大多作为成年人,合法拥有自己的隐私权,这其中包括了学业成绩的隐私。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权保护自己的学业信息不被未经同意的第三方知晓。成绩单作为学生个人学习成果的体现,是否公开应当首先尊重学生的意愿。高校在给家长寄成绩单之前,应当考虑到保护好学生的隐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 其次,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的确有权利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然而,大学生在大学里是多元发展的,成绩只是一部分,不能完全概括学生的大学生活。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的日常交谈了解其情况。对孩子成绩的知情权应当建立在与学生的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如果孩子愿意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成绩,则家长和孩子可以保持开放心态,共同讨论具体学习情况,分析和规划未来方向。如果孩子不愿意与家长分享成绩,家长则需充分尊重孩子,并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无论哪种情况,家长都应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不应以知情权为由强迫孩子。
    ​ 对此,笔者提出以下措施。学校作为两方沟通交流的桥梁,可以提供灵活的家校共育平台,先给学生提供选择权,确认是否把成绩通知给家长,再根据学生的选择通知家长其成绩,而不是单方面地直接将成绩信息寄给家长。学校也应提供全面评价体系。不要将学生单单定义在成绩里,应从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大学生活,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而非单纯追求分数。在尊重与协商的基础上,我们期待家校之间能够建立起更加成熟理性的互动关系,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04-28 12:10:03 0回复
    1
  • 关于高校寄成绩单的三个问题

    近日,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给家长寄成绩单的做法引起热议。有网友认为大学生已成年,给家长寄成绩单多此一举;也有人认为此行为可以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动态,促进家校共育。笔者认为两种说法各有利弊,不妨先认清三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寄成绩单?从家长角度出发,孩子在外上学,发信息、打电话报喜不报忧,长期信息差导致家长接收不到学情信息,使其处于一种“交钱给孩子上学,但不知道学了啥”的状态。基于此,这一份成绩单恰好弥补了家长的心理落差,也给家长提供了一个与孩子交流学业规划的平台;学校方面来看,物理距离是缺少家校沟通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而促进学生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单方努力,所以通过寄成绩单让家长参与其中,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同时做好大学课程、考研就业等相关知识的普及,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宣传。
    第二,大学生自己愿意与否?进入大学,意味着大多数学生不仅生理上满十八岁,心理上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他们不再受困于高中的透明化教学,追求一种更自由、开放的学习方式。而“寄成绩单给家长”这一做法无疑增添了他们的压力,徒增焦虑感与束缚感。根据《民法典》第十七条:“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由此,大学生已有自主行为能力,也要为自己的决定承担相应后果。那么是否寄成绩单给家长,不妨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如果愿意,那就“皆大欢喜”;倘若不愿意,就需要学生自己多多关注成绩,避免挂科、延毕等情况出现。
    第三,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大学之前的学习仅仅是书面知识,强调专一化、系统化,而大学则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除了专业必修课外,还包含人际关系、创新创业、心理状况、思想政治等多方面考查,对学生的综合要求更高,旨在培养出全方位合格的人才,为以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石。所以仅凭一纸成绩单论英雄,未免过于片面。当然,我不否认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但“术业有专攻”,我们不妨把视野放宽些,跳出成绩单的限定,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来看,学校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家长积极与孩子沟通,学生定期自我反思、及时调整学习状态,把握好上述三个问题,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2024-04-28 11:44:13 0回复
    0
  • 从牵手到放手,大学家校沟通的新舞步
    万众一心
    近日,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分享学校寄给家长的期末成绩单,再次将大学家校沟通的话题推向风口浪尖。这一事件不仅突显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深切关注,也折射出大学生对独立自主的渴望,以及家校沟通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微妙性。
    面对成绩单的争议,我们不禁深思:在大学生活的舞台上,家校应如何共舞,才能既保障学生的自主成长,又确保他们得到必要的支持与引导?
    大学,作为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桥梁,是他们形成独立价值观、人生目标以及良好职业规划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体验、试错。正如“挫折也是财富”所言,学生需要经历一定的挫折与困难,才能更好地成长与成熟。因此,对于家长而言,学会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与空间,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
    然而,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在大学阶段,学生仍然需要家长与学校的关心与指导。特别是在面对身心健康、学业发展等重大问题时,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与发展方向,为他们未来的道路指明方向。
    为了构建适度而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学校和家长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自主空间。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与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与决定。其次,家校之间应明确各自的责任与角色,避免出现“越位”或“缺位”的情况。学校应承担起教育与管理的主要责任,而家长则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与关爱。最后,家校之间应建立稳定而有效的沟通渠道与方式,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与有效沟通。
    总之,大学家校沟通需要在“放手”与“牵手”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与自主,又要确保他们得到必要的支持与引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助力学生走好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通过构建良好的沟通机制、明确责任与角色以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可以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有益的环境。
    2024-04-28 11:32:32 0回复
    2
  • 一纸成绩单,激起千层浪
    众志成城
    一纸成绩单,犹如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近日,浙江大学将成绩单寄给家长的做法再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实际上,这并非孤例,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武汉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均有类似的实践。这份成绩单,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学业记录范畴,成为了高校与家长之间沟通互动的桥梁,同时也折射出当前教育环境中的深层次问题。
    高校寄送成绩单的初衷,或许在于加强对学生的监管,特别是针对那些缺乏自律和责任心的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们习惯于在老师和家长的双重监管下成长。然而,当他们步入大学校园,监管的缺失可能使部分学生失去方向,陷入放纵的境地。因此,成绩单成为了高校与家长之间的纽带,试图通过家长的介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负责。
    然而,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心。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应当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过度依赖外部的监管和约束,可能会让他们失去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的能力,最终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要探究这种现象的根源,我们必须审视基础教育阶段的问题。在我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升学率和分数,而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规划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当学生们进入大学后,面对自由的学习环境和宽松的监管,他们可能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为了真正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独立性和责任心的优秀大学生,我们需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高校也应加强对学生适应教育、过程教育和过程管理的重视,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平时考核要求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大学生活,增强对大学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
    同时,家长也应调整心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成长和探索。家长的支持与关心无疑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宝贵财富,但这种关心与支持应当建立在尊重孩子独立性的基础之上。家长应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而非替代者。
    综上所述,高校寄送成绩单的做法虽然有其合理之处,但也暴露出了当前教育环境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应当从基础教育、高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等多个层面出发,共同努力,为培养出真正独立、自强、有担当的未来一代而努力。
    2024-04-28 10:25:00 0回复
    2
  • 高校“家校共育”模式的隐私之问:谁有权打开成绩单?
    在近期某高校未经学生同意便将成绩单寄给家长的事件中,我们不得不审视:这种“家校共育”方式是否无意中促成了大学生的“晚熟”现象。家长的知情权是否已经逾越了界限,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成绩单作为学生个人学术成就的记录,是否属于个人隐私,以及家长是否有权知晓,这些问题在法律上是有明确规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的处理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因此,高校在处理学生成绩单这一敏感信息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并确保信息处理的合法性。
    此外,大学教育是一个多元发展的过程,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成绩单虽然可以反映学生的学术表现,但它并不能完整体现学生在大学的生活和成长。社交能力、领导力、创新精神等非学术素质对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同样重要,而这些往往是成绩单所忽视的。
    即便学生挂科,他们也有补考、重修的机会。但学校的做法却可能增加家长的“成绩焦虑”,这种焦虑很可能转化为对子女的不合理压力,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兴趣。大学生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这是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必经之路。
    “大学生晚熟”的现象,也可能是家长不肯放手、过度干涉的结果。这种过度保护剥夺了学生独立成长的机会,阻碍了他们成为独立个体的能力。家长如果想了解孩子的成绩,完全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来了解。如果孩子不愿意说,这可能暗示了亲子关系的问题,而这需要家长通过改善沟通和建立信任来解决。
    最后,如果学生的成绩真的差到一定程度,如挂科较多,辅导员应该提前点对点联系家长,找准原因、做好帮扶,而不是简单地将成绩单发送给家长。这种做法更有利于建立基于尊重和信任的教育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家校共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是简单地传递成绩信息。学校和家长应该建立基于尊重和合作的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可能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沟通渠道和平台,如家长会、在线沟通系统等,让家长有机会了解学生的非学术表现和发展需求。
    各高校应当反思和改革现有的家校共育模式,探索更全面、更多元化的学生评估方式,建立基于尊重和合作的家校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2024-04-28 10:09:59 0回复
    1
  • 分数不等于全部
    近日,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晒出学校寄给家长的期末成绩单,引发热议。笔者看来,成绩单应该是一份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和发展轨迹的综合报告,而非单一的分数汇总。
    大学是个体逐渐从家庭与社会的庇护中走出的关键时期,学生虽步入成年,仍需外力支持以健全自我意识、形成独立判断。而成绩单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信息载体,其寄送的目的在于通过信息的共享,以此来打破家校沟通壁垒。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为一种外部约束,促使大学生增强自我管理与约束的能力。通过成绩单,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进而针对性地提供情感支持,并为孩子保研、就业等生涯发展方向的选择提供更加符合实际的建议。
    ​但现实情况中,大学课程评分体系具有相对性,难以单一地以成绩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掌握情况。在不少“绩点至上”的校园文化中,部分学生陷入“内卷”焦虑,甚至采取不当手段来让表面的绩点分数“高人一等”。况且,成绩单寄送虽然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但不妨碍有些“直升机父母”延续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过度依赖成绩单来评价孩子的学业表现,甚至将其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子女,不仅容易陷入“唯绩点论”的误区,而且会忽视自我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很有可能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巨婴”。
    据了解,武汉理工大学一直保持着向学生家长邮寄成绩单的传统,近年来更是实现了电子化的升级。其邮寄内容超越了冷冰冰的分数,而且在末尾都会附上“致家长的一封信”,这是在学生知情并且同意的情况下实施的举措。这封信融合了学校的最新动态、学生的安全提醒等内容,并结合学生个性,进行生涯分析,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详细梳理其成长状况,为家长提供合理引导孩子、规划生涯的建议。
    成绩单不应该被简化为一种表面的、片面的分数堆砌,家长应该以更为理性、全面的视角来看待,将其视为了解孩子学业进展的一个参考工具,而非评价优劣的唯一标尺。通过深化对成绩单的理解与运用,在高度尊重并考虑学生的个人意愿与隐私权的基础上,确保举措既能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有助于其全面发展。这样,家校共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坚实、有效的支持。
    2024-04-27 11:24:16 0回复
    1
  • 寄成绩单应遵循自愿原则
    近日,多个高校寄成绩单给本科生家长的事件一时间引起网友热议。有的人认为大学生已成年,应该自己对成绩负责,寄成绩单多此一举;也有网友表示寄成绩单可以促进家校共育,助力孩子未来的生涯规划。笔者认为,寄成绩单有利有弊,具体情况还需多方考量,遵循自愿原则。
    寄成绩单的目的何在?无非是校方想通过此方式,加强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了解,从而使家长也能参与学生的生涯发展规划。成绩优秀的同学,或得到家长的鼓励而继续努力;成绩落后的学生,也能在家长的指导下得到一些经验教训,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学校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
    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孩子步入大学,见面的机会变得更少,思念之情往往难以抒发。学生繁多的课程,也让自己与孩子的沟通变得十分艰难与珍贵。学校寄成绩单给自己,至少提供了一个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家长可以借此由头,“顺理成章”地和孩子进行沟通,至于沟通的内容,也不用为了谈成绩而谈成绩,唠唠家常,聊聊孩子的学校生活、近期状况,也算是有所慰藉。
    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抱着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成绩,也不是所有的家庭关系都和睦友好。学校寄出的一份成绩单,很可能变成激化家庭矛盾的导火线。成绩优秀可能还能免于一场“大战”,而对于那些成绩本就不出列拔萃的学生,这份成绩单无非是在向家长传递一个信息:自己在大学也没有认真学习。如此一来,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学习成绩只是大学生活里的一部分。学校想要家长介入学生发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寄成绩单这个方式却有失偏颇。学生在大学全面发展,各有各的兴趣爱好,学习或许只是其不擅长的一方面。学校若真想达到家校共育,不如在冷冰冰的成绩和排名后,增添更多学生的爱好发展、人际处理能力等综合素质。
    最后,大学的主体是学生,未来的发展规划的主导权也应紧紧掌握在学生手中。一个对未来具备清晰认知的学生,并不需要通过寄成绩单,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学生应具备对是否寄成绩单的选择权、是否让家校介入的决定权、自己人生的话语权,从而自愿、自由地决定自己的人生走向。
    2024-04-27 10:52:49 0回复
    1
  • 家校共育,还需多方兼顾
    近日,浙江大学一本科生在网上分享了学校寄给家长的成绩单,引发热议。部分网友表示,学校此举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保障家长的知情权,促进家校共育的建设。另一部分则表示,成绩单直邮家长的行为,无形中将“童年”延长,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和自主权。此外,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推进家校共育,是否意味着学校与家长互动的边界被模糊,孩子作为个体的独立自主性被忽视?
    实质上,这一争议背后是学校、家长、学生三个主体间形成的矛盾与张力。即希望推动家校共育,加强学生监管的校方;部分想要继续监督孩子的家长;渴望摆脱束缚,获得自由和尊重的学生。
    从客观上说,大学生正处于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也是自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虽然已经成年,但自身能力还未成熟,尚不能完全独立。因此,家校共育有其应当性。但在这个过程中,与其纠结于课程分数的高低,不如关注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和自主性,厘清家长的知情权,合力引导学生以更加积极健康的状态走向社会。
    当然,推进家校共育还要注意分寸,讲求方式方法。前段时间,有网友吐槽“大学还有家长群”的现象,家长们在群里要事无巨细地签到、回复。表面上,这一举动学校是希望推进家校联动,有效引导学生。但实际上,极大地增加了家长的压力和负担,学校也有“推责”、“懒政”之嫌。学校模糊了与家长间的互动边界,将应承担的教育压力与责任过度转嫁给家长,不仅损害了教育部门的公众形象,还使家长与学校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可见,过度联动不仅不能起到积极效用,反而会引发相关群体间的社会矛盾。
    由此观之,家校共育的实施,还需多方兼顾,建立真正科学有效的家校共育机制。在尊重学生自主权的同时,为学校和家长构建一座交流协作的桥梁,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育站在阳光下,让学生长在春风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2024-04-26 17:23:18 0回复
    1
  • 读懂寄送成绩单背后的初衷与善意
    近日,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晒出学校寄给家长的成绩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紧接着,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类似做法也被网友曝光,其中部分学校甚至附上了学生的专业排名。
    学校寄送成绩单,其实是对学生学业情况的一种反馈机制。虽然大学生已经成年,但他们在学业规划、时间管理等方面仍然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成绩单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直接体现,能够让家长更加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对于部分家长来说,孩子的学业情况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学校通过寄送成绩单的方式,既满足了家长的知情权,也体现了对家长的尊重。
    当然,部分学生对于这一做法的抵触情绪也不能忽视。毕竟,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都不尽相同,对于隐私的保护和尊重也是因人而异的。学校在执行这一政策时,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方式,比如通过学校官方平台提供成绩查询服务,让家长和学生自主选择是否查看和分享成绩单。
    最后,在寄送成绩单执行过程中,学校也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和隐私保护,尽量做到学生理解,家长满意。
    2024-04-26 11:06:38 0回复
    0
  • 大学生成绩单寄家长:成长的透明化与自主权的博弈
    近日,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学校寄给家长的成绩单,此举迅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网友们纷纷晒出了来自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寄送的成绩单,其中不乏包含专业排名的详细信息。这一现象不仅触及了教育透明化的问题,更引发了关于大学生自主权与家长干预的深层次讨论。
    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生成绩单寄给家长,是教育透明化的一种体现。在传统观念中,家长是子女教育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他们有权了解子女的学习状况。将成绩单寄送给家长,有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这也有助于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做法可能带来的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权利。将成绩单寄给家长,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甚至可能导致家长过度干预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学生的自主发展。此外,过分强调成绩和排名,也可能导致教育偏离其本质,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认为在大学生成绩单寄给家长的问题上,我们需要把握一个平衡。既要保持教育的透明化,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又要尊重大学生的自主权,避免过度干预。这可能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制度,例如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纳入评价范围,而不是过分强调成绩和排名。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成绩和排名带来的压力,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此外,家长和学校也应该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而不是简单地将成绩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大学生成绩单寄给家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教育透明化、大学生自主权、家长干预等多个方面。我们应该在尊重大学生自主权的基础上,保持教育的透明化,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提高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保障大学生自主发展的同时,实现教育的公平和有效。
    2024-04-26 10:42:31 0回复
    1
  • 摆脱高中化思维 让孩子独立成长

    近日,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学校寄给家长的成绩单,引起热议。网友在评论区还晒出了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学校寄送的成绩单,有的还附专业排名。有网友说,“大学生已成年,成绩有必要告诉家长吗?”有的网友则表示,寄成绩单能促进家校共育,普及绩点换算、评优保研规则,让家长帮助孩子一起规划。对此,你怎么看?
    我认为,如果一定要寄成绩单,这是家长过于强势的视角,对孩子成绩自小到大根深蒂固的“全景监控欲”,强烈的介入冲动。从“家长群”到“成绩单”,没有摆脱高中化思维。
    大学生花着父母的钱,为何家长不能看成绩?这种说法也是有毛病的,不能以“我出钱了所以我有权介入干预”这套经济逻辑来理解亲子关系。以“花我的钱就得听我的话”“就得接受我的凝视”去过度介入年轻人的成长,在本该孩子真正独立负责的时候断掉不了那种支配欲,恰恰影响了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其实,家长了解一下孩子在大学的成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家长对待分数的态度。“给家长寄送成绩单”后的真问题是,不仅让家长看到了成绩,更容易将中学的“成绩单焦虑”延伸到大学,成绩导向,结果导向,功利导向,家长的焦虑势必又都会投射到学生身上。
    过去总有人说“到了大学就轻松了”,其实并非如此。当下的大学一点不轻松,成绩依然很重要,但跟高中“必须用分数去死磕高考”不一样的是,考核标准比较多元,一个人可以有多元的发展空间:可以在绩点上拼保研,可以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去努力考研,可以去拼科研,可以在实习中积累好的工作机会,可以参加各种竞赛。
      可能大学里确实会有少数放飞自我的学生,学校的“督促”对他们是失效的,可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长就能通过成绩单实现这种“督促”吗?自主意识的觉醒度是社会化一个十分关键的标准,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和独立,就是从切断家长的支配开始。自己管理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那些放飞自我的学生,可能不是“家长管得不够”,而恰恰是“以前管得太多”“还没有学会管好自己”。
      这种没有权界的管法,学校累,老师累,家长累,学生更累。大学之大,在于它应该有一个大的、可以自由伸展的空间。
      家长们,该放手啦!
    2024-04-26 07:46:47 0回复
    0
  • 相当有必要 不然孩子报喜不报忧 家长一问三不知 到快毕业了拿不到证书算谁的?
    2024-04-25 09:33:03 0回复
    0
  • 成绩共享,深化家长与大学生间的沟通与理解
    近日,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分享的学校寄给家长的成绩单,在广大网友中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这一行为不仅让外界看到了学校对学生学业管理的重视,更在深层次上推动了家长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成绩单,看似只是一纸简单的分数记录,但它背后却承载着学生在校期间的努力与付出。当这份成绩单被送到家长手中时,它成为了一个桥梁,连接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心灵。家长通过成绩单,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孩子在学业上的起伏与变化,这为他们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为具体的话题。
    同时,成绩单的分享也让家长有机会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不再是简单的询问“你最近学习怎么样?”而是可以针对某一科目、某一次考试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家长可以询问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与孩子共同探讨解决办法;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为孩子提供宝贵的建议。这样的交流,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学业挑战,更能够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成绩沟通时,应秉持着尊重与理解的态度。大学生已经成年,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家长不应过分强调成绩的高低,而更应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当孩子在学业上遇到困难时,家长应给予鼓励和支持,而不是责备和批评。这样的沟通方式,才能够真正达到促进孩子成长的目的。
    此外,除了学业成绩,家长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还可以涵盖更广泛的领域。比如,家长可以通过成绩单带来的契机,去关心孩子的生活状况,询问他们是否适应校园生活、是否结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是否面临压力、是否感到焦虑或迷茫。通过这样的沟通,家长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为孩子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
    高校寄送成绩单给家长,不仅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业表现,更重要的是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深层次交流,帮助他们共同面对成长中的挑战,共同规划未来。这样的成绩单,不仅是一张纸,更是家校之间沟通的纽带,是家长与孩子心灵对话的桥梁。让我们珍视这一沟通机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付出努力。
    2024-04-25 08:59:10 0回复
    1
  • 学费是家长出的,家长当然有权知道。
    2024-04-25 08:23:21 0回复
    0
  • 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
    2024-04-25 02:56:07 0回复
    0
  • 教育透明化是一把双刃剑
    千言万语
    近日,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则消息:学校将成绩单寄送给了每位学生的家长。此事一经披露,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母校——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寄送的成绩单,有的还细致到了专业排名。这一做法无疑打破了大学校园与家长之间的信息壁垒,但也引发了关于教育透明化、成年学生隐私权、家校共育等多重问题的讨论。
    成绩单寄给家长,是一种教育透明化的体现。在传统观念中,家长有权利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状况,这是他们履行教育职责的一部分。成绩单的公开,使得家长能更加直接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助于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同时,这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个了解学校评价标准、绩点换算方式以及评优保研规则的机会,从而帮助子女更好地规划学业和未来发展。
    然而,成绩单寄给家长的做法也面临着不少争议。一方面,大学生作为独立的成年个体,享有个人隐私权,包括学习成绩在内的个人信息不应被随意公开。将成绩单寄给家长,无疑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可能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成绩单来评价学生的表现,也可能导致教育目标的扭曲,让学生过分追求分数而忽略了真正的学术兴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此外,不同家庭对于成绩单的接受度和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一些家庭可能会因此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和压力,甚至影响亲子关系;而另一些家庭则可能能够理性看待成绩,将其作为与孩子沟通、共同成长的契机。因此,学校在推行这一做法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家庭背景,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大学成绩单寄给家长的做法既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议。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一现象,既要重视教育透明化带来的家校共育机会,也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和个人发展需求。未来,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进一步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促进家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024-04-24 16:33:57 0回复
    1
  • 6946
    积分
  • 201
    博文
  • 1334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