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公桥和藏书桥的南运河西岸,有一条美丽的散步走道,名“南运河滨水健身慢行步道”,为周围居民提供了一处活动好去处。
当令人心生疙瘩的是,健身道必经一座有着明显标示的危桥: 红星桥。
桥两面有明显竖牌提示,言经检测评定,红星桥被评定为D级(不合格)危旧桥梁,将对桥封闭管理,请勿通行,否则后果自负。
之前,曾有友人: 常工院毕业的谢厂长说及此事。告之几年前桥面就曾被阻物拦过,尤其新冠期间全桥被封闭。但后来封闭物渐渐被喜欢抄近的人捅开,除去。于是,走的人从没到有,渐多起来,桥就又为桥,路也恢复有了。但危桥测定未变,危桥性质未变。
昨天借散步,我特去实地看了一下。桥两边高竖的警示牌仍在。桥从下部看,确实老旧,周围一位60多岁的居民告之,小时候就熟悉红星桥了。这桥起码已有50年。而从美丽健身道路面(含桥面)的颜色看,这一利民工程,时间不久。无疑,本捅开阻挡抄近的人,难免因这又成为美道,走得放心舒心了。“莺歌燕舞”之下,潜伏的危险,少人再当成事。学理工科的友人,倒是有着担忧的。
当时他告之并拍照发我时,我也曾问,提示下面怎沒单位落款?是有意还是无意?他则认为这肯定是政府部门行为,不然不会随便标示,前两年也不会阻拦以致封闭的。可见老生常谈的特色现象又显了: 不出事,什么都不要紧,一出事,什么说法、现象,都有可能冒出。
说实话,稀少行人通过,确实看不出什么危险。但若在检测权威、真实情况下,岁月迁移中的风雨等天害侵蚀只会有增无减;行人哪天多了拥了呢?大车难进,小车频繁了呢(已见到各类电动车有通过)?所以险情的“万一”还是存在的。
很希望这条美丽实用的道,平安有效受人欢迎、助人欢快。但“万一”的险况,仍不会自行消失,若出现,就有出大事的概率在。届时有关部门可以推诿: 早就警示、封闭过的,后果自负;沾事居民可以责问: 既然危险,为啥仍为美丽通道,还涂得这么漂亮,不是明示、鼓励行人走的吗?利民肯定形式和内容当是不矛盾的,不能为了媚上面而不顾下面的。
能不能不各顾各,把好事做好做足呢?比如相关部门及时关注;权威机构认真再检测、再明确;该加固的加固,该限制的限制(例如大小车辆的严格禁止)……让美丽健身走道名副其实,让利民成为真实、扎实的现实并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