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之路,道阻且长
圆
学生的减负工作一向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近日,广西南宁一小学推出新规定,每晚9:30后,学生要停下作业安心休息,即使未能完成作业,第二天也不会受到老师批评。这一熔断机制引起了家长的热烈讨论,意见纷呈。
学校发布规定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是管理层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九点半这个时间节点很好地兼顾了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既在学习的层面给学生规定了相应的要求,也保证了学生的身体需求。但在这个减负的背后,还有很多隐藏的问题待人发掘。
首先,笔者认为一项新规定的发布,最要考虑的就是此项规定所针对的受众,而我们可以想到的是,学生个体的行为效率是不同的,在同样多的作业量或者相同的时间下,学生个体所需付出的精力是不一样的。会出现部分学生早早就写完了作业,而部分学生哪怕超过九点半也还有作业未完成的情况。作业完成度的不一致是否会导致学生对于课业的学习差异,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老师的教学进度又是否会收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呢?而这个个体差异,会不会成为有些学生逃避完成作业的理由,也值得深思。
其次,有些家长认为熔断作业治标不治本,甚至觉得这一行为是将教育压力从学校推到家长身上。这一观点能看出家长对这一新规定有自己的看法,家长在自我理解上未必能接受孩子未完成作业就入睡,现在的教育大环境导致家长不由得会考虑到学业问题,继而会更加紧抓孩子的学习,更甚者除了学校作业回家了还有额外布置的家庭作业。同时老师的执行程度不一样,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到位,压力也会返到家长的身上,学校觉得减了负但家长未必接受认同。
此上种种,都是该规定暗藏的问题。所以这一新规定可以说是一次关于减负的新尝试,是一种创新性的方法,但又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制约,影响到具体的执行效果。这一点仍然值得教育界的关注和思考,从而继续推进减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