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作业“熔断”实质
因
近日,广西南宁一小学推出新规定,每晚9:30后,学生要停下作业安心休息,即使未能完成作业,第二天也不会受到老师批评。这一规定引起了社会关注与热议。笔者认为,作业不能一断了之,要多措并举,实现真正的教育减负。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该南宁小学推出的作业“熔断”机制的初衷是好的。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学校希望通过设定明确的作业截止时间来保障学生的基本休息时间,减少因作业压力导致的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然而,实施这一政策也需要谨慎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作业“熔断”机制规定,每晚九点半后学生可以不写未完成的作业,这可能会向学生传递出一种隐晦的信息,即作业不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如果不想完成,也可能以学校的“熔断”机制为由逃避责任。这可能会增强其惰性,从而影响他们的自我管控能力。长此以往,不当的作业减负可能导致他们不能充分掌握课本知识,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其次,家长和老师会因该机制面临更多挑战。家长要监督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防止孩子浪费时间,也要提供额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这可能会增加本就工作繁忙的家长的工作量。教师面对学生作业完成进度不一的情况,在课堂上需要合理调整教学策略。课后他们可能需要根据完成情况,为进度较慢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复习和辅导,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
作业“熔断”机制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来确保教育的质量。第一,作业量的合理化。教师根据课堂学习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减轻作业量,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第二,作业质的提高 。学生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时间观念与学习效率, 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第三,社会支持。社会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书面作业并不是巩固学习成果的唯一途径,不能一昧在书面作业上改革,要鼓励多元学习方式,如社会实践、小组合作等,这些方式都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无论是这次的作业“熔断”机制,还是未来出现的其他改革方法,我们都应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大胆地尝试新的教育方法和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