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南宁一小学推出一新规,每晚9:30后,学生要停下作业安心休息,即使未能完成作业,第二天也不会受到老师批评。这一新闻广受热议,很多家长给学校点赞,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减负。但个人认为,这种“熔断”本质和酒醉“断片”一样,醒来后,考试难度、社会压力等等,没有任何灭失或减少。所以,这样的宣传除了吸睛,实际意义并不大。
人是惰性动物,本能趋利避害,没人“不怕吃苦”,但学习本来就是一种磨砺,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压力的学习,不可能有实际效果。学习有多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是基础,“十年寒窗”是标配,至于“头悬梁,锥刺股”则是无奈的自残。尽管我们现在物质条件好多了,也不提倡这些过度的“苦学”,但完全的快乐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要想学有所成,还是要“刻苦”,即“克服痛苦”,战胜懒惰及逃避的自我,才能得到一定的改变或提升。
面对无法回避的苦痛,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缓解学习压力、提升学习效率,而不是以断片式的“熔断”,暗示他们遇到困难就逃避。在当前教育教学制度与模式还没有根本性变化之前,校、家、社会一方面要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开展科学的时间管理。“来不及”“做不好”并不完全是作业量过大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孩子学习专注度不够,学习效率不高。所以,与其治标不治本地搞噱头放空炮,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帮助孩子制订符合个性实际的学习计划,因为一个好的习惯,孩子将终身收益。另一方面,还是要把教育教学的主导拉回学校,老师们多辛苦些,多了解学生不同情况,因为每个孩子各不相同,接受能力也有一定差异,“一刀切”的做法只会让快的吃不饱、慢的吃不了。只有根据孩子不同情况,针对性设计教育教学计划和内容,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才能确保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也是一场温柔的坚持。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双向奔赴,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