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平常语(原常言道) 2024年4月10日-2024年4月21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4-04-17 14:48:00
1614 18 5

超过晚上9:30,写不完的作业就不用做了。近日,广西南宁一小学推出新规定,每晚9:30后,学生要停下作业安心休息,即使未能完成作业,第二天也不会受到老师批评。这一熔断机制引起家长热议。有的给学校点赞,认为可以给学生减负;也有家长提出,熔断作业治标不治本,甚至将教育压力从学校推到家长身上。对此,你怎么看?请注意,每周日晚截稿)

即日起,《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三出版


4月10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万众一心 花千树


A0320240410C (1).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嫳屑男子
  • 人参果
  • 新龙城人
  • 文学院
发送

18条评论

  • 减负之路,道阻且长

    学生的减负工作一向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近日,广西南宁一小学推出新规定,每晚9:30后,学生要停下作业安心休息,即使未能完成作业,第二天也不会受到老师批评。这一熔断机制引起了家长的热烈讨论,意见纷呈。
    学校发布规定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是管理层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九点半这个时间节点很好地兼顾了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既在学习的层面给学生规定了相应的要求,也保证了学生的身体需求。但在这个减负的背后,还有很多隐藏的问题待人发掘。
    首先,笔者认为一项新规定的发布,最要考虑的就是此项规定所针对的受众,而我们可以想到的是,学生个体的行为效率是不同的,在同样多的作业量或者相同的时间下,学生个体所需付出的精力是不一样的。会出现部分学生早早就写完了作业,而部分学生哪怕超过九点半也还有作业未完成的情况。作业完成度的不一致是否会导致学生对于课业的学习差异,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老师的教学进度又是否会收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呢?而这个个体差异,会不会成为有些学生逃避完成作业的理由,也值得深思。
    其次,有些家长认为熔断作业治标不治本,甚至觉得这一行为是将教育压力从学校推到家长身上。这一观点能看出家长对这一新规定有自己的看法,家长在自我理解上未必能接受孩子未完成作业就入睡,现在的教育大环境导致家长不由得会考虑到学业问题,继而会更加紧抓孩子的学习,更甚者除了学校作业回家了还有额外布置的家庭作业。同时老师的执行程度不一样,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到位,压力也会返到家长的身上,学校觉得减了负但家长未必接受认同。
    此上种种,都是该规定暗藏的问题。所以这一新规定可以说是一次关于减负的新尝试,是一种创新性的方法,但又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制约,影响到具体的执行效果。这一点仍然值得教育界的关注和思考,从而继续推进减负工作。
    2024-04-20 21:42:30 0回复
    0
  • ​看清作业“熔断”实质

    ​ 近日,广西南宁一小学推出新规定,每晚9:30后,学生要停下作业安心休息,即使未能完成作业,第二天也不会受到老师批评。这一规定引起了社会关注与热议。笔者认为,作业不能一断了之,要多措并举,实现真正的教育减负。
    ​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该南宁小学推出的作业“熔断”机制的初衷是好的。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学校希望通过设定明确的作业截止时间来保障学生的基本休息时间,减少因作业压力导致的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然而,实施这一政策也需要谨慎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 作业“熔断”机制规定,每晚九点半后学生可以不写未完成的作业,这可能会向学生传递出一种隐晦的信息,即作业不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如果不想完成,也可能以学校的“熔断”机制为由逃避责任。这可能会增强其惰性,从而影响他们的自我管控能力。长此以往,不当的作业减负可能导致他们不能充分掌握课本知识,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 其次,家长和老师会因该机制面临更多挑战。家长要监督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防止孩子浪费时间,也要提供额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这可能会增加本就工作繁忙的家长的工作量。教师面对学生作业完成进度不一的情况,在课堂上需要合理调整教学策略。课后他们可能需要根据完成情况,为进度较慢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复习和辅导,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
    ​ 作业“熔断”机制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来确保教育的质量。第一,作业量的合理化。教师根据课堂学习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减轻作业量,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第二,作业质的提高 。学生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时间观念与学习效率, 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第三,社会支持。社会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书面作业并不是巩固学习成果的唯一途径,不能一昧在书面作业上改革,要鼓励多元学习方式,如社会实践、小组合作等,这些方式都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无论是这次的作业“熔断”机制,还是未来出现的其他改革方法,我们都应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大胆地尝试新的教育方法和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2024-04-20 16:50:09 0回复
    1
  • 合理“熔断”机制,拒绝流于形式
    近日,广西南宁一所小学实施的作业熔断机制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根据这项规定,学生在每晚9:30后,若未能完成作业,便可停止并安心休息,且不会因此受到老师的批评,然而这一做法却引发了家长们的热议。笔者认为,“作业熔断机制”不是“一熔了之”,唯有全面落实相关配套措施,方能确保“作业熔断机制”真正发挥其良好效应,实现其设定的初衷。
    这种“熔断机制”出发点是好的,一方面它旨在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确保他们拥有充足的休息,从而培养良好的身体状态,另一方面它也致力于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时间观念,激发他们提高学习效率的积极性。然而,对于这一规定,支持者认为,确保孩子拥有优质的睡眠至关重要,作业“熔断”无疑是一项切实的“双减”举措;而质疑者则担忧,此举可能无法真正让学生摆脱深夜作业的困扰,反而可能加剧家长的焦虑情绪;更有观望者持中立态度。这一规定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家长们内心的复杂与纠结。他们既期盼孩子学业有成,又渴望孩子能拥有充足的睡眠,但当这两者产生冲突时,即便有了熔断机制,家长们心中的焦虑也并未得到真正的舒解。
    关于“作业熔断机制”,各方态度各异,但目标一致。教育体系纷繁复杂,孩子作业未完成背后原因多样,单一的熔断机制难以根治所有问题。因此,家长、教师与学校需携手合作,深入剖析作业未完成的原因,诸如课堂知识掌握情况、专注力、作业量大小以及学习习惯等。作业的本质在于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锻炼思维并培养独立学习习惯,而非强迫孩子在疲惫中完成。无论是布置作业还是实施熔断机制,都需避免形式化,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优化作业设计,并加强时间管理教育,引导孩子逐步提升,从无法完成作业到能够高效完成。这样,熔断机制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家长也更加放心。
    “作业熔断机制”在现实中常因难以实施而陷入形式主义的困境,我们需要采取累进式的治理策略,避免无意义的重复,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难题。这一机制的实施,不仅为教育创新带来了挑战,对传统作业模式提出了质疑,更凸显了教育改革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提升教育质量这一核心议题。只有在确保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切实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才能使“熔断”机制从一时的热议转变为推动基础教育朝着更加科学、人性化方向发展的持久动力。
    2024-04-14 21:14:38 0回复
    1
  • 9:30后的宁静,时间限制真能减负?

    日前,广西南宁一所小学的新规定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该规定指出,为了确保学生的充分休息,如果到了晚上9:30作业还未完成,学生可以停止写作业。这一措施在表面上看似合情合理,但实际上却暴露了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小学生的放学时间通常在下午5点左右。考虑到通勤、用餐以及适当的休息时间,学生们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作业。小学生仅有语数英三门课,每门科目分配40分钟的作业时间,已经相当充裕。而且,考虑到地理位置的差异,广西与江苏大概有10个经度差距,作息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因此,9:30的作业截止时间,实际上是基于对学生作息规律的科学考虑。广西南宁这所小学推出的熔断机制,其初衷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让他们有更充足的休息时间。

    然而,这一政策的出台也反映出教育中存在的矛盾。单单只是作业量的减少,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下降,从而在考试中受到影响。在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中,如果不努力学习,总会有其他人超越你。笔者有一个表弟在广西上学,四年级的他有时晚上10:30还在询问我作业的正确性。我不经感叹小学生的作业量也太大了,毕竟大学生晚上10:30宿舍都已经统一熄灯了。因此,仅仅通过熔断机制来解决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业压力。

    此外,这一政策也可能让学生产生依赖、偷懒的心理,认为只要到了晚上9:30就可以不用完成作业,这不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需要找到更全面的方法来解决学生作业压力过大的问题。

    作业为何9:30了还没做完?教育部门和学校不能仅仅一刀切的不让做作业,更需要融会贯通一些其他措施,如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优化作业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政策,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学生创造一个既充满学习热情又不过度压力的成长环境。
    2024-04-14 18:49:14 0回复
    2
  • 多措合施,而不是一融断之
    超过晚上9:30写不完的作业就不用做了,这一规定在广西南宁小学中引起广泛关注。这一规定颇有争议,一方面有着“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好处,但也有家长提出质疑,认为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甚至将压力转移给了家长。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个规定本身是有好处的,但是它不能作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唯一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教育的确存在着过多的负担。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着很大的考试压力和竞争压力。一些学校还存在着过多的考试和作业,这样的教育负担会导致学生精神和身体的疲惫。因此,推出这样一项措施,合理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其次,这个规定能够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内休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生是需要休息的,一个疲惫的身体和过度的压力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这次规定能够让学生按时休息,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保持精神状态和专注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但是,这个规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这个规定只是治标不治本。过多的作业和压力是教育问题的根源,这个规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其次,这个规定也可能会将教育负担转嫁到家长身上。由于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家长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或资金来帮助孩子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家长也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因此,这个规定应该与更多的措施结合起来,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内休息,但也需要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学校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和合理规划教育内容等方式,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此外,学校还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与学校一起分享教育责任,并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总之,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全面的措施去解决。推出这个规定是有好处的,但我们需要在这个规定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一个真正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教育体系。
    2024-04-14 15:53:16 0回复
    1
  • 合理减负,岂是一“断”可了
    近日,广西南宁一小学推出新规:晚上九点半后,学生不可再做作业。即使作业未完成,也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这一被称为“熔断机制”的规定一经实施,便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一部分网友认为,“作业熔断”机制彰显了以学生身心健康为本的教育观念,顺应时代教育发展趋势。另一部分网友则表示,这一机制并不能从根本解决当前教育行业存在的问题。
    的确,从国家出台“双减”政策以来,各级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新规以减轻学生负担、改善教育环境。从出发点来看,“作业熔断”机制无疑是对“双减”政策的积极响应。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带来的负担是无比沉重的。许多学生深陷“内卷”旋涡,为了完成作业而熬至深夜。从长远来看,不仅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磨灭学生的学习斗志,扭曲学习态度,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推行“作业熔断”机制,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他们拥有更积极乐观的状态面对学习生活。
    然而,这项机制也可能会伴随一系列问题。例如,它极易使学生产生侥幸、惰性心理,利用“作业熔断”成为自己逃避学习、逃避作业的借口。还会使学生原本处理作业的时间阵线拉长、效率降低,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心理的发展。
    此外,“作业熔断”机制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教育规划和家长的价值导向。学校需不断充实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课堂的学习效率。并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充分的调研,因材施教、精准练习。家长则要加强与学校间的交流协作,认真监督,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可见,“作业熔断”机制并非便捷、长远之计。因此,解决当前“如何在保证学生充分休息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还需更全面、更完善的处理方式。
    当然,“作业熔断”机制不失为一次对前路的积极探索。但我们还需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改革教育机制,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建立起牢固的保护体系。将“双减”落实于每个学生身上,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式减轻学生负担,助力他们的成长之路。
    2024-04-14 15:03:15 0回复
    1
  • 学生减负岂能一“断”了之
    近日,广西安宁一小学宣布了一项新规定:晚上九点半后,学生若未完成作业,可选择停止。此举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有人称赞这是为学生减负的明智之举,也有人担忧这不过是将教育压力转嫁给了家长。
    减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长期以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备受关注。繁重的作业不仅剥夺了孩子们的休息和娱乐时间,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学校此次的规定看似是对这一问题的正面回应,让孩子们在忙碌的学习之余,能够拥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休息时间。
    然而,规定虽好,执行起来却可能面临诸多困难。首先,如何界定“做完”与“没做完”就是一个技术活。是以作业量为准,还是以作业质量为标准?其次,家长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定位?是监督者还是决策者?如果家长选择让孩子继续完成作业,那么学校的这一规定是否就形同虚设?
    更值得注意的是,将作业完成时间作为硬性规定,可能会导致一些意外后果。比如,有些学生可能会故意拖延时间,以达到不做作业的目的;又或者,为了赶在九点半前完成作业,学生可能会忽视作业的质量。此外,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这一规定可能会让他们面临更大的压力,因为他们可能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作业。
    因此,我认为,学校在推出这一规定时,应该更加全面地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和后果。或许,更为有效的方法不是简单地设置一个时间限制,而是从源头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比如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堂效率等。同时,家长和学校也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2024-04-13 23:17:16 0回复
    1
  • 治标还需治本
    近日,广西南宁市桂雅路小学教育集团的一项新规引起了家长们的热议。该新规定明确指出,学生每晚9时30分后,如果作业仍未完成,可以放下作业安心休息,且第二天不会因此受到老师的批评。这一被称为“作业熔断”的制度,不仅彰显了学校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深切关注,更是响应了国家“双减”政策的积极举措。
    然而,这一新规的实施并非毫无争议。有些家长对学校的新规表示了肯定,他们认为这一举措可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让学生得到充足的休息,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然而,也有家长对此表示了担忧,他们认为这样的规定虽然短期内看似解决了学生作业过多的问题,但长远来看,却可能让学生形成拖延的习惯,甚至将教育的压力从学校推向了家长。
    对于这两种观点,笔者认为都有其合理之处。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作业熔断制度确实能够让学生在面对过重的学业压力时,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来放下作业,确保足够的休息。这对于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这一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业压力过大的问题。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压力,但并未改变现有的教育环境。
    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学生学业压力过大的问题,我们需要从更深的层次上进行改革。首先,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业成绩。其次,家长也需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与学校共同合作,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后,我们还需要改变社会对教育的过度期待,让教育回归其本质,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仅仅是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总的来说,南宁市的这一作业熔断制度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尝试,但也需要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我们期待这一制度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真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4-04-13 17:56:09 0回复
    1
  • 从实际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近日,广西南宁一所小学推出教育教学新规,实行作业“熔断”机制,这一行为引起广大家长的热烈讨论。
    自“双减”政策开展以来,全国多低学校都在尝试作业“熔断”机制,家长们也众说纷坛。有家长表示,这一规定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些知识学生已经会了,就不用浪费时间。而有的家长则认为,实行作业“熔断”机制有一定的弊端,这可能造成孩子故意拖延时间以达到不完成作业。另外,在当今“内卷”的大环境下,即使学校不布置大量作业,家长为了孩子的成绩依然会额外增加课后作业,学生的压力并没有减轻。
    所以,这个机制只能解决表象问题,无法触及根本。学生作业负担沉重的原因错综复杂,不仅有学校方面的因素,还有家长的“鸡娃”等问题,所以仅简单地以熔断作业时间作为应对之策,并不能起到更大作用。
    总之,作业熔断机制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但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多方面斟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达到目标。所以,学校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关注学生和家长等各方面的情况,真正了解学生所需,使政策更加合理有效,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024-04-13 16:20:35 0回复
    0
  • “熔断”作业,不能一熔了之
    作业“熔断”机制,治标更需治本
    众志成城
    近日,广西南宁一所小学推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新规定:每晚9:30后,学生不得继续做作业,即便作业未完成,次日也不会遭受批评。这一被称为“作业熔断”的机制,在公众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尽管其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但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这样的措施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首先,必须承认,当前的教育环境确实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熬夜至深夜,这不仅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磨灭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熔断”机制的推出有其积极的意义。它强制性地确保了学生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使他们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第二天的学习中。
    然而,这一机制也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它可能让学生产生侥幸心理,认为只要熬到9:30就可以逃避作业,这反而可能导致他们对学习更加消极。此外,家长可能会因此感到焦虑,担心孩子的学习进度受到影响,进而可能增加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压力,这反而可能加重孩子的学业负担。
    更为关键的是,“熔断”机制并未触及教育问题的核心。它仅仅是一种暂时的缓解手段,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体制中的深层次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对教育体制的全面反思和深化改革,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熔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重新定义学习的意义,让教育真正回归其本质。
    因此,对于“熔断”机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熔断效果。在熔断作业之后,更重要的是要跟进后续措施,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的进步不受影响。一方面,教师应不断提升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汲取知识的主渠道。同时,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作业的设计也需要更加科学和合理,避免大量的机械性和重复性作业,实现“减量提质”。此外,家长也需要调整心态,减少过度焦虑,避免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压力。教育部门也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改变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等不良倾向。
    总之,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公平和有效的学习环境,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素质的新一代。作业“熔断”机制只是一个开始,我们需要更多的改革和创新来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
    2024-04-13 12:56:06 0回复
    0
  • 减负之路,岂止一“断”?
    近日,广西南宁一小学推行的“作业熔断”机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该机制明确规定,每晚9:30后,学生若未能完成作业,可安心休息,且次日不会因此受到老师的批评。然而,政策实施后,家长们的反应却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化,这不禁让人思考:在标榜“减负”的旗帜下,一个“断”字真的能解决一切吗?
    在当前以考试成绩为主导的教育体系中,沉重的作业负担不仅挤压了学生的休息时间,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作业熔断”则是通过设定一个明确的时间界限,将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和成绩一样同等重要的考量因素,并试图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在保证休息的同时,能够学会合理规划时间,自律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但是,当记者多次与实施“作业熔断”政策的学校及单位进行沟通,试图了解该机制的具体效果及其持续实施情况时,并未获得明确的答复。并且,在舆论的高度关注下,该小学发布的“作业熔断”通知已被迅速删除。对于“熔断”政策的实际效果及其未来走向,目前尚无法给出明确的结论。
    笔者看来,“作业熔断”乍一看态度坚决,但细究起来,学校只是简单地将“写完作业”这一要求换成了“写到9:30就停笔休息”,形式上虽然发生了改变,但并没有对作业量、作业难度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没有真正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效果。与此同时,这种做法并不能对每一类学生生效,当时间限制成为贪玩学生借口逃避作业的理由,学习进度就会不断落后。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被挤出“内卷”的跑道,他们就会因此通过增加课外辅导的频次和强度的方式,来弥补“损失”。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业压力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而家长成为这一压力转移的主要承受者。这不就成了网友口中所说的:“需要成绩的时候,家长会去接短路的线”。“减负”不是空喊的口号,若真心致力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就应从作业本身着手,例如,降低作业的“难度系数”,确保作业的量与学生的能力、需求等因素相匹配,这种做法显然比在作业的完成方式上玩弄技巧更为有效。
    “减负”之路,岂止一个“断”字就可以涵盖所有!教育教学就如同治病,必须精准识别病因,方能根治问题。若要使学生摆脱深夜仍在奋笔疾书的困境,就必须深入探究作业“写不完”的根源,并据此制定有效的对策。只有当过度依赖疲劳战术等倾向得到纠正,才能真正实现“减负”政策的初衷,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2024-04-13 11:07:51 0回复
    1
  • 学校要少做一些不切实际的规定
    近日,广西南宁一所小学实施的“熔断机制”规定引发热议。这一做法看似是在关怀学生,但笔者认为,这种关怀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关怀,而未触及教育问题的本质,实际上并非一个好的规定。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也是学生自我提升和锻炼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若轻易放弃完成作业,长此以往,学生可能形成懒散的学习态度,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毕竟,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任务都可以随意放弃,学会坚持和自律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此外,学校实施这样的规定,似乎是在默认所有学生的作业量都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范围,这显然是一个过于武断的判断。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各不相同,一刀切的熔断时间,很可能让一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得不到足够的练习,从而加剧学习上的差距。
    再者,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校推出这样的规定,无疑是将教育的责任部分转嫁到了家长身上。家长不仅要监督孩子完成作业,还要在特定时间后劝导孩子停止,这无疑增加了家长的负担,也可能导致家校之间的教育合力减弱。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规定可能会让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认为只要达到了某个时间点,就可以逃避责任。这种心态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是极为不利的。
    学校应当少做一些这种不切实际的规定,而应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状况,通过科学的方法来优化作业布置,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能得到充足的休息。同时,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沟通,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2024-04-12 14:55:04 0回复
    2
  • 熔断背后有深意

    我不认为南宁这所小学的熔断之举是将教育压力推到家长身上。学校创造了一个良好契机,只要家校默契配合,就会发现好处多多。
    首先,可以保证学生的睡眠,使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第二天的学习中。从目标来说,学得好才是治本。
    其次,学校老师可以根据大多数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更加合理地安排作业量,进一步精准地为学生减负。
    第三,作业熔断机制可以倒逼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在家会更加抓紧时间,家长也会删繁就简安排学生在家的各种活动。
    熔断不是对学生未完成作业的行为无原则地“开绿灯”,也不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完不成作业,甚至借机就不写作业了。熔断不是目的而是提醒和保障,在家校联动管控作业和睡眠的机制下,学生会渐渐适应学校规定的熔断时间,限时完成作业的观念会进一步增强,作业质量也会不断提高。由于睡眠得到保证,第二天的听课效率也会不断提高。之前没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在第二天也更能够听懂老师对作业的讲解。当然老师和家长要对这部分同学的作业订正情况和后续作业的质量情况进行持续追踪,确保作业时间渐进提前,作业质量渐进提升。如此循环往复,学生会更有信心听懂课程,加快完成作业,渐入佳境。相信这就是学校规定熔断时间的真正目的。
    对熔断之举,我和孩子曾有切身感受。孩子读初一时,我发现他的作业经常拖拉,晚上睡觉越来越迟,就刻意通过安排其他益智娱乐活动吸引他参加,倒逼他认真听课,主动且快速完成作业;在老师支持下,配合孩子对自身存在的“拖延症”进行21天矫正追踪,终于养成习惯。后来还扩展到每周末安排半天到一天时间组织参加各种集体学习和素质提升活动,并做到长期坚持,排除一切补课,孩子真正做到了学习和活动时间自我安排,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曾亚波)
    2024-04-12 10:56:07 0回复
    0
  • 空喊”双减“口号可以休矣!

    近日,广西南宁一小学推出新规定,每晚9:30后,学生要停下作业安心休息,即使未能完成作业,第二天也不会受到老师批评。这一熔断机制引起家长热议。有的给学校点赞,认为可以给学生减负;也有家长提出,熔断作业治标不治本,甚至将教育压力从学校推到家长身上。对此,你怎么看?
    笔者认为,广西南宁一小学推出新规定,“每晚9:30后,学生要停下作业安心休息,即使未能完成作业,第二天也不会受到老师批评。”不过的老调重弹、不切合实际的又一时髦口号。
    虽然双减已经提倡了很长时间,但是,真正能躺平和放松的数量非常少。之所以不能落实,不仅仅与当今的家庭结构和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恐怕也应该是一些学校乃至家长和社会一方面空喊"减负",一方面又拼命死抓应试教育,严重忽视孩子的道德、品格、体能、兴趣培育的直接恶果。
    所以象广西南宁一小学提出的新规可能一点作用也没有。对大多数家长来说,老师布置的作业象“圣旨”,不管有天大困难也得无条件的完成。因为老师布置作业是对全体同学统一的要求,如果自己的孩子完不成,就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家长会千方百计、不受时间限制的要求自己孩子完成全部作业,“新规”对这类家长是一纸空文。学习自觉性高、勤恳好学的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接受度高,写成作业义无反顾,时间最晚也会认真完成,9:30对这样的孩子并没有约束力,真象寄宿生在熄灯后仍打着手电在被窝里学习一样。对少数跟着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或留守儿童,本来完成作业就不自觉、打折扣,这”新规“成了他们完不成作业或不完成作业的借口。
    因此,与其弄个“9:30新规”,不如要求各科老师布置作业的总量控制在一定时间之内,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在9:30之前能完成全部作业,让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自由活动的空间。
    当然最有效的方法是不布置家庭作业,所有作业在校内完成,这比空喊口号、唱高调好得多。
    2024-04-12 07:33:22 0回复
    0
  • 作业太多,是个老大难。
    2024-04-11 19:35:27 0回复
    0
  • 断片,醒后还要面对
    文/老虎不哭

    近日,广西南宁一小学推出一新规,每晚9:30后,学生要停下作业安心休息,即使未能完成作业,第二天也不会受到老师批评。这一新闻广受热议,很多家长给学校点赞,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减负。但个人认为,这种“熔断”本质和酒醉“断片”一样,醒来后,考试难度、社会压力等等,没有任何灭失或减少。所以,这样的“熔断”宣传除了吸睛,实际意义并不大。
    人是惰性动物,本能趋利避害,没人“不怕吃苦”,但学习本来就是一种磨砺,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压力的学习,不可能有实际效果。学习有多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是基础,“十年寒窗”是标配,至于“头悬梁,锥刺股”则是无奈的自残。尽管我们现在物质条件好多了,也不提倡这些过度的“苦学”,但完全的快乐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要想学有所成,还是要“刻苦”,即“克服痛苦”,战胜懒惰及逃避的自我,才能得到一定的改变或提升。
    面对无法回避的苦痛,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缓解学习压力、提升学习效率,而不是以断片式的“熔断”,暗示他们遇到困难就逃避。在当前教育教学制度与模式还没有根本性变化之前,校、家、社会一方面要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开展科学的时间管理。“来不及”“做不好”并不完全是作业量过大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孩子学习专注度不够,学习效率不高。所以,与其治标不治本地搞噱头放空炮,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帮助孩子制订符合个性实际的学习计划,因为一个好的习惯,孩子将终身收益。另一方面,还是要把教育教学的主导拉回学校,老师们多辛苦些,多了解学生不同情况,因为每个孩子各不相同,接受能力也有一定差异,“一刀切”的做法只会让快的吃不饱、慢的吃不了。只有根据孩子不同情况,针对性设计教育教学计划和内容,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才能确保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也是一场温柔的坚持。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2024-04-11 10:04:46 0回复
    0
  • 这个要因人而异 如果有些孩子不是完不成 只是磨蹭呢
    2024-04-11 08:56:23 0回复
    0
  • 教育局说普高要增加比例到60几,然后更多人纠结作业做不完
    2024-04-11 01:31:44 0回复
    0
  • 6946
    积分
  • 201
    博文
  • 1334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