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德(1919年~1990年)生于常州一个中医家庭,7岁时父亲不幸病故,由母亲抚养,生活一直很艰辛。薛文德自小喜爱文艺,在小学时就参加了该校童子军和演唱队;仅念了一年中学就失学在家。后与弟弟一起回到礼社老家。
1936年十八岁时,薛文德拜著名滩簧艺人陈文英为师学唱滩簧,同时也喜欢拉二胡,经常在常州、无锡、江阴等地农村演出,1938年8月进入上海徐林妹剧团做音乐,10月经锡剧界老前辈汤国政介绍,进入褚桂根剧团做演员,正式开始了演艺生涯。
1939年与汤国政之徒、王兰英的师姐邱(汤)桂英(后改名为薛桂英)结婚,1940年3月随团来到常州青龙演出,认领了一位叶姓小姑娘为养女,并精心把她培养成一个后来成为江浙沪家喻户晓的红角,就是著名的锡剧表演艺术家——薛静珍。
在战乱年代,为了养家糊口,薛文德他上海、农村到处跑演出,曾先后与蒋阿堂、周菊英、邵福生、王培根、曹荣根、黄翠芳等锡剧老艺人同台演出。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一直在上海各剧场及游艺场演唱。
1949年4月薛文德与费应龙成立“毅风常锡文戏剧团”,1950年1月改名为“联合锡剧团”,他负责团内的排戏和人事进出,团长一职由张茂生担任。在上海期间,薛文德曾担任过上海“常锡协会理事”、“协会编导组”等职,参加过上海文化局主办的上海市第一届、第二届戏曲研究班学习。
1962年江苏省著名锡剧演员联合演出锡剧《珍珠塔•后见姑》一折,薛文德反串老旦饰演方朵花,与著名锡剧演员张雅乐(饰方卿)联袂演出,妙趣横生,一时成为街头巷尾之美谈。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薛文德遭受迫害,剥夺了上台献艺的权利,下放到平望一企业去做一个锅炉工。每月仅有15元的生活费,当时除了他的大儿子在部队服役外,家中还有4个孩子需要他抚养;可是凭着他对党的政策的坚信和对文艺事业的热爱,即使在精神倍受折磨、经济生活十分窘迫中,也还是一直关心着剧团及锡剧事业的发展。
文革以后,薛文德焕发了艺术青春,决心为繁荣戏曲事业而不遗余力,他不顾年事已高,随团流动演出。成功地饰演了“刘三姐”中的秀才、“狸猫换太子”中的郭槐、“女太子”中的马立德等角色,显得宝刀不老,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上世纪80年代,薛老先生又与张雅乐的得意弟子、著名锡剧演员徐鸣合作,再次披挂上阵、反串老旦饰演方朵花,轰动了姑苏城乡。
退休后,薛文德积极地参加市文联的各种活动,还参加了“裤裆巷风流记”、“五鼠闹东京”等等电影、电视剧的群众角色的拍摄工作。还协助整理出了大量即将失传的赋志和幕表传统戏,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继续做出贡献。最感动的就是在临终前几天还和老伴薛桂英老师,一起商量如何修改“魂断梨园” 的剧本,1990年2月2日,薛文德突发脑溢血病逝。
真如薛文德爱徒、苏锡演员戴少林说得:“先生早年学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在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直活跃在戏曲舞台上,塑造了一个个活在观众心中的艺术形象。他不但专心致力于锡剧事业的发展,还积极培养新人。他不厌其烦一字一腔,一招一式,手把手地悉心指导我,把我引进了艺术的殿堂,赋予了我艺术的生命。还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方法,他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退休之后还不遗余力地整理资料,总结经验,为锡剧贡献出了毕生的心血,可以说先生的一生是献身的艺术一生,是献身锡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