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古槐滩簧】锡剧考论 · 常州滩簧盛行的千年古镇横林镇

方块糖 最后编辑于 2024-03-24 08:16:26
7631 2 7

史载常州为府治,无锡为县治,常州为中吴要冲辅政,八邑名均,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8个县市。再说这剧种先被武进东乡人弄出来了,再往后无锡人就跟在后面唱滩簧了,无锡西乡和武进东乡之间即隔着一条河流。武进东乡指哪里?是在历史上安尚乡东、北到五牧余巷、南到戴琦桥、今横林镇、洛阳镇以东与无锡毗邻之地。横林,古名“槐滩”为“滩簧”发祥地。

横林东岳庙戏楼1.jpg

由于清政府保持封建宗法社会,滩簧被定位为“淫戏”禁止(附阳湖县禁演滩簧之碑今犹存)演出,加之封建宗法社会唱戏艺人的政治地位很低,划到下三流三教九流,划掉艺伶和乞丐,娼妓。因此,上层文化名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和唱戏艺人在一起。

撰写明史,清史和通史编纂时,均无地方文艺专栏,更无人提到滩簧。地方剧种滩簧不能禁演,在清代阳湖县东乡滩簧戏就进入了走向小同台的发展时期。开始演唱滩簧时是以数张板凳门板一放,两人一胡,演唱宣卷,春卷,滩簧等。到了清乾隆时期,滩簧已发展到了小同台的地步,也就是搭草台板表演。

每年春季,常州城东共有二十多个节场,东乡有二月二“龙抬头”横林节,三月初三清明节洛阳节和三月半马安节、三月二十八余巷顺庄东狱届节,四月初八崔桥宝音寺节。节场均设有戏班子搭草台板戏台唱滩簧、部分节场“碰双台”(二个戏班兼开舞台表演)。横林镇在历史上共有祠堂90余座,凡举行续谱修祠的庆典活动时,均邀请一班人演唱滩簧。

横林滩簧爱好者1.jpg

清朝乾隆年间恩科大进,武进东乡出过两位进士,一位是天潢派后人西盖赵翼本考中状元,乾隆是政治平衡,陕西省没有出过状元是由把本是第三探花的王杰和赵翼对调而来,使得赵翼更有名气,成了乾隆诗词三大家。其次是同榜进士沈浚、赵翼是同乡好友,沈浚、江南才子沈佩兰都是癀巷人,余巷薛应旂的后代薛信辰、邻村顺庄诸宝宥诸豫的兄弟都登过进士,东乡传为佳话。清康熙甲辰顺庄诸豫及诸定远叔侄入翰林。

清顺治己丑(1649)举人薛廷栋,乾隆年间为武英殿篆修。清雍正十五年葵丑科陈炎榜举人薛复亨,余巷人。乾隆元年丙辰科状元刘纶余巷人。嘉庆十九年甲戌科举人刘逢禄余巷人。光绪二十四年戌科举人赵椿年是西盖天潢派的后代。

清乾隆年间城东三巷文人成名(余巷、广巷、薛墅巷)史学家和诗人赵翼出生于清雍正五年(1723)乾隆十五年(1750),他离开武进东乡到天津,乾隆三十七年,赵翼回乡省亲,发现家乡出现“里俗戏剧”颇有感慨,曾写诗记述:“焰段传世本不经,村伶演绕梁音;老夫胸中有千卷书,翻任童奴博古今。”

横林滩簧爱好者2.jpg

据历史记载,常州滩簧只有文字依据。嘉庆十六年(1811),已经辞官告老还乡的赵翼,与老伴同游小芳山庙会,写下了《三月十八日橝桥门首同看小芳山香会经过》一诗,描写他在庙会上看“滩簧”春台小戏时的情景:“熙熙人家同乐春台时,二老相伴笑逍遥。不比帷车避新女,且听其见煞子瞻。”

赵翼辞官回乡后,于武进东乡戴溪桥干圻头田开鱼池农耕养鱼,东乡望族修谱时慕名请其书序,修祠书匾额。东乡演唱滩簧并邀请祖先观剧,说明滩簧在那时已十分流行。乾隆时出版的《霓裳读谱》和《白雪遗音》二书中选载了“滩簧”一书,称为“南词簧调之一”或南调,是滩簧曲谱的最早版本。

常州人邹金生和周祥钰所编《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由南曲和北曲组成,曲调为4466个,是南北曲研究的丰富材料。常州人董康主编的《曲海总目提要》,包括记述杂剧及传奇剧目684个,是古代戏剧及常州滩簧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经典。

横林滩簧爱好者5.jpg

横林作为滩簧的发祥地和常锡剧的故乡。

1、晚清、民国、解放后横林籍著名常锡剧演员、梅家班主梅金海及其女梅兰珍、常锡剧小同台到大同台期间开始收徒教唱并组建职业演唱团体。创办常州知名度最高的《梅家班》和《周甫艺班》。他们的名角都在横林,而不少班子常在横林演唱,锡剧和横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横林还涌现出一批锡剧名角。

以下着重讲述横林名角

梅家班班主梅金海(著名演员梅兰珍的父亲)。

梅金海(18961964)著名滩簧演员、梅家班班主、武进湖塘降子桥人。自幼丧父13岁时被派到马杭桥街学习剃发,闲来无事就爱拉琴唱曲并由滩簧艺人王元大收为弟子。后来又娶白玉秀为妻,形成了男女合演、男生女生旦、独具特色、名噪一时的夫妻档。梅金海声音宏亮、粗犷、激越,有“闹天空”之称。他能拉会唱、生丑丑兼,尤其以搞笑见长。演出诙谐幽默、妙语连珠。

横林滩簧爱好者3.jpg

民国二十六年(1937)他自组“梅家班”其主要人员包括妻子白玉秀、连襟宗元昌、女儿梅兰珍、开门大弟子金根生等二十多人。自备1只木船到武进和无锡乡下街的镇里和村里流动表演。因大徒金根生来自夏家头村,夏家头表演滩簧的梅家班也就转成熟了。

梅兰珍自幼在剧团里长大,作者听到金根生生前说,梅兰珍小的时候,金根生的徒弟,梅兰珍都被他抱来带走了。梅兰珍名声大噪,叫金根生一声“师兄”。梅金海解放后1964年逝世,按梅金海遗愿安葬在夏家头河东金根生家房后里家滩内,后从梅兰珍迁坟到马杭老家安葬。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梅兰珍每次来常州表演都不忘带几十张门票到金根生家看戏。

梅家班常演剧目有《龙凤锁》《顾鼎臣》《白罗衫》《珍珠塔》《玉连环》《白蛇传》《王华买父》《白马驭尸》《薛平贵回窑》及连台本戏《樊梨花》等。他与京簧合班时,首演《白马驭尸》的包公唱簧调,使用方言,深受江南观众喜爱,称“常州包公”。他扮演《龙凤锁》里的金山,独创了“飞鞋”妙计。

新中国成立以后,曾和“锡剧猴王”崔龙海联合组建“海峰剧团”。同年因病瘫痪离开舞台。

坤旦三鼎甲周菊英

著名锡剧表演家周菊英(19081981年)、着名女滩簧演员、“坤旦,三鼎甲”、武进县横林镇秦家头村演员(现为横林南方村秦家头村)。本名秦菊英,小时候由周家桥(现洛阳镇虞桥村周家桥村)周家收养为童养媳。后进“周家班”学唱滩簧时,由于班主姓周,招收的艺徒必须姓周,所以由秦菊英更名为周菊英。她年轻时聪明、记性好、悟性高。学习滩簧未久,便脱颖而出,不久又以徐玲妹和白玉秀并称“坤旦,三鼎甲”。

周菊英的特点是吐字清楚,生完气。早年在农村做“两头红”、(从前一天的日落唱至第二天的日出)表演时,二三里之外听其声音还能字字入耳,她擅长表演,不管是小家碧玉还是大家闺秀,都演得活灵活现。滩簧改为古装之后,她成为坤伶第一个“女扮男装”专用腔。

中年后,周菊英改“娘娘旦”为秦香莲蔡金莲秦刍梅等唱功累重的悲旦角色,他的唱腔变成了“绵密柔缓”字,讲究以声传情,有声有色,催人泪下。40岁时,她就离开了舞台。1958年应聘到江苏省戏曲学校任教,呕心沥血培养锡剧青年演员,造就了许多锡剧表演优秀人才。

著名锡剧表演大师、省锡费兴生

着名锡剧表演家费兴生横林镇庆丰村委中巷里人氏,江苏省锡剧团着名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代初期颁布了《宪法》和《婚姻法》。为了配合新婚姻法的传播,小戏《双推磨》唱响了大江南北。费兴生饰演的何宜度由著名锡剧表演家王兰英饰演苏小娥,他们把淳朴勤劳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展现出来,深受群众喜爱,是锡剧小戏的经典之作。《双推磨》是唱片、碟片发行量小剧目第一名。

广大江南农村的戏迷们,都要唱上好几段,不会唱歌的还可以哼哼唧唧地唱出来。五六十年代的常锡地区妇孺皆知。一直到现在农村文娱活动中,没有来段《双推磨》就没有尽兴。横林锡剧戏迷对费兴生深怀眷恋。

常州锡剧团头牌花旦杨企雯常州市锡剧团头牌花旦杨企雯(与梅兰珍齐名),出生于横林董姓人家,原名董彩珍。解放初随梅兰珍演出于无锡市锡剧团,后调入常州市锡剧团任头牌花旦演员。一九五八年,常州市锡剧团在京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周恩来总理与常州市锡剧团演员合影留念。

常州市锡剧团有名的老生演员黄克。

常州市锡剧团老生演员《珍珠塔》获奖作品“陈培德”由横林镇演员黄克饰演(横林街黄姓)。

锡剧男主角丁兰兰、丁鹤山、陈杏妹等。

丹阳县锡剧团上世纪五十和六十年代的头牌花旦丁兰兰是横林镇人,原籍塘头丁氏,其父丁文清是解放前锡剧演艺界的琴师,五十年代县市锡剧团成立时,丁兰兰随父亲加入剧团,后来崭露头角。

著名的锡剧花脸演员丁鹤山是横林镇人,原籍塘头丁氏。擅演“包公”,成名作《包公探阴山》《包断陈世美》《阴审郭槐》等。给横林的老一辈戏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丰县锡剧团团长陈杏妹,横林镇青司塘村委船坊头村人。

横林上塘北直街沿江西行,民国时期当地士坤资助修建“横林大戏院”时,为城东最大剧院800个座,横林亦称城东第一台口,社会县以上专业剧团在横林戏院演出。锡剧在六十年代由江苏省锡剧团常州和无锡两个剧团鼎足而立,领导着地方剧种的走向。

一九六三年江苏省著名锡剧团于横林镇横林中学操场举行的大型汇演中无锡市的《珍珠塔》一举夺得第一名。常州市《红楼夜谭》得大奖,江苏省锡剧团姚澄《双珠凤》得奖。此后彬彬腔,梅兰珍调等表演艺术使吴雅童名动千山万水,成为一代宗师。这几位来自常州,参加横林大汇演并非偶然,横林作为常锡文戏的故乡。

武进东乡横林解放后群众文艺活动以继承常锡剧为主。

梅金海和他的大徒弟金根生土改后未与梅兰珍一起进入无锡锡剧团工作,均回家乡务农养老。横林镇南方村委夏家头金根生老家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组织过业余文艺剧团,村里带了不少喜欢常锡剧的年轻人,比如儿子金锡华等,至今七十多岁仍然是业余锡剧团中的骨干力量。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曾演出过《珍珠塔》《双珠凤》《十五贯》等大型古装戏,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初期夏家头剧团上演了“芦荡火种”夏小英扮演的“阿庆嫂”堪比样板戏,唱红了武进,武锡两县。

七十年代后期四人帮被打倒以后,夏家头村剧团首先上演了一出大型古装戏,专业剧团怕演“十五贯”和“珍珠塔”而无古装戏的服装,于是就请来裁缝亲自制作。1978年先后在常州市东印厂、武进炼铁厂、武进县党校等大型会场表演了“十五贯”娄阿鼠,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夏家头剧团于2006年建立了横林镇业余剧团,到目前为止九年间,已能演出十八个部大型古装戏和8部折子戏。二 0 一五年三月,在武进电视台专场演出拍摄,四五月份武进电视台1245、四个频道播放二个月。剧团40多人,都是不发工资、不计报酬、年年完成50多场送戏下乡的。为继承与发扬常锡剧出一份力。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顺其自然者
  • 双桂女
  • 龙潭清泉
  • 西江月
  • 月满西楼
  • 徐永固.
发送

2条评论

  • 老剧主人曾进京献艺,后辈多学习
    2024-03-24 11:19:28 0回复
    0
  • 横林东岳庙戏楼至今保存完好。
    2024-03-24 08:26:01 0回复
    0
  • 8560
    积分
  • 131
    博文
  • 1176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