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语”——
快乐童年,才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所谓“鸡娃”,是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打鸡血般不断给孩子安排各种学习课程和活动的行为,它是家长们十分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记得《小舍得》电视剧中奥数班的老师说:“报班就像在剧场看戏,前排站起来了,后排也不得不站起来。还有人站在椅子上,甚至有人把梯子也架起来了。”这不就是教育“内卷”的真实写照吗?
的确,剥开“鸡娃”的真相,我们看到了年轻父母的焦虑——“鸡娃”的背后是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执念,这本质上也是家长纾解自身焦虑的“出囗’。家长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将“起跑线”前移,可怜天下孩子们。
听某校长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学生的成长利益”,无论是学校、教师、家庭、甚至学生本人,都要服从于学生的成长利益。一个人的长期的、综合的利益,需要一个像学校这样的超越性的视角来判断和维护。
我觉得在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为人父母更需要具备超越性的视角,来维护孩子的“成长利益”。我们不仅要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还要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即拒绝教育内卷。
是啊,如今的家长太过有为,太过用力,会剥夺孩子成长的空间,抹杀孩子的创造力。一句话,即使在如今教育“内卷”时代,我们也有“破圈”的可能, 不攀比、不随波逐流,更要有勇气破除成见 ——而“内卷”容易让家长连同孩子用忙碌来代替思考,用“不得不”来掩盖自己无能为力的假象。
父母们拼尽全力,却忘记了——在孩子教育上,孩子的成长需要“留白”,教育需要“守常”。过度的智力开发,无异于拔苗助长。而过早将孩子绑上竞争的战车,很难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其实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的人生态度。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竞争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的成长;恰如河南夫妇卖车卖房带6岁儿子游学的事例。
而为人父母者,与其说要去教育孩子,不如说要加速自我成长。是孩子,在推动我们去思考、去学习、去取舍。
其实,为人父母,实际上只需把握两件事:“榜样”和“陪伴”。言传不如身教,耳濡又是目染,教育不是朝向对方的努力,而是把自己点亮,让对方也自我点亮。
一切关系的最佳模式,就是彼此陪伴、相互成全。快乐、健康的童年,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也将是孩子长大后回馈父母的最美礼物。的确,与其“鸡娃”不如“鸡”自己。希望更多的母亲能像作家李筱懿那样:“我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了目标和梦想,对于生活这杯酒,妈妈干了,孩子你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