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双向奔赴,人力供求比翼双飞
无所求
江苏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紧扣“制造企业要什么、一线职工缺什么”,开展针对性、梯次性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构建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育体系,提升劳动者先进制造技能水平,推动培训资源向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产业技术工人生产必备环节集中。(人民日报3月21日)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人力资源“转型升级”即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同步进行。
针对性培训,促进老员工技能升级,实现企业转型。江苏省2023年印发了《关于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实施“十大工程”,加快推动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链“智改数转网联”。2024年3月20日召开全省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作推进会,更大力度、更高质量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在此过程中,传统操作被优化提升,新岗位应运而生,新技能成为需求。开展针对性、梯次性职业技能培训,就是让传统岗位、传统操作、传统技能一起“转型升级”。江苏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以来,已累计开展数字技能获证培训28.3万人次,不仅深度赋能传统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同时也助力产业技术工人转岗适岗稳岗。
订单式培训,帮助新员工快学技能,满足企业需求。企业发展需要输入新鲜血液,千万大学生毕业需要进入职场,这是另一个双向奔赴的愿景。可是学校所学基本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企业需要的是可以上岗实际操作;即使学校教学也有动手环节,但学校的设备多是教学式的,与企业实操中的工业级设备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为了缓解这个结构性就业矛盾,江苏强化培训工作的就业导向,推行“技能培训+就业服务”融合模式,根据“制造企业要什么、一线岗位技能缺什么”,开展订单式、定向式、项目制培训,引导大学生参加毕业前的专项技能提升项目,贯通培训资源与岗位需求,实现毕业入职即上岗。这个订单式培训不以盈利为先“薅羊毛”,而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
融合式培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助力企业腾飞。学校教育尤其是高校教学,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输送高质量人才,就要走出校园,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急难愁盼”。常州技师学院采取校企融合办学特色,举办全日制智能制造技术专业高级技师班,很值得借鉴,教学案例都是来自企业生产一线,课堂作业就是企业课题,最后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考核标准。目前江苏119所技工院校与1830家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开设订单班、冠名班、企业新型学徒班2005个,共建实训基地1567个,建设129个数字技能类专业,打造40个与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度匹配的品牌特色专业群,专业与地区主导产业匹配度超70%,为江苏从制造大省走向智造强省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