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常州日报印刷厂的创始人
——缅怀徐晓先生
李寿生
几年前,说起常州日报老一代报人,退休报人在一起闲聊,认为有“五虎上将”之说。按年龄排列:钱惕明生于1929年,张一农生于1931年,陈弼生于1932年,徐晓生于1933年,巢云栋生于1934年。新冠疫情以来,五虎已有三虎离开人世。继张一农、巢云栋之后,3月12日,常州日报印刷厂的创始人之一,原报社印刷厂副厂长徐晓,又离开了我们。徐老享年92岁。已是老寿星。在农村,他属于丧事喜办的人物。凡第四代要戴红帽子。利事饭,利事菜,利事豆腐,利事碗,利事盘子,村人们几乎要端个精光。
戴一副金边眼镜,头发梳得烏黑油亮,衣冠楚楚,风度翩翩。说话温文尔雅,待人接物和风细雨。1980年秋,我跨进报社的门槛,这是徐晓给我的最初印象。起初,我以为他是正宗的“城里人”,交往多了,便自报家门,他是武进薛家人,我是郊区新闸人,两乡土地紧密相连,自此,我俩见面都直呼“老乡!”
解放初,徐晓的起点,先是在私营美新印刷厂,开始他的印刷生涯的。1957年筹建常州日报印刷厂时,他由美新厂调入并参与筹建工作,与朱连甫、张兴亚三位,是常州日报印刷厂的创始人,名副其实的元老。徐晓在很多场合有个小段子:“我们是一串楝树果果,朱连甫厂长是大果果,我则是小果果!”
事实也的确如此。徐晓是一个坚实光亮、表里如一的楝树果果。报社印刷厂除排版和印刷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外,还经营许多业务,如市四套班子每年召开的人大政协会议,会议文件、表格、代表证等,都在报社印刷厂排版印刷。各区局的内部小报、简报、总结材料,许多企业、商店的标牌,都在印刷厂经营,生意十分兴隆。特別是两会文件,时间紧,任务重,质量高,徐晓作为业务科长,每一道环节,他都不马虎,不大意,一丝不苟,步步到位。为此他常常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办公室灯火通明,可从不申报加班费之类补帖。
“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用此名句来概括徐晓这位报社印刷元老的一生,也许名副其实。十年动乱,他和许多年轻人一样,血气方刚,带头“关心国家大事”。为此受到运动冲击,两派纷争,清查五一六,他被卷入政治旋涡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祖国大地,从此他看到希望,振作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四化建设的热潮中去。作为印刷厂热点部门的热点人物,不收礼物,不吃回扣,不要好处,这是他做人处事的底线,几十年如一日,做到实属不易。
“党叫干啥就干啥。”徐晓曾在报社发行科干过几年。1989年6月,常州日报实行自办发行之前,报纸都是通过邮局发行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州日报在龙城一花独放,发行量扶摇直上,深受市民喜爱。碰到焦点热点报道,零售报纸,往往一报难求。记得有一篇震惊全市的枪击案破案报道,全市瞻目,读者们排成长龙抢购当天日报,先睹为快。这里头,除报纸采编工作外,发行科和邮局紧密配合,使报纸在第一时间送到读者手中,也功不可没。
悼文送给老报人,
念念不忘同乡情。
徐氏九秩堪人瑞,
晓得成功赖艰辛。
这是3月12日闻知徐晓仙逝之后,我打油的一首藏头诗。願徐老一路走好,天堂快乐!
常州日报印刷厂的创始人、把一辈子献给常州新闻事业的徐晓先生,3月12日,驾鹤西去,享年92岁。
他们是常州日报社的前辈、功臣。徐晓和老而弥坚的老报人合影。前排左起:陈弼:陈为先、周琴珍、花怀秋、潘秀凤、史洪、钱惕明。后排左起:王润、顾雪雍、谢智宏、徐晓、叶强、陈熙、张一农。
徐晓和老报人在一起参观。前排左起:王润、陈弼、施培元、徐晓。后排左起:高振洲、张一农。
徐晓夫妇和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徐晓一家三代同堂,亲密无间。
徐晓、花怀秋夫妇,白头偕老,初心不改。
庄严肃穆的老寿星徐晓先生灵堂。徐老安卧在鲜花丛中。
单位、同事、亲友敬献的花圈,他们在送別德高望重的徐晓先生。
徐晓生前好友王汝金、李寿生敬献的花圈,愿徐晓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