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即时通信技术的发展,下班后还要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处理工作成为不少打工人的常态。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吕国全准备了一份提案,建议将“离线休息权”入法,此举一出,引起不少职场打工人的称赞。
这是继去年全国两会呼吁打破“35岁职场门槛”后,吕国泉再次聚焦职场人的痛点,呼吁保障劳动者的离线休息权。他指出:“以透支身体健康的方式来获得必要的生存条件,对于企业和劳动者的身体都是不可持续的。”
隐形加班已经威胁到职场人的休息权,再加之当今社会普遍弥漫着一种焦虑的气氛,今年的另一位两会代表霍启刚对当今焦虑的社会状态做出过解释:“这种状态是由于社会中的不确定性预期在民众中产生的压抑、烦躁、不满、抑郁、不安全感和非理性冲动等紧张心理的结合。”置于群体压力和现实框架下的打工人就这样默不作声地被桎梏在“加班文化”的牢笼里。当加班被包装成企业的奋斗“文化”,内化为企业的道德内涵,工作场域和个人空间的边界被模糊,劳动者的个人休息权益得不到良好的保障,那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也就谈不上释放了。
因此,保障好打工人的“离线休息权”,不仅可以缓解个人的心理压力,对社会和谐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都有深远的影响。从个人角度看,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会造成个人紧张、压抑情绪的累积,进而可能引发心理问题,保障好“离线休息权”,保证打工人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能够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能让他们有时间享受生活,培养兴趣爱好,达到工作和个人生活的和谐统一。从企业角度看,保证员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让其在工作之余放松自己,有利于其更高效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工作计划中,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此一来,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的发展活力也会得到提高。从社会角度看,打工人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后,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充实自己,扩大社交圈,这样一来可以拉动消费,社会的经济活力得到释放。同时,“离线休息权”的落实还能体现国家对职场打工人的关心,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所以,“离线休息权”受益的不仅仅是职场打工人,而是多方受益,环环相扣,让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然而,尽管我国在此之前已经出台过有关加班的规定,但部分企业并未严格落实,职场打工人依旧为“隐形加班”所困,所以,结症不在于法律不够,而在于执行力度。面对“隐形加班”,规矩不能隐形,保障好“离线休息权”,需要多方努力,需要用人单位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需要政府部门加强责任监管。当然,落实好“离线休息权”并不是全盘否定加班,必要的加班必须给予员工合理合法的加班补贴,而不是以“为爱发电”为借口忽视法律的规定而压榨员工。
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如今“离线休息权入法”提案已入案,这也意味着职场人的“隐形加班”之困将被破除。届时,职场也会焕发出新的风采,社会也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