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福祉,推动离线休息权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关于保障劳动者离线休息权的提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吕国泉解释说:“离线休息权是指劳动者在法定或约定的工作时间之外,拒绝通过数字工具进行工作联络或处理工作事宜的权力。”这份提案当真说到了人民的心坎里。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在给劳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模糊了生活与工作的边界,“隐形加班”正在困扰着劳动者。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加入工作群,下班后依然可以通过微信等方式安排工作,“刚想休息,工作群就弹出消息”下班后回复钉钉、微信等消息在工作中已经变成常态。记者调查发现,“不敢离线”成为不少劳动者工作日常表现。不回消息是对自己的尊重,回复消息是对生活的妥协。面对休而不息的现实,大多数劳动者苦于生活的压力只能选择“哑巴吃黄连”。而将“离线休息权入法”无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其实,面对“‘下班了吗?’‘如下。’”的情况,也有不少工作者选择维权。2019年,一位刘女士在离职的时候申请了劳动仲裁。法院结合公司提供的考勤打卡记录等证实刘女士确实存在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加班的事实,而关于延时加班工资,因刘女士提交证据不足,未予支持。由此也不难看出“离线劳动法”施行时将会面临的一些问题:如何定义离线的时间和范围。我国从1995年施行双休制度,至今将近30年,但实际执行的情况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进一步推动离线休息权入法与施行还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全国政协委员陈建飚说道:“劳动者除了劳动,还有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劳动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不仅仅只是为了生活。与其要求职工24小时保持联络,不如提高其在工作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切实为双方利益考虑,而不是搞着看似努力实则靠压榨时间的形式主义。希望“离线休息权入法”不仅仅只是个提议,唯有继续推动落实,才能真正增强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