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江苏寄予厚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书记给江苏点了题。作为苏南制造强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常州应该怎么做?
一
新质生产力,无疑是今年“两会”期间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
从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度强调,再到此次全国两会期间为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进一步部署,“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破题?关键点,在于“因地制宜”。
据新华社报道,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为江苏发展指明了方向。
强省强市,当有担当作为。
如果说作为全国经济强省的江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那么苏南强市常州理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勇担重任、奋勇争先。
论工业基础,常州制造业规模大、门类全、韧性好、开放程度高,中国工业大奖、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均列全国地级市第一。
论产业优势,在十年如一日的耕耘和培育中,常州锻造了一众优势产业集群,以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材料为核心的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已成为“常州智造”产业名片。
论区位条件,常州地处长三角腹地,有着天然的“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的区位优势,牵动着沪苏浙皖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群。
创新奋进,实干争先。发展新质生产力,常州底气十足、大有可为。
二
在对江苏寄予的厚望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首位。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求,也与常州一以贯之的追求和发展高度契合。
从从无到有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到高标准大手笔部署“常州氢湾”发展规划,再到全速“抢跑”合成生物新赛道,常州一直在谋创新、求突破的道路上奋力突围。
执创新之笔,常州将继续高处攀高,勇追时代浪潮。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常州市市长盛蕾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表示:
常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不断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塑造常州优势,在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上彰显常州价值,在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上作出常州贡献。常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将以交通中轴为支撑,着力打造创新、产业、生态和文旅“五大中轴”。
产业现代化、科技创新、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常州将坚定不移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走在前、做示范”的担当,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
三
发展新质生产力,常州不只有过硬的底气和实力,还有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先知先觉。
龙年首个工作日,常州召开“新春第一会”,就将“锻造新质生产力,催生发展新动能”作为大会主题。会上,市委书记一句话表明常州决心信心:
锻造新质生产力是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势所必行、志在必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是更好服务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的重要发展路径,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责任担当,是新征程上必须回答而且必须答好的新课题。
回望过去,常州立足实业、勇于创新,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常州工业规模近2.2万亿,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56.2%,新能源产业产值超7600亿元,在2023年一举跃升为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之城。
放眼未来,常州实力出众、干劲十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大有可为。
据常州日报报道,围绕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常州已经迅速部署落实。
3月6日,市委书记陈金虎第一时间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传达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出工作部署。会议中提到:
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好“因地制宜”的要求,以建设新能源之都为引领,巩固新能源产业“发储送用网”闭环优势……要把创新作为牵动高质量发展全局的主引擎,深化“一核一园两室三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作出常州更大贡献。
3月12日,市委常委会再度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精神,交流学习体会。
会上,给常州“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什么样的新质生产力”划了重点:
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要求,坚守实体经济不动摇,以新能源之都建设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不断提高新能源之都首位度,加快推进合成生物、人工智能、氢能和新型储能等产业快速壮大,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要进一步发挥万亿之城影响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引进,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落脚在产业,关键在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常州既有“摸石探路”的勇气,也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耐心。围绕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常州更应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不断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