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读《易经》《尚书》之一百四十三
《诗言志》
中国学国学卷易经册
安 文
古代很多著名诗人,诗作并不多,却流芳百世;而有的人天天作诗,反成过眼云烟,原因,如《尚书·虞书·舜典》所讲:诗是用来表达志向的,歌是用来舒缓咏唱语言的,五声是根据所唱而制定的,六律要和五声相和谐的。诗不咏志,无病呻吟,为凑而写,再华丽,都是行尸走肉,浪费自己和别人时间。
当下的许多现代诗,如贾小小体,大多玩文字游戏,口嗨各种主义,早已脱离了“诗言志”的初衷。中国古典诗,几乎没离开过“诗言志”这个优良传统。但西方现代诗就不太注重,认为表达志向是次要的,瞬间感觉才最重要。所以,受西方这种写作模式影响,出现了很多意识流作品。这些作品一味玩文字游戏,让人读不懂,含糊不清,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然后,还以别人读不懂沾沾自喜,以为这样的作品才是深刻的。殊不知,诗歌原本具有的政治伦理功能,也就此丧失了。
诗歌纯粹玩技巧当然也有一点好处,如花令之类,起码可炫技,熟悉文字与语感。但一首诗如没思想,没志向,没理想,只是语言游戏,只是各种主义植入,只是为艺术而艺术,那么这种诗其实丧失了最初的功效。
诗言志,是诗的内核。离开了这个内核,诗歌也成为一种附庸风雅,无病呻吟,点缀生活的工具。曹操诗词不多,但《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都是诗言志的杰出代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才是诗人要写的。当一个人没有理想,行尸走肉,靠文字堆砌弄出来的诗,无疑是没有生命力的,是肤浅的,是不接地气的。一首好诗,首先得让人读懂,其次才能发挥它的教化功能。确实,国家大事与草根写什么诗关系不大,但草根既然写诗,总要告诉读者比今天吃了吗、睡了没更大点、更重要些的道理,否则不是浪费时间,谋财害命,收别人智商税吗?其实,草根诗多注意跟自己曾经或现在的理想结合,与现实比较有落差,就能写出独特的优秀诗言志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