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夕,年度大戏《花式赶寒假作业》又见上演。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许多学校不再只是布置单一的书面类的作业,而是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实践型作业。面对做手抄报、打卡博物馆此类实践作业,不少家长干脆代为完成,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出了教育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一些学校表示会设定开学适应期,给学生留出缓交作业的时间,此乃明智之举。
首先,我们要清楚,学校布置此类寒假作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收获什么,而非仅仅为了完成作业本身。据报道,记者走访了近10家博物馆,只见拿着课本到展厅里找答案的学生随处可见,他们拿着手机对准说明牌一顿猛拍,却几乎没有抬头看一眼眼前的文物。学生这种完成任务式的做法与学校的初衷背道而驰,不仅违背了学习的本意,而且也使得自身对学习带有抵触情绪。其次,家长代笔补作业的行为也值得反思。家长应当扮演的是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而不是代替学生“烂尾楼赶工”。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无法正视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针对这种现象,一些学校提出适当设定开学适应期,鼓励学生将作业落到实处,真动手,真实践,这一做法正是对教育意义的一种正向迎合。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假期松弛生活后,开学临头,学生想到自己还有许多“债务”尚欠,不免焦虑慌张。学校设定的适应期能够给学生留出缓冲的时间,适度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从假期的舒适中走出,逐步投入学习中去。
然,如何才能避免此等匆忙赶工的现象再次上演?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把事情都堆在开学前完成。当然,学生的自律性往往较弱,这就需要家长做好督促工作。唯有这样,才能让作业回归本意,让教育得到正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