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挤爆3.5分餐厅”既是一种报复性消费,也是一种真实性回归;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网络世界是信息海洋,人人自带麦克风,想咋说咋说,想咋吹咋吹,信息杂乱、良莠不齐是最典型的特征。各大平台推出评分系统,本意是让已经消费过的网友提供真实的服务体验,给后来的消费者提供参考。面对眼花缭乱的市场,很多消费者有选择恐惧症,这种评分的参考意义很大,效果也很明显。但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真实性。任何一件好事,如果没有恰当的监管,就很容易被国人的“小聪明”玩坏了。为了刷高分,商家各显神通,毫无底线,有的送菜、有的送券、有的返利,用赤裸裸的金钱诱惑刷出高分,误导消费。于是评分的公信力下降,有的消费者干脆反其道而行之,专门挑低分餐厅,结果倒令人满意。在体会到这种报复性消费的讽刺意义之后,我们要清醒地看待网络评分。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让网络评分更让人信服。
一是实践出真知,自带“放心秤”。众口难调是餐饮业的特点也是痛点,每个人口味不一样,每个商家良心不一样,最好的办法是带上自己的嘴,眼界为实,耳听为虚,用自己的嘴去评价,这是自带的“放心秤”。对确实令人满意的餐厅,多给予真实评价,对评分虚高的餐厅,也要及时打低分,通过真实体验的大数据,把商家买来的分压下去。虚拟世界的清朗需要网友们共同努力,需要消费者亲历亲为。
二是监管须亮剑,打击“阴阳秤”。商家用利益诱惑拉高评分,是一种不诚信的经营行为;消费者为了一点小恩小惠,违背真实意思,给商家打出虚假高分,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不道德可以谴责,不诚信需要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在线平台尤其是美食APP的监管,对商家花钱刷分要及时打击,让不良商家付出信用代价。前段时间有关部门打击“生鲜灯”,就是一种很好的做法,让商品撕掉伪装,回归真实面目。
三是第三方介入,打造“公平秤”。逛菜市场的人都知道,市场里有一杆“公平秤”,消费者如果觉得短斤缺两,可以到“公平秤”上复秤。金融系统专门有评级机构,对发债、放贷、信托等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第三方评价。网上参与打分的大多是个体消费者,个人可能为了蝇头小利,或者不愿意为难商家,违背自己的意思给一个高分,但专业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就必须讲究客观真实,否则评价机构就会失去信用,无法生存。如果把第三方评价机构打造成一个成熟市场,就好像菜市场有了“公平秤”,消费者就可以参照评分选择商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