龘常州 俞金坤:扁担 高铁
中国学常州卷经济册区域篇
安 文
普通人可能并不清楚,无论是否有意识,走进高铁塞拉门,也就不知不觉走近了常州今创集团,走近了那位昔日生产队长俞金坤。高铁用的看得见的,甚至看不见的,都离不开今创和俞金坤。
今创集团总部有座独特展厅:一个车站和“复兴号”列车车厢模拟场景,目光所及之处,无论明显还是隐秘的,几乎所有东西都是今创产,包含高铁生产辅助电气系统、信息显示系统、车钩系统、制动系统、减震系统等等,向人们直观呈现今创产品是如何支撑高铁安全、顺畅运行的。而一切,都要从1988年在常州武进县一座旧种子仓库租来的两间破屋里,45岁的前生产队长俞金坤召开的家庭扩大会议开始:他们打算用借的八万元,借台塑料成型机,实现办一家塑料厂,生产火车上用的一些小玩意儿:塑料衣帽钩、窗帘钩、开关盒等等的大目标。受到俞金坤坚定的决心感染,他们毅然决定与他并肩作战。现在看来,那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目标。但在那个年代,家人和亲戚们不惜破釜沉舟倾家荡产支持俞金坤创业的坚毅眼神,还是让这个饱经沧桑的硬汉热泪盈眶。
俞金坤,这位曾是生产队长和集体企业厂长的稳重又朴实的农民,开始了新的征程。他是厂长,更是供销员。儿女们在昏黄灯火下做作业,母亲在厂房一角熬制晚饭,在这座小小的厂房,他们睡在工厂,吃在工厂,每天过着披星戴月的艰苦生活。而他,要么在注塑机旁监督,要么在售货摊上和顾客交谈。母亲传给他一根扁担,靠这根扁担,他独自扛起了重任,将货品从剑湖挑到戚墅堰火车站,再挑到浦镇车辆厂,挑着货,走在通往未知的路上。经历了这一切,他明白,创业之初最重要的就是把产品卖出去。因此,他的主要身份不是厂长,而是业务员。每天,主要工作,就是涉千山万水,走千家万户,了解客户需求,听取用户反馈,然后想千方百计,吃千辛万苦,提供他们满意的产品。终于,他们的小玩意,在火车上得到认可和应用。随后,他们又将产品拓展到照明器材等火车内饰上。
半世纪过去,当年小小的剑湖五金塑料厂早已经改为今创集团。给俞金坤印象最深的,依然是初创的日子。直到如今,他仍常常提起那使命必达的决心,那挥汗如雨、满脸沧桑的岁月,提起扁担的事。他说,母亲的扁担,让他懂得生活的不易、坚持的价值,更让他明白,只有淡定面对生活的艰难,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才能成就真正的事业。那根扁担,是他创业的标志,是今创集团早期历史的见证,也是他对母亲深深的感恩。在很长一段时间,他1个月有20多天在外跑业务,几乎每天都在火车上,除了“咣当咣当”的车轮声,陪伴他的就是那根母亲给他的扁担。如今的他,依然保持朴素做人态度和务实工作方式,依然把销售人员称为供销员,将他们看作最重要的角色。
今创产品并不止于实用,还带着强烈的独立创新、为国争光的气息。2012年,国外一直垄断塞拉门——进出高铁使用的电动门核心技术。这并没阻止俞金坤和今创集团的进步。他们立誓让塞拉门实现“中国制造”目标。
于是,俞金坤成立专门课题研发小组,以塞拉门为研发目标。尽管过程遭遇无数困难和挑战,但他们排除万难,从未放弃,历时五年,最终成功让“复兴号”用上了自主研发的塞拉门,他们带着敢于挑战国际巨头的勇气,用实际行动,为中国制造业赢得了荣誉。成功背后,是一代代今创人不懈努力和坚持。他们用行动证明,中国制造业并非只能追随,更能引领。
俞金坤,常州本土企业家的代表,像江南竹扁担那样耿直坚韧。今创集团,苏南新模式的典范,如常州人一样敢闯敢干。时至今日,无论在高铁,还是在生活中,都能感受俞金坤的今创集团“做让世界认可的产品”的坚定信念,这些刚刚撂下锄头的农民,用更专业的技术,更极致的服务,讲述着一个个中国制造的传奇。无论未来有多少困难,有多少挑战,他们都将秉持一根扁担的初心,一如既往向着一个个更高目标努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