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政之所向。1月18日,2024年常州市10件民生实事项目票选出炉。入选2024年度常州市10件民生实事项目的有:“常有善育”工程、“常有优学”工程、“常有健康”工程、“常有颐养”工程、“常有众扶”工程、“常有安居”工程、就业创业促进工程、交通畅行工程、环境改善工程和公共安全提升工程。
今年常州十大民生实事,有格局,也有细节;有坚守,也有创新。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彰显常州为民利民的决心和诚意。
打开今年的民生“大礼包”,一起来看一下,今年常州十大民生实事出现了哪些新变化?生活在常州的人们,今年又将迎来哪些美好改变?
着眼更细:
用量化指标丈量民生温度
常州每年年初发布的十大民生实事项目,都坚持把群众呼声和需求作为主要依据,将每个民生工程都细化拆解为一个个具体可落实的数据和目标,今年也是如此。
比如家长们最关心的教育问题,“常有优学”工程把它分为了3大类别,并细化设置了5项可量化的数据指标:
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新改扩建学校43所,竣工13所,增加学位1.13万个。
培优职业教育资源,新增专业、基地、平台、课程等省级优秀职业教育资源10项以上。
加强常州市家庭教育研究院建设,开展各类家庭教育讲座1000场。持续完善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实施重点关爱人群结对帮扶。
除了民生目标可量化,市级领导及各部门分管领导还会定期调研走访、督查情况、强调再强调,确保民生实事能落细落实。
1月19日,今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发布的第二天,市长盛蕾就马不停蹄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考察“常有颐养”民生实事项目,紧锣密鼓地推进各项工作,足见重视程度之高、关心群众民生之切。
民生之“细”,还体现在对群众所需所盼的细心体察,从百姓的生活中深挖痛点堵点,用细腻和体贴解民心、纾民困。
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住得能不能更舒适、养老服务体系能不能更健全、 看病就医能不能更方便……今年,常州将群众呼声最大、需求最多的民生问题都纳入了十大民生实事范畴,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城区“老破小”,很多居民住习惯了不愿走,但各项基础设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老化,给居民造成诸多不便。对此,常州今年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人居品质。
“常有安居”工程将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9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36个、居住区及周边建设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500个,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80部,让居民住得更舒适、生活更便捷。
对于很多上了年纪、身体不便而又不愿意去养老院的老人来说,社区居家养老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今年,常州将推进10000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立、完善老年助餐平台,推动市、区两级助餐补贴同城共享,加强老年助餐质量监管,鼓励餐饮企业推广智能点餐服务。新增社区老年助餐点(社区食堂)83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40个,让老人在家养老更便捷、更舒心。
人们最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常州也细化拆解为6大分类、19个量化指标,比如新增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中心20个、设立孟河医派名医基层工作站不少于30个、增创五级中医馆不少于3个、开展救护技能培训1.8万人次等等。
一组组数据、一件件“小事”,对应的是承诺,落实的是举措。透过这些数据和举措,可以窥见常州满满的用心用情,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力度。这样的决心和力度,是常州勇毅前行的信心之源,也正是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的底气所在。
数量更多:
加量加码,稳中有进
今年的十大民生实事,在“细”的基础上,常州还做到了“进”,也就是“更多”:各项民生工作在契合常州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适度进行自我“加码”,增加“作答”难度。
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今年常州民生实事中,“免费”的项目更多了。
· 比如,为备孕困难的适龄妇女免费提供3次超声卵泡监测及随访服务,为有需要且符合条件的家庭免费提供1次取卵-移植手术服务;
· 指导运动防治慢性病训练2万人次,为5万名青少年学生免费开展脊柱健康筛查;
· 免费为80周岁以上本地户籍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上门健康随访服务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 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开展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新增老年人肺癌和消化道肿瘤筛查服务包,试点实施认知障碍早筛、早防、早干预,覆盖5000人。
· 建设青年驿站100家,为来常求职的青年提供免费短期住宿,配套提供岗位推介、城市融入等服务。
· 为全市近1.4万户低收入人口家庭一次性免费赠送200度电。试点实施困难群体医保自付兜底结算。
这些项目涵盖各年龄段不同群体,照顾了妇女权益、青少年健康、老人养老、青年求职等多方面需求,且大都涉及各个群体最关心关注的“痛点”。
最关键的是,这些项目统统由政府买单,市民可免费享受,真正做到了让发展红利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除此之外,在许多细分指标中,政府要干的实事数量也更多了。
例如,“常有安居”工程中提到,要完成农村住房条件改善1.5万户,较去年增加了1000户;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80部,增加了60部。
“交通畅行”工程中提到,要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300个,较去年增长了100个;新增机关企事业单位车位共享20家,增长了10家。
除了“量”的增加,还有“新”的出现。在今年常州的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中,出现了许多此前没有过的新项目、新目标。
“常有善育”工程中,新增了“面向职工子女、困境青少年、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开办‘爱心暑托班’250个”的目标要求,为“宝妈”“宝爸”提供了更多方便;
“常有优学”工程中,除了一般性教育目标外,还根据常州本土职业教育发达的实际情况,设置了“培优职业教育资源,新增专业、基地、平台、课程等省级优秀职业教育资源10项以上”的目标,进一步做强常州职业教育特色;
“常有健康”工程中,新增“新改扩建体育公园8个、健身步道118.3公里,新建更新村(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点457个”,将全民健身作为实现全民健康的一大途径,是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思想的体现和落实。
高质量民生实事的底气
在于更强的城市实力
今年常州票选出炉的十大民生实事,令人无比欣喜、也无比期待。民生实事量质并举、稳中求进的背后,是常州综合实力的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2023年,常州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左右,迈上万亿台阶,成为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之城。用今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来说,过去一年,常州“经济发展迎来历史性跨越”“城市能级实现大幅跃升”。
经济和产业实力是一座城市的最硬底气。2023年,常州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省均、领跑苏南,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0.3 亿元,增长7.7%,税收占比达86%、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增速连续21个月保持苏南第一。正是这些“领跑”和“第一”,给了常州优化民生服务、提升干事质量的底气,也让群众收获更多的“免费”和“福利”成为可能。
去年,常州十大民生实事圆满完成,一批市民群众关切的难事、愁事、烦心事得以有效化解,常州交上了一份高分民生答卷;今年,更高的追求、更细的目标、更多的期待……新的民生实事已开卷,一幅更有品质、更有温度、更有情怀、更有魅力的现代化常州图景,正逐渐清晰地铺展开来,呈现在每一个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