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南山镇的《2023年度闲散人员拟定名单公示》引发了广泛讨论,首次将“躺平者”公开批评。该名单的评选是通过群众推选、单位评议和组织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得票率较高的人直接被认定为“躺平者”。
然而,被拟定的“躺平者”真的很糟糕以至于公示给全国人民看吗?这份公示又是否有预期效果呢?
首先,我们如何来定义“躺平”这一概念呢?是未能完成基本工作,还是工作成果不完美,或是不愿意做分外之事?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公示名单可能损害被评者的名誉,激发负面情绪,同时也反映了组织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除此之外,每个人对“躺平”的理解都有所不同,被认定的“躺平者”是否真的是在“躺平”,还是只是别人强加给他们的标签呢?
其次,评选方式的缺陷也显而易见。无记名推选可能被滥用,导致不公正的结果。群众对其他部门人员的了解有限,可能仅限于自己的工作圈子,这会影响评选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单位和组织的评议也可能受主观因素影响,缺乏透明度和真实性。这些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那么“躺平”名单的公正性就无法得到保证。
最后,公示名单的效用值得商榷。名单的公示,从根本来说,其实就是批评式教育的一种体现。通过批评那些业绩不佳、工作懒散的人员,希望激发他们的羞耻心,从而让他们能够努力工作,早日脱离这份名单。然而,对于那些羞耻心较弱的人来说,这样的批评可能并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他们可能会置之不理,继续我行我素;而对于那些羞耻心较强的人来说,这样的批评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无地自容,甚至引发消极的情绪,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事实上,批评式教育早已被证明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而鼓励式教育才是更加适合现代社会的教育方式。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他们“躺平”的原因,通过鼓励和激励的方式来提升他们的动力,而不是通过批评和比较来推动他们的进步。毕竟,谁不想变得优秀,谁不想得到他人的赞美呢?如果能够有希望和盼头,谁又愿意选择“躺平”和放弃呢?我们应该转向鼓励和支持,激发个人潜力,推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所谓“躺平”的问题,实现积极的变革。